"西出苍龙门":西自长安苍龙门而出,
# 苍龙门:汉长安未央宫东有苍龙阙,此处代指长安东门。
"南登白鹿原":向南而登白鹿原。
# 白鹿原:又名灞上、霸陵原,在今陕西蓝田县西灞、浐二河之间,南连秦岭,北止灞岸,东西十五里,南北四十里。
"欲寻商山皓":想要追寻商山四皓的足迹,
# 商山皓:即商山四皓,指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
"犹恋汉皇恩":心里依然眷恋汉皇的恩德。
"水国远行迈":远行至南方水乡泽国,
"仙经深讨论":细心探究道经的奥妙。
# 讨论:谓探讨研究并加以评论。,仙经:即道经。
"洗心向溪月":洗尽心中尘念欣赏句溪之月,
# 向溪:一作“句溪”,在今安徽宣城东五里,溪流回曲,形如句字,源出笼丛、天目诸山,东北流二百馀里,合众流入长江。,洗心:谓清除尘念。《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清耳敬亭猿":静心倾听敬亭山的猿啸。
# 敬亭:山名,古名昭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西北郊。,清耳:洁其心耳。
"筑室在人境":在尘世间筑室而居,
# 筑室在人境:与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相类。
"闭门无世喧":关闭门窗就没有世间喧闹的声音。
"多君枉高驾":多次屈你高驾前来造访,
# 枉高驾:即枉驾:屈驾。对别人来访之敬称。枉,屈尊。,多:赞美。
"赠我以微言":赠送我精微奥义之言。
# 微言:精微奥义之言。
"交乃意气合":重意气则交合,
# 意气:志趣。
"道因风雅存":尚风雅则道存。
"别离有相思":离别之后怀有相思之情,
"瑶瑟与金樽":我只有醉心歌酒以解离愁。
# 金樽:酒尊的美称。,瑶瑟:以玉为饰之瑟。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别韦少府》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通过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展现了诗人从长安到江南的漂泊历程,以及与友人韦少府的真挚情谊,最终以离别相思收束,情感层次丰富。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逸翰凌长风”的豪迈与“闭门无世喧”的静谧形成节奏反差,凸显情感矛盾。用典:以秦汉隐士“商山皓”自喻,却强调“犹恋汉皇恩”,突破传统隐逸意象,凸显仕隐交织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以地理意象“苍龙门”(长安东门)与“白鹿原”(长安东南郊)的空间位移,暗示诗人离开权力中心长安、南下宣州的轨迹“出”与“登”的动词对比,既隐含对长安的眷恋,又透露出走向自然山水的矛盾心境。第二句“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借用“商山四皓”的隐逸典故,表面上表达归隐之志,但“犹恋”二字暴露诗人对仕途的难以割舍。这种矛盾心理被学者解读为“功成身退”理想的未竟状态。第三句“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南渡至宣州后,诗人以“水国”(江南水乡)的悠远与“仙经”(道家经典)的玄奥,试图消解现实苦闷。此联呼应《庐山谣》中“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求道精神,但更显沉静。第四句“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中“洗心向溪月”以溪水濯心、明月照魂的意象,表现诗人试图通过自然洗涤政治失意的尘埃;“清耳敬亭猿”则借山猿清啼隐喻对世俗喧嚣的疏离,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异曲同工。第五句“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中“筑室在人境”化用陶渊明“结庐在人境”,但陶诗以“心远地自偏”达观收尾,李白却直言“闭门无世喧”,强调对世俗的主动隔绝,凸显其孤傲心性。第六句“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中“多君枉高驾”写韦少府多次屈尊来访,暗含对友人谦逊品格的赞赏;“赠我以微言”指友人赠以精微奥义之言,既是对彼此思想深度的认可,也暗示两人在乱世中互为精神支柱。第七句“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通过“意气”与“风雅”的关联,展现了李白对士人交往理想境界的深刻思考。第八句“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以“瑶瑟”(高雅音乐)与“金樽”(豪饮)象征精神与感官的双重慰藉,将离愁升华为对友谊的永恒追怀,体现李白“悲中见达”的情感特质。
4. 作品点评
《别韦少府》以赠别为框架,交织了李白的政治理想、隐逸追求与友情观照,堪称盛唐诗歌的“心灵史诗”。其语言虽“豪放飘逸”,内核却充满张力,正如诗人所言:“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在浪漫的表象下,是对生命本质的永恒追问。
上一篇:唐·李商隐《河阳诗》
下一篇:唐·刘希夷《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