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liáng
shī
zhèng
shí
èr
xiōng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mén
gǎn
qiū
fēng
yōu
姿
rèn
kuò
shēng
kōng
tiān
kuàng
shā
guāng
cán
huì
chóng
xiǎng
lián
fáng
hán
cùn
huī
yíng
fēng
jiàng
shā
zhé
shū
yún
hèn
chàng
huá
róng
xiē
bǎi
xiāng
zhī
huā
guāng
biàn
liáng
jié
xiōng
shuí
niàn
jiān
hàn
tōng
qīng
páo
bái
cǎo
jiǎn
zòu
dōng
què
mèng
zhōng
xiāng
xiào
jué
jiàn
bàn
chuáng
yuè
cháng
xún
huán
luàn
yōu
tán

译文

闭门独坐,秋风吹动心绪,幽静的心境任凭思绪绵延。原野空旷素净,天地间一片肃杀之气。露水沾湿凋零的蕙草,虫鸣彻夜不绝。房中寒意侵袭,灯火微弱如豆。深红的纱帘迎风翻卷,似被风折断。翻开古籍,墨香幽幽萦绕,悔恨华美的歌声早已停歇。分别一百天互不了解情况,花影渐随凉意褪去。兄弟间可曾挂念,书信已互通无阻。身着青袍,策白马而过,草拟奏章,呈递东宫阙前。梦中相聚欢笑,醒来唯见半床清冷月光。思念如环往复,纷乱的忧愁似葛藤般缠绕难解。

逐句剖析

"闭门感秋风":闭门独坐,秋风吹动心绪,

"幽姿任契阔":幽静的心境任凭思绪绵延。

# 契阔:疏阔,久不见也。,幽姿:言十二兄也。

"大野生素空":原野空旷素净,

# 素空:秋清貌。

"天地旷肃杀":天地间一片肃杀之气。

"露光泣残蕙":露水沾湿凋零的蕙草,

# 露光:一作光露。

"虫响连夜发":虫鸣彻夜不绝。

"房寒寸辉薄":房中寒意侵袭,灯火微弱如豆。

# 寸辉薄:言灯暗也。

"迎风绛纱折":深红的纱帘迎风翻卷,似被风折断。

# 绛纱:窗帏也。

"披书古芸馥":翻开古籍,墨香幽幽萦绕,

"恨唱华容歇":悔恨华美的歌声早已停歇。

# 华容歇:颜易老也。言声容俱损。

"百日不相知":分别一百天互不了解情况,

# 百日:与十二兄别已百日也。

"花光变凉节":花影渐随凉意褪去。

# 凉节:秋时也。,花光:春时也。

"弟兄谁念虑":兄弟间可曾挂念,

"笺翰既通达":书信已互通无阻。

"青袍度白马":身着青袍,策白马而过,

"草简奏东阙":草拟奏章,呈递东宫阙前。

"梦中相聚笑":梦中相聚欢笑,

"觉见半床月":醒来唯见半床清冷月光。

"长思剧寻环":思念如环往复,

"乱忧抵覃葛":纷乱的忧愁似葛藤般缠绕难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是中唐诗人李贺所做的一首思乡怀人诗。这首诗是李贺在秋凉时节写给远方兄弟十二兄的。诗中,李贺通过描绘自己闭门感受秋风、身处空旷肃杀的天地之间,以及房寒、露泣、虫响等秋日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凄清的氛围。同时,他表达了对兄弟十二兄的深切思念之情,通过“百日不相知,花光变凉节”等句,感叹时光的流逝与兄弟间的长久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闭门感秋风,幽姿任契阔。大野生素空,天地旷肃杀。”以“闭门感秋风”起笔,点明时令与心境,秋风不仅是自然之景,更暗含萧瑟、孤寂之意。“幽姿任契阔”中,“幽姿”暗指诗人自身,而“契阔”则表达与兄弟分离之久、相聚无期之憾。随后“大野生素空,天地旷肃杀”以宏大视角描绘秋日景象,空旷的原野、肃杀的天地,既渲染了秋日的清冷,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世事的感慨。“露光泣残蕙,虫响连夜发。房寒寸辉薄,迎风绛纱折。”转入细腻的自然与室内景象描写。“露光泣残蕙”以拟人手法,将露珠比作泪水,残蕙象征美好事物的凋零,暗含对时光流逝的哀婉。“虫响连夜发”则通过虫鸣的连绵不绝,强化秋夜的寂静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后两句“房寒寸辉薄,迎风绛纱折”描绘室内清冷、光线微弱,绛纱被风吹折,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凄清与诗人心境的悲凉。“披书古芸馥,恨唱华容歇。百日不相知,花光变凉节。”“披书古芸馥”写诗人翻阅古籍,书香与古芸草的香气交织,本应闲适,但“恨唱华容歇”却透露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遗憾。“百日不相知”直接点明与兄弟分离之久,“花光变凉节”则以花开花落、季节更迭,暗喻时光流逝与人事变迁,深化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弟兄谁念虑,笺翰既通达。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阙。”情感转为对兄弟的牵挂与想象。“弟兄谁念虑”以反问句式,表达诗人对兄弟是否也在思念自己的疑虑。“笺翰既通达”则透露出书信往来的慰藉,但随即笔锋一转,想象兄弟“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阙”的忙碌身影,既为兄弟的前程感到欣慰,又隐含着对兄弟远行的牵挂与不舍。“梦中相聚笑,觉见半床月。长思剧寻环,乱忧抵覃葛。”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收束全篇。“梦中相聚笑”描绘梦中与兄弟欢聚的温馨场景,与“觉见半床月”的清冷现实形成鲜明反差,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长思剧寻环”写思念之情如环无端、循环往复,“乱忧抵覃葛”则以覃葛(蔓延的葛藤)比喻忧愁的纷繁复杂、难以解脱,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思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僧鸾《苦热行》

下一篇:唐·张说《闻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