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chén
duì
xuě

朝代:唐作者:张九龄浏览量:2
duì
lín
tíng
xuě
yáo
huá
chù
chù
kāi
jīn
nián
yíng
shǐ
zuó
bàn
chūn
huí
rùn
chuāng
qián
zhú
huā
fán
yuàn
méi
dōng
jiāo
zhāi
suǒ
yīng
jiàn
shén
lái

译文

清晨忽然看见林间亭子覆盖积雪,晶莹的雪花如美玉雕琢的花朵绽放在各处。立春标志着新一年的节气开始,仿佛昨夜春天已随积雪悄然归来。窗前的竹子被雪水浸润如碧玉生辉,院中的梅花在积雪中绽放繁茂花枝。城东祭祀场所已准备妥当,应当能看见五方神明的降临。

逐句剖析

"忽对林亭雪":清晨忽然看见林间亭子覆盖积雪,

"瑶华处处开":晶莹的雪花如美玉雕琢的花朵绽放在各处。

# 瑶华:玉白色的花,此处比喻雪。

"今年迎气始":立春标志着新一年的节气开始,

# 迎气:立春日祭青帝,立夏日祭赤帝,立秋日祭白帝,立冬日祭黑帝,有时又在立和秋前十八日祭黄帝,以此来迎接四季,祈求丰收。

"昨夜伴春回":仿佛昨夜春天已随积雪悄然归来。

"玉润窗前竹":窗前的竹子被雪水浸润如碧玉生辉,

"花繁院里梅":院中的梅花在积雪中绽放繁茂花枝。

"东郊斋祭所":城东祭祀场所已准备妥当,

# 斋祭:斋戒祭祀。这里专指朝廷每年固定要做的若干祭祀。

"应见五神来":应当能看见五方神明的降临。

# 五神:这里主要指青帝春之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立春的庆祝和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期待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同时也寓有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首联诗人描绘了立春日早晨看到的景象,亭林中的积雪像瑶华一样处处绽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颔联诗人表达了对立春的庆祝,今年的迎春活动刚刚开始,而春天似乎在昨夜就已经悄然归来。颈联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窗前的竹子因雪而显得更加润泽,院里的梅花繁盛地开放。尾联诗人提到东郊的斋祭之地,暗示了人们在春天到来之际举行祭祀,希望能得到五位神明的保佑和降临。诗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清爽、欢快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张九龄(678~740),唐代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曲江公”。长安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开元二十一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对唐诗的发展影响颇大;其五言律诗讲究情致深婉,蕴藉自然。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他还乐于提携后进,王昌龄、孟浩然、王维等皆受其青睐。主要作品有《感遇》《杂诗》《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著有《曲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被贬至荆州之后。当时,张九龄因故未能随同皇帝前往东郊参与迎春仪式。于是,他在家中目睹了立春时节的景色,进而遐想在皇帝举行祭祀的地点,春天想必已经悄然而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日清晨的雪景,诗人张九龄通过对林亭积雪、瑶华、玉润的竹子和繁花的梅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天来临的美好景象。诗中还提到东郊的斋祭之地,暗示了人们在立春时举行祭祀活动,希望得到神明的保佑。

2. 分段赏析

首联:“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诗人清晨醒来,忽然看到林亭中覆盖着积雪,如同玉石般的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处处绽放的花朵。这里的“瑶华”比喻雪花,形象地描绘了雪的洁白与美丽。颔联:“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诗人提到今年的立春刚刚开始,而昨夜的春意似乎已经随着雪的到来而回归。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也表达了诗人对立春这一重要节气的期待。颈联:“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雪后的景象,窗前的竹子在雪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晶莹剔透,而院子里的梅花也开得繁盛。这两句通过对竹子和梅花的描写,展现了雪后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尾联:“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诗人提到在东郊的祭祀场所,人们应该能够看到五位神明的降临。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立春时的传统习俗,也表达了诗人对神明的敬畏和对春天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说《闻雨》

下一篇:唐·李白《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