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沈亚之":我的朋友沈亚之,
# 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和十年(815年)进士。
"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元和七年他因科举文章落第,
# 以书不中第:因为文章没有考取功名。,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
"返归于吴江":返回吴江老家。
"吾悲其行":我为他远行感到悲伤,
# 其行:将要踏上归途。
"无钱酒以劳":却没钱置办酒菜为他送行。
# 劳:慰问。
"又感沈之勤请":又感激他再三恳求,
# 勤请:再三请求。
"乃歌一解以送之":于是写下这首诗赠别。
# 一解:乐府歌词一章称为一解。这里指的是一首诗。
"吴兴才人怨春风":吴兴才子怨恨春风无情,
# 吴兴才人:这里指沈亚之。
"桃花满陌千里红":吹得桃花铺满千里长路红彤彤。
# 桃花满陌:落红铺满田间的路。
"紫丝竹断骢马小":紫丝马鞭已断,坐骑瘦小难行,
# 骢马:青白色马。,紫丝竹:马鞭。
"家住钱塘东复东":家住钱塘,还要往东走更远路程。
# 钱塘:旧县名,今并入杭州市。
"白藤交穿织书笈":用白藤编织的书箱装满文稿,
# 书笈:书箱。
"短策齐裁如梵夹":短小的策论整齐如佛经梵夹。
# 梵夹:佛经。
"雄光宝矿献春卿":怀揣如珍宝般的才华献给考官,
# 宝矿:金银宝石。
"烟底蓦波乘一叶":乘小舟穿越烟波来到京城。
# 一叶:小船。
"春卿拾材白日下":考官在光天化日下选拔人才,
# 拾材:选取人才。
"掷置黄金解龙马":却抛弃了黄金,放走了骏马。
# 解龙马:放走骢马。《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掷置:抛弃。
"携笈归江重入门":落第返乡重推家门,
# 江:一作“家”。
"劳劳谁是怜君者":谁会在意你这失意人。
# 劳劳:体切宽慰的意思。
"吾闻壮夫重心骨":我知大丈夫看重骨气,
# 重心骨:以有志向有骨气为重。,壮:一作“丈”。
"古人三走无摧捽":古人管仲三次失败仍不气馁。
# 摧捽:挫折。,古人三走:《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三次为官,三次罢免;三次打仗,三次失败。后来辅助齐桓公成为一代名相。”用典故鼓励沈亚之不要灰心。
"请君待旦事长鞭":请你准备好长鞭等待天明,
# 事长鞭:执鞭打马。事,使用。
"他日还辕及秋律":待到秋天再来扬鞭策马前行。
# 秋律:秋天。,还辕:再来。辕,车。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友人沈亚之科举落第后携书箱落寞归乡的场景,痛斥科举腐败。诗中既体现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与落第的深切同情,更暗含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最终以激越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再战科场的殷切期许。
2. 写作手法
用典:“古人三走无摧捽”一句,化用《史记·管晏列传》中管仲三仕三见逐的典故,管仲曾三次为官却遭罢免,三次征战亦遭挫败,然其志愈坚,终成齐国霸业。李贺借此典故勉励沈亚之,落第非终点,当如管仲般坚韧不屈,以待来日。“掷置黄金解龙马”,暗引《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之典,痛斥考官弃置贤才如弃敝履,黄金喻才华,龙马指沈亚之的卓越文采,典故与批判浑然一体,既显愤懑,又含期许。
3. 分段赏析
开头四句写沈亚之科举落第后“出都”的情形。因为落第,心中有才却无处施展,所以用“怨”来形容他的心境。眼前是千里绽放的红艳桃花,这既是实写眼前所见之景,也用这烂漫的桃花来反衬他内心的悲凉。接下来四句追述沈亚之初次参加应试进入京城时的情景。第五、六句极力夸赞他的文章精妙,这与“文章未能中第”形成鲜明对比,以此突显礼部选拔人才时的不公。第七、八句说沈亚之不远千里,跨越浩渺烟波,怀着如“雄光宝矿”般的卓越才华,向礼部官员献上自己的文章。再往后四句写礼部官员在青天白日之下,无法分辨文章的优劣好坏,导致沈亚之再次落第,只能无奈重归家门。这四句得到了清代文人姚文夑的高度赞赏。最后四句则表达了对沈亚之的深切期望,鼓励朋友振作精神,改日再次应试。作为送别之作,诗中处处为落第的朋友考虑,所以“携笈”二句充分体现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4. 作品点评
诗中“古人三走”典故用得贴切自然,有画龙点睛之效。诗人叹沈亚之落第,实则是叹自己,他慰勉沈亚之,也有自我安慰的意思。
# 才人先意之日,正凡夫得意时也。骅骝紫陌,珠勒金鞭,以失意人当之,自顾愈伤脱落。“我马瘖矣”,东归道远。“白藤”二句,贺叹沈,即自叹,与“缃帙去时书”同一情景。……“白日下”,写得痛快。“重入门”三字,写得悲凉。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送行极平常题,必有此等呕心之作。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
# 此三字(按指“怨春风”)生出郑谷“泪滴东风避杏花”好句(首句下)。前写出都,下乃追写初装(“家住钱塘”句下)。不古(“短策齐裁”句下)。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上一篇:唐·贯休《寄西山胡汾、吴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