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子之别十年":浪荡子离家十年未归,
"倡妇之居自怜":我在青楼独守自伤。
# 倡:同“娼”。
"登楼一望":登上高楼极目远眺,
"惟见远树含烟":只看见远处树林笼罩着雾气;
"平原如此":原野苍茫无边无际,
"不知道路几千":根本望不见千里外的道路?
"天与水兮相逼":天与水仿佛挤作一团,
# 逼:逼近,靠近。
"山与云兮共色":山与云染着同样的青灰色。
"山则苍苍入汉":层叠群山莽莽苍苍延伸至银河,
# 汉:银河之意。
"水则涓涓不测":流水细密如丝难以测量深浅。
"谁复堪见鸟飞":这世间怎忍心看孤雁哀鸣,
# 堪:忍心。
"悲鸣只翼":振翅时只剩单影伶仃?
# 只翼:孤鸟。
"秋何月而不清":哪个秋天的月亮不澄澈,
"月何秋而不明":哪一年的秋夜月色不明亮?
"况乃倡楼荡妇":更何况我这青楼女子,
"对此伤情":对着明月更添愁绪。
"于时露萎庭蕙":此时庭院兰草凝着白露枯萎,
"霜封阶砌":台阶积满寒霜;
# 封:结满。
"坐视带长":眼看着衣带渐宽,
# 坐视带长:“坐视”二句:此句同“衣带渐宽终不悔”意。
"转看腰细":回望腰肢日渐消瘦。
"重以秋水文波":秋水泛起波纹如皱纱,
"秋云似罗":秋云堆积似轻柔丝罗。
"日黯黯而将暮":暮色昏沉天将黑,
"风骚骚而渡河":秋风呼啸掠过河岸。
# 骚骚:风吹的声音。
"妾怨回文之锦":我像苏蕙怨恨回文诗,
# 回文之锦:十六国时期前秦秦州刺史窦韬被迁边关,其妻苏蕙织锦,上用回文诗寄赠,表达思念之情。
"君悲出塞之歌":你如窦滔悲叹塞外戍守。
# 出塞之歌:汉乐府《横吹曲》名,声调悲壮,多写将士边塞生活。
"相思相望":想你念你望穿秋水,
"路远如何":奈何相隔万水千山?
"鬓飘蓬而渐乱":发丝散乱如风中蓬草,
# 蓬:散乱,蓬松。
"心怀愁而转叹":满心愁苦化作声声叹息。
"愁索翠眉敛":愁容让黛眉紧紧蹙起,
"啼多红粉漫":泪水将胭脂晕染成泪痕。
"已矣哉":算了吧!
"秋风起兮秋叶飞":秋风吹起漫天落叶,
"春花落兮春日晖":春花凋零春日西沉。
"春日迟迟犹可至":春天总会再度降临,
"客子行行终不归":远行的你却始终未归。
南朝梁皇帝
萧绎(508~554?),即梁元帝。南朝梁皇帝。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梁武帝第七子,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辩、陈霸先灭景,于江陵即位称帝,国势衰微。承圣三年西魏军破江陵,被俘杀。萧绎好玄谈,能诗赋,工书善画。其论文强调“情灵摇荡”“流连哀思”,诗赋文辞绮艳而声调流转。今存《金楼子》《梁元帝集》辑本。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赋体诗,也是一首闺怨题材诗。此赋开篇点明荡子离别十年,倡妇独居自怜,奠定了全篇哀怨的基调。作者通过描写倡妇登楼所见的景象,如“远树含烟”“平原广阔”“天与水相逼,山与云共色”等,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烘托出她的孤独与迷茫。“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一句,以鸟的孤飞悲鸣暗喻倡妇的孤寂,深刻地表达了倡妇对荡子无尽的思念和绝望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月正圆,偏人不圆”用“月圆”这一乐景反衬“人不圆”的哀情,属以乐景衬哀情;“远树含烟、平原辽阔”等哀景衬人物之愁,亦为以哀景衬哀情,强化了思妇的孤寂伤感。
3. 分段赏析
开篇写道“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这既是对过去十年孤寂生活的概括,也是当下生活状态的写照,虽名为“自怜”,却仍怀有对丈夫归来的期盼。实在等不下去,倡妇便“登楼一望”,此“登楼”乃其苦苦等待后心理的外化,既体现出之前思念之苦,也为情节的转折埋下伏笔。登楼之后,眼前之景令人失望,“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极目远眺,只见远处的树木被烟雾笼罩,广袤的平原一望无际,竟不知归乡的道路有多远,渲染出一种迷茫孤寂的氛围。“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描绘出天地相接、山水交融的壮阔之景,其中“山苍苍入汉”的雄伟与“水涓涓不测”的幽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进一步烘托出倡妇内心的怅惘。此时,“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一只孤鸟悲鸣着划过天空,所见之景愈发凄凉,由怜己转为怜鸟,情感发生了质的转变,徒增了几分哀愁。“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况乃倡楼荡妇,对此伤情”,秋月自古以来便寄托着相思之情,而在这秋夜之中,倡妇面对清朗的月光,更觉伤感,以景衬情,凸显其内心的凄苦。“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坐视带长,转看腰细”,寒露打蔫了庭院中的蕙草,严霜封住了台阶,倡妇看着自己日益消瘦,衣带渐长、腰肢变细,从环境描写过渡到自身状态,暗示岁月流逝与青春老去,展现出其内心的忧虑。“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罗。日黯黯而将暮,风骚骚而渡河”,秋水泛起层层波纹,秋云如绫罗般轻柔,然而日色渐暗,秋风呼啸着渡河,进一步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妾怨回文之锦,君悲出塞之歌。相思相望,路远如何”,“怨回文之锦”典出前秦窦滔之妻苏蕙织锦回文诉说思念,“君悲出塞之歌”化用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典故,倡妇借古人之事,抒发自身相思相望却路途遥远、难以相见的痛苦与无奈。“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愁索翠眉敛,啼多红粉漫”,生动地刻画了倡妇的外貌与神态,因忧愁而发髻散乱,眉头紧锁,泪流满面,将内心的哀愁细腻地展现出来。“已矣哉!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秋风扫落叶,春花虽落但春日终会再来,然而远行的丈夫却迟迟未归,以春日与秋日之景作比,表达出倡妇对丈夫归期的期盼与绝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 起得超,语浅而思深,故妙。逼真荡妇情景,琢磨入细。(按:指“坐视带长”两句)
清许梿《六朝文絜》
# “天外飞来,全神已尽此数语。”“兴往情来,如化工之不可方物,其中句法调法,经古今人寻挤仿效,而万古光景常新,由其秀在骨也。”
清李元度《赋学正鹄》
上一篇:南北朝·谢朓《诗》
下一篇:南北朝·庾信《奉和平邺应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