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guō
jiāng
jū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jiāng
jūn
shào
nián
chū
wēi
zhǎng
yín
tái
wēi
píng
míng
jiàn
cháo
tiān
chuí
biān
zuì
jiǔ
guī
ài
lín
fēng
chuī
měi
rén
xiàng
yuè
luó
chóu
xióng
háo
mèng
xiāng
féng
qiě
zuì
chūn
huī

译文

将军少年时即从军边塞,在武威镇守边疆,现在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起护卫皇帝的重任。天明时佩带着宝剑去朝见天子,太阳将落山时便骑马垂鞭醉酒而归。在家中看着玉树临风的儿子吹着玉笛,看着姬妾对着月亮翩翩起舞。昔日疆场的雄姿豪气,都宛如梦中,且与君趁这大好春光共醉饮一场。

逐句剖析

"将军少年出武威":将军少年时即从军边塞,在武威镇守边疆,

# 少年出武威:一作豪荡有英威。武威:唐时的凉州,亦名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

"入掌银台护紫微":现在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起护卫皇帝的重任。

# 入掌银台护紫微:意为,掌管银台门,护卫着皇宫。入:一作昔。银台:宫门名,宫中有左银台门,右银台门。唐时的翰林院、 学士院均在右银台门内。紫微:紫微星又叫北极星,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帝星,此处用于比喻皇帝。

"平明拂剑朝天去":天明时佩带着宝剑去朝见天子,

# 拂剑朝天:佩带着宝剑去朝见天子。拂:意为揩,拭。此为挂、佩意。,平明:天大亮时。

"薄暮垂鞭醉酒归":太阳将落山时便骑马垂鞭醉酒而归。

# 垂鞭:垂吊着马鞭。,薄暮:太阳将落山为薄暮。

"爱子临风吹玉笛":在家中看着玉树临风的儿子吹着玉笛,

# 临风:形容人像玉树一样风度潇洒,秀美多姿。常用玉树临风形容男士帅气。

"美人向月舞罗衣":看着姬妾对着月亮翩翩起舞。

#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向:一作腾,一作娇。

"畴昔雄豪如梦里":昔日疆场的雄姿豪气,都宛如梦中,

# 畴昔雄豪如梦里:一作今日相逢俱失路。畴昔:以前,过去,日前。雄豪:英雄豪俊之士。

"相逢且欲醉春晖":且与君趁这大好春光共醉饮一场。

# 相逢且欲醉春晖:一作何年灞上弄春晖。春晖:春日的阳光。李白《惜余春赋》:“见游丝之横路,网春晖以留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郭将军》乃李白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挥别翰林院之后所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七言律诗之体裁,运用今昔对比的叙事技巧,成功塑造出一位自边塞崛起、曾护卫宫廷,而后却失势颓唐的将军形象。诗的前六句,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铺陈出郭将军早年的辉煌生涯。他曾在武威镇守,威震一方;又得以入卫紫微,荣耀至极。“拂剑朝天”,尽显其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垂鞭醉酒”,又勾勒出他潇洒不羁、自在逍遥的生活场景。尾联笔锋陡然一转,一句“雄豪如梦里”,如一声沉重的叹息,点破了盛衰无常的悲慨。这不仅是对郭将军命运的喟叹,更暗含着李白自身政治失意的隐喻,读来令人心生怅惘。全诗在形式上大胆突破律诗格律的束缚,语言豪迈绮丽,既有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又蕴含现实主义的深刻批判,堪称李白“诗仙”气质的生动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大约创作于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公元744年)之后,彼时,他政治理想彻底破灭,正黯然离开长安。关于诗中“郭将军”的身份,在学界至今仍存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郭将军指的是禁军将领郭千里,此人曾掌管银台门,负责护卫宫廷,然而后来因政局风云变幻而失势。李白以赠诗为契机,在诗中既深情追忆了郭将军从武威边塞一路走来,直至成为宫廷护卫的辉煌往昔。那曾经的意气风发、荣耀加身,仿佛就在眼前。可笔锋一转,又以“畴昔雄豪如梦里”这般强烈的今昔对比,巧妙地影射自身从备受瞩目的翰林待诏,陡然跌落至被放逐江湖的巨大落差。借此,李白抒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共鸣,读来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怀才不遇的诗。这首诗描绘了郭将军从边疆建功到宫廷显赫、最终失势的人生轨迹,揭示盛唐武将的宦海沉浮与命运无常,同时暗喻李白自身政治失意的苦闷。诗中“畴昔雄豪如梦里”为核心意象,将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升华为对时代荣衰的深刻反思。

2. 写作手法

对比:尾联通过“畴昔雄豪如梦里”与“相逢且欲醉春晖”的今昔反差,将郭将军曾经的功勋显赫与当下的失意落魄形成强烈对比。这种手法既强化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又暗含李白对自身"赐金放还"经历的映射。虚实相生:尾联“畴昔雄豪如梦里”将曾经的功业比作“梦境”,与现实的“醉春晖”形成虚实相生。李白借“梦”消解失意,以“醉”掩饰悲凉,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空间。

3. 分段赏析

首联“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点明郭将军自武威发迹,一路晋升至银台门,肩负起护卫皇帝的重任。这两句着重赞美郭将军功勋卓著、位高权重,深得皇帝信任与宠爱。武威郡,即凉州(今甘肃一带),在唐朝时期,是军队与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等少数民族作战的主战场之一。有人猜测此诗中的郭将军是郭子仪。然而,经考证,郭子仪乃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入京供职前,历任左卫长史、单于副都护、振远军节度使、九原太守等,其履历与武威并无关联。由此可见,诗中的“郭将军”另有其人,并非郭子仪。这里提及银台,李白曾奉诏入翰林,尽管此时他已去职,但那段翰林生活仍令他难以忘怀。颔联“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描绘郭将军清晨擦拭宝剑,精神抖擞地上朝,傍晚时分则带着醉意,垂着马鞭悠然归家。此二句意在赞美郭将军工作顺遂、生活惬意。由此,不禁让人联想到李白奉诏翰林时,对受到唐玄宗礼遇的那种满足与自得。这里对郭将军政治生活的描述,实则也是李白对自己人生得意之时的深情回忆。颈联“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刻画将军心爱的儿子风度翩翩,潇洒地吹着玉笛,姬妾们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这两句着重赞美郭将军不仅儿子英俊潇洒,姬妾也美丽动人。此二句描绘的是郭将军家庭生活的美满。这一切与前二句紧密相连,正是因为在朝廷上得意,才会有家庭生活的惬意。至此,前六句皆在颂扬郭将军,成功塑造了一位功高得宠、生活惬意、潇洒豪放的将军形象。尾联“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笔锋陡然一转,由得意急转直下至失意。过去的豪雄事迹恍如梦境,如今郭将军失去权力和职务,沦为失意之人。以昔日的得意反衬如今的失意,更凸显出失意的悲哀之深,其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也表现得更为强烈。这是李白的惯用手法,诗的关键就在于最后两句,前六句皆为铺垫,为最后的落差蓄势。因最后的失意,过去的辉煌皆如过眼云烟。李白自身亦是如此,从奉诏翰林到赐金放还,同样经历了从高峰跌落的过程。“今日相逢俱失路”,饱含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令人心生同情。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采用的是平起首句入韵式的格律,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出律的情况相当明显。这一现象恰恰印证了李白诗歌不受格律严格束缚的显著特点。无论是在内容层面,还是形式方面,此诗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李白豪迈不羁、直爽率真的性格特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诗歌中一贯洋溢着的浪漫主义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郭将军,名字事迹不详,似是一宿卫宫中之失意武官,太白时在宫中与其遭遇相似,因而同病相怜。

现代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李白诗全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白衣裳二首》

下一篇:唐·李白《登瓦官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