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少年出武威":将军少年时即从军边塞,在武威镇守边疆,
# 少年出武威:一作豪荡有英威。武威:唐时的凉州,亦名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
"入掌银台护紫微":现在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起护卫皇帝的重任。
# 入掌银台护紫微:意为,掌管银台门,护卫着皇宫。入:一作昔。银台:宫门名,宫中有左银台门,右银台门。唐时的翰林院、 学士院均在右银台门内。紫微:紫微星又叫北极星,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帝星,此处用于比喻皇帝。
"平明拂剑朝天去":天明时佩带着宝剑去朝见天子,
# 拂剑朝天:佩带着宝剑去朝见天子。拂:意为揩,拭。此为挂、佩意。,平明:天大亮时。
"薄暮垂鞭醉酒归":太阳将落山时便骑马垂鞭醉酒而归。
# 垂鞭:垂吊着马鞭。,薄暮:太阳将落山为薄暮。
"爱子临风吹玉笛":在家中看着玉树临风的儿子吹着玉笛,
# 临风:形容人像玉树一样风度潇洒,秀美多姿。常用玉树临风形容男士帅气。
"美人向月舞罗衣":看着姬妾对着月亮翩翩起舞。
#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向:一作腾,一作娇。
"畴昔雄豪如梦里":昔日疆场的雄姿豪气,都宛如梦中,
# 畴昔雄豪如梦里:一作今日相逢俱失路。畴昔:以前,过去,日前。雄豪:英雄豪俊之士。
"相逢且欲醉春晖":且与君趁这大好春光共醉饮一场。
# 相逢且欲醉春晖:一作何年灞上弄春晖。春晖:春日的阳光。李白《惜余春赋》:“见游丝之横路,网春晖以留人。”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怀才不遇的诗。这首诗描绘了郭将军从边疆建功到宫廷显赫、最终失势的人生轨迹,揭示盛唐武将的宦海沉浮与命运无常,同时暗喻李白自身政治失意的苦闷。诗中“畴昔雄豪如梦里”为核心意象,将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升华为对时代荣衰的深刻反思。
2. 写作手法
对比:尾联通过“畴昔雄豪如梦里”与“相逢且欲醉春晖”的今昔反差,将郭将军曾经的功勋显赫与当下的失意落魄形成强烈对比。这种手法既强化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又暗含李白对自身"赐金放还"经历的映射。虚实相生:尾联“畴昔雄豪如梦里”将曾经的功业比作“梦境”,与现实的“醉春晖”形成虚实相生。李白借“梦”消解失意,以“醉”掩饰悲凉,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空间。
3. 分段赏析
首联“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点明郭将军自武威发迹,一路晋升至银台门,肩负起护卫皇帝的重任。这两句着重赞美郭将军功勋卓著、位高权重,深得皇帝信任与宠爱。武威郡,即凉州(今甘肃一带),在唐朝时期,是军队与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等少数民族作战的主战场之一。有人猜测此诗中的郭将军是郭子仪。然而,经考证,郭子仪乃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入京供职前,历任左卫长史、单于副都护、振远军节度使、九原太守等,其履历与武威并无关联。由此可见,诗中的“郭将军”另有其人,并非郭子仪。这里提及银台,李白曾奉诏入翰林,尽管此时他已去职,但那段翰林生活仍令他难以忘怀。颔联“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描绘郭将军清晨擦拭宝剑,精神抖擞地上朝,傍晚时分则带着醉意,垂着马鞭悠然归家。此二句意在赞美郭将军工作顺遂、生活惬意。由此,不禁让人联想到李白奉诏翰林时,对受到唐玄宗礼遇的那种满足与自得。这里对郭将军政治生活的描述,实则也是李白对自己人生得意之时的深情回忆。颈联“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刻画将军心爱的儿子风度翩翩,潇洒地吹着玉笛,姬妾们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这两句着重赞美郭将军不仅儿子英俊潇洒,姬妾也美丽动人。此二句描绘的是郭将军家庭生活的美满。这一切与前二句紧密相连,正是因为在朝廷上得意,才会有家庭生活的惬意。至此,前六句皆在颂扬郭将军,成功塑造了一位功高得宠、生活惬意、潇洒豪放的将军形象。尾联“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笔锋陡然一转,由得意急转直下至失意。过去的豪雄事迹恍如梦境,如今郭将军失去权力和职务,沦为失意之人。以昔日的得意反衬如今的失意,更凸显出失意的悲哀之深,其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也表现得更为强烈。这是李白的惯用手法,诗的关键就在于最后两句,前六句皆为铺垫,为最后的落差蓄势。因最后的失意,过去的辉煌皆如过眼云烟。李白自身亦是如此,从奉诏翰林到赐金放还,同样经历了从高峰跌落的过程。“今日相逢俱失路”,饱含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令人心生同情。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采用的是平起首句入韵式的格律,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出律的情况相当明显。这一现象恰恰印证了李白诗歌不受格律严格束缚的显著特点。无论是在内容层面,还是形式方面,此诗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李白豪迈不羁、直爽率真的性格特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诗歌中一贯洋溢着的浪漫主义色彩。
# 郭将军,名字事迹不详,似是一宿卫宫中之失意武官,太白时在宫中与其遭遇相似,因而同病相怜。
现代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李白诗全译》
上一篇:唐·元稹《白衣裳二首》
下一篇:唐·李白《登瓦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