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瓦官阁":凌晨即起,高攀瓦官寺中高阁,
# 瓦官阁:又名昇元阁,建于梁朝,高二百四十尺,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
"极眺金陵城":远远望去,金陵城尽在眼中。
# 金陵城:今江苏南京市。,极眺:极目远望。
"钟山对北户":北边是巍峨的钟山,
# 北户:北门。,钟山:即紫金山,在今南京市东。
"淮水入南荣":南面的阁檐正对着浩荡的淮河水。
# 荣:古时房屋屋檐两头翘起的部分。,淮水:指秦淮河。
"漫漫雨花落":寺庙中传来的颂经声里,天花如雨乱坠,
# 雨花落:指天花纷坠。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金陵的聚宝山上讲经,天花纷纷降落。,漫漫:无边际的样子。
"嘈嘈天乐鸣":合奏的乐音如同天籁齐鸣。
# 天乐:天上的仙乐。,嘈嘈:形容声音众多。
"两廊振法鼓":两侧的庙廊鼓声隆隆,
# 法鼓:寺庙所设之鼓。
"四角吟风筝":飞檐四角的铁马片在风中沉吟叮叮。
# 风筝:也叫铁马,古时悬挂在屋檐下的铁片,风起则相击发声。
"杳无霄汉上":阁高耸入云霄,
# :一作“出”。
"仰攀日月行":举头仿佛可以将日月攀缘。
"山空霸气灭":钟山秋色萧条,霸王之气耗尽,
# 霸气灭:指六朝灭亡后金陵不复为帝都。旧指帝王的气象。古代传说金陵有王气,这里的霸气即王气。
"地古寒阴生":悠久的历史有多少忧伤的故事沉积。
"寥廓云海晚":夜幕中云海寥廓无边,
# 云海晚:指傍晚时瓦官阁上空云铺如海。
"苍茫宫观平":巍峨的宫观几乎与云海齐平。
# 宫观:古时帝王的离宫别馆。
"门余阊阖字":只有门匾上书写的“阊阖”,
# 阊阖:阊阖门,六朝时宫门名。
"楼识凤凰名":楼匾中提写的“凤凰”等字尚依稀可辩。
# 凤凰:指凤凰楼,在金陵(今南京)西南的凤凰山上。
"雷作百川动":雷声隆隆,万山震撼,
# 川:一作“山”。
"神扶万栱倾":屋拱欲倾,神人来扶助。
"灵光何足贵":灵光殿何足珍贵,
# 灵光:即灵光殿。汉景帝的儿子鲁恭王刘余所建,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建筑物,以历久不废、岿然独存而著称。
"长此镇吴京":用它可以长期保佑金陵城。
# 吴京:指金陵,因三国时吴国在金陵建都,故称。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登瓦官阁》是一首五言律诗,属登高题材。李白以流畅明快笔触,描绘登阁所见金陵壮丽山川与阁内奇妙景象,借景与引用历史典故,既表达对瓦官阁雄伟及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抒发对历史的感怀,还流露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2. 写作手法
白描:“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诗人仅用寥寥数字,便清晰地描绘出钟山与瓦官阁北门相对,淮水流入南边殿堂的地理方位,没有过多华丽的修饰,却将金陵城依山傍水的壮阔格局简洁明了地展现出来。“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直接叙述两侧走廊法鼓震动、阁四角风筝吟叫的情景,简洁直白地呈现出瓦官阁内的声响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分段赏析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开篇点明时间是清晨,诗人登上瓦官阁,目的是极目眺望金陵城,为全诗奠定了登高望远的视角,引出下文对金陵城及瓦官阁的描写。“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描绘了瓦官阁周边的地理形势,钟山正对着瓦官阁的北门,淮水流入瓦官阁南边的殿堂。此联勾勒出金陵城依山傍水的壮阔格局,展现出金陵城的山川形胜。“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瓦官阁内的神秘景象,如细雨般纷纷飘落的花,嘈杂的如天上仙乐般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且带有神秘色彩的氛围,仿佛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继续从听觉角度描写,两侧走廊传来法鼓的震动声,阁的四角挂着的风筝发出吟叫声,进一步渲染瓦官阁内庄重而神秘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这座建筑的独特与不凡。“杳无霄汉上,仰攀日月行”: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形容瓦官阁高耸入云,仿佛远远超出了霄汉,人在阁上仿佛可以仰身攀着日月前行,突出了瓦官阁的雄伟高大,展现出李白诗歌豪迈奔放、想象奇特的风格。“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诗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历史,金陵城山川依旧,但曾经的霸气已经消散,古老的土地上生出了寒阴之气。此联借景抒情,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透露出一种沧桑之感。“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描绘傍晚时分的远景,云海辽阔无边,远处的宫观在苍茫的暮色中显得影影绰绰,与天空几乎平齐。营造出一种寥廓、苍茫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增添了诗歌的悠远之感。“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提及瓦官阁门和楼的名字典故,“阊阖”原指天门,这里暗示瓦官阁的不凡;“凤凰”则增添了建筑的文化底蕴和神秘色彩,引发读者对这座建筑历史文化内涵的思考。“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再次运用夸张手法,形容瓦官阁的建造如同有雷神发力使百山震动,有神力扶持让万根拱木倾倒,突出了瓦官阁建造时的雄伟气势和震撼力,强调其工程的浩大与不凡。“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灵光”原指汉代灵光殿,此处以灵光殿作比,认为瓦官阁比灵光殿更值得珍贵,表达出希望瓦官阁长久镇守金陵的愿望,收束全诗,升华主题,既赞美了瓦官阁,又表达了对它长存的期许。
4. 作品点评
李白《登瓦官阁》以明快流畅之笔,绘瓦官阁及金陵胜景,夸张想象让诗境奇幻壮美。一路对仗尽显格律之美,白描勾勒出山川阁宇神韵,借景与典故抒发对自然、历史感慨,兼具浪漫豪情与人文深度。
上一篇:唐·李白《赠郭将军》
下一篇:唐·刘象《鹭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