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zhāng
zè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hàng
dǎng
sōng
yān
líng
dān
shā
lán
shè
níng
zhēn
jīng
guāng
nǎi
kān
duō
huáng
tóu
shuāng
huán
jǐn
náng
yǎng
zhī
huái
怀
xiù
jiān
jīn
zèng
lán
tíng
xīng
lái
huì
shān

译文

用上党所产的青松烟,混合夷陵的丹砂粉末。加入兰草与麝香凝结成这珍贵墨锭,墨色精光闪烁,仿佛可随手拾取。侍墨的童子梳着双丫髻,将墨锭装入锦囊小心呵护,时刻带在怀袖之间。今日你将这墨赠予我带去兰亭,待诗兴大发时,便在会稽山上挥毫泼墨。

逐句剖析

"上党碧松烟":用上党所产的青松烟,

# 上党碧松烟:指上党所产用优质松烟加珍贵香料制成的墨。初唐至盛唐,潞州已成墨的主要产地。宋人晁说之《墨经》在论及松烟产地时说:“唐则易州、潞州之松。上党松心尤先见贵。”《潞州志·田赋志》载:“唐潞州上党郡大都督府土贡墨(《唐书》)。潞州贡墨(《通志略》)。上党郡贡墨三挺(《文献通考》)”。本诗所指张司马不详。

"夷陵丹砂末":混合夷陵的丹砂粉末。

# 夷陵丹砂末:指夷陵(今湖北宜昌一带)所产的丹砂墨。

"兰麝凝珍墨":加入兰草与麝香凝结成这珍贵墨锭,

# 兰麝凝珍墨:在上党松烟墨中添加麝香之类珍贵香料。

"精光乃堪掇":墨色精光闪烁,仿佛可随手拾取。

"黄头奴子双鸦鬟":侍墨的童子梳着双丫髻,

# 黄头奴子双鸦鬟:指黄头少女鸦青色发髻。

"锦囊养之怀袖间":将墨锭装入锦囊小心呵护,时刻带在怀袖之间。

# 锦囊养之怀袖间:这样的好墨只有藏之于锦囊,养之于怀袖才配得上。

"今日赠予兰亭去":今日你将这墨赠予我带去兰亭,

# 今日赠予兰亭去:这两句是说把这样绝好的松烟送给我,只有等到再赴兰亭的时候,才能取出一助诗文。兰亭:以行书法帖《兰亭集序》而著名,在浙江会稽。

"兴来洒笔会稽山":待诗兴大发时,便在会稽山上挥毫泼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张司马赠墨》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作的杂言诗,收录于《全唐诗》。此诗为酬谢友人张司马赠墨而作,张司马具体身份不详。李白在诗中着重展现墨的珍贵,以“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点明这墨以产地优质的上党松烟、夷陵丹砂为原料——唐代上党本就是墨的重要产地,足见用料之考究;“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写墨中加入兰草、麝香等香料,墨色精光闪烁,尽显其精美珍贵。“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描绘黄头少女梳双鸦鬟,将墨藏于锦囊、随身携带,侧面体现对墨的珍视。末句“今日赠余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借兰亭(因《兰亭集序》闻名)、会稽山的文化意象,畅想携墨赴兰亭,诗兴大发时挥毫的情景,既表对友人赠礼的感激,又彰显文人寄情翰墨、放怀山水的雅趣,流露对文学创作与自然生活的热爱。全诗从墨的原料、特质、保管,到使用场景,全方位展现此墨珍贵,同时传达出对张司马的感激,以及自身对文学创作的热忱,让后人透过诗句,领略到当时文人对文房珍品的珍视与对创作的执着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开篇两句点明墨的原料,上党的碧松烟与夷陵的丹砂末,选取两个不同产地的珍贵材料,简洁直白地介绍了墨的制作原料精良,既展现出墨用料的讲究,也暗含对友人赠墨的珍视。“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此句进一步描绘墨的特质,说墨凝聚着兰草与麝香的香气,且光泽明亮夺目,仿佛可以拾取。诗人运用嗅觉与视觉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墨不仅用料上乘,制作工艺精湛,还充满高雅的气息,将墨的珍贵与精美刻画得淋漓尽致,也透露出对友人所赠之墨的赞美。“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这两句刻画了一个梳着双鸦鬟的年轻奴仆形象,他将墨用锦囊仔细包裹,时刻带在怀袖间,小心翼翼地呵护。通过侧面描写,以奴仆对墨的珍视态度,衬托出墨的价值不菲,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这份礼物的重视,视若珍宝。“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最后两句表明诗人要带着这份珍贵的墨前往兰亭,待兴致来了,便在会稽山上挥毫泼墨。诗人借兰亭、会稽山的文化意象,将墨与文人雅集、挥毫创作的场景联系起来,展现出洒脱豪放的性情,既表达了对友人赠墨的感谢,也传递出对未来创作的无限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纶《宿石瓮寺》

下一篇:唐·李峤《石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