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还归海":潮来朝去,终归大海,
# 归:回到。
"流人却到吴":你却被流放到东吴。
# 流人:有罪被流放的人。
"相逢问愁苦":我们此地相逢,彼此各有酸楚,
"泪尽日南珠":相对泪涟涟,犹如断线的明珠。
"闻说金华渡":听说金华渡口,
# 渡:渡口。唐县名,在今浙江金华。,闻:听闻。
"东连五百滩":东边有五百个河滩。
"全胜若耶好":那里的风光比若耶溪好多了,
# 若耶:溪名,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莫道此行难":你就别叹息路途艰难。
# 莫:不要,别。
"猿啸千溪合":两岸猿啸千里,
"松风五月寒":五月山风依然寒冷。
"他年一携手":待来年,我们哥儿俩再携手,
# 他年:来年。
"摇艇入新安":摇船游览新安江。
# 艇:船。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组诗,包括一首五言绝句和一首五言律诗。题材为送别友人韦参军量移东阳。第一首诗通过“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等句,以潮水归海作比,写友人的迁徙,表达了相逢时对友人愁苦的关切。第二首诗描绘了金华渡及周边的山水景色,如“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并表达了对友人此行的鼓励,认为那里风景优美,且期待他年携手同游。整首组诗体现了李白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新旅程的美好祝愿。
2. 写作手法
夸张:第一首中“泪尽日南珠”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友人的愁苦之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同情和关切。想象:第二首中“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诗人想象友人到东阳后会见到的景象,千溪回荡着猿啸,五月的松风带来寒意,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地描绘出当地独特的山水风光,也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关切。
3. 分段赏析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第一首,首两句“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以潮水最终归向大海作比,写友人作为被流放(量移也有类似被贬迁徙的意味)的人却到了吴地。通过自然现象与友人遭遇的对照,暗示了友人命运的漂泊不定,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关注。末两句“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写与友人相逢时询问其愁苦,友人悲伤至极,泪水流尽。“泪尽日南珠”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友人的愁苦之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同情和关切。《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第二首,首联“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开篇点明听闻金华渡的情况,说它向东连接着五百滩,为下文对该地景色的描写做铺垫,也引起读者对友人新去处的好奇。颔联“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诗人认为金华渡一带的风光完全胜过若耶溪,鼓励友人不要觉得此行艰难,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和对其新旅程的积极态度。颈联“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通过想象描绘出一幅极具画面感的景象,猿猴的啸声在千溪间回荡聚合,五月的时节松间吹来的风仍带着寒意,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体现了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风格。尾联“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诗人期待着将来有一天能与友人携手,一起摇着小艇进入新安江,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进一步深化了两人之间的友情。
上一篇:唐·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下一篇:唐·李白《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