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阳五溪水":寻阳五溪的溪水,
# 寻阳:原为湓城县(又叫湓口城),唐武德四年改为浔阳县,治所在现今江西九江。
"沿洄直入巫山里":顺流而下一直流入巫江。
# 巫山:在重庆巫山县东。,沿洄: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
"胜境由来人共传":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
# 传:传颂。
"君到南中自称美":你到了那里一定会很喜欢。
# 南中:指蜀中地区。,君:指你。
"送君别有八月秋":金秋八月送你离去,
"飒飒芦花复益愁":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
# 复益愁:更觉得忧愁。,飒飒:拟声词。风吹动树木枝叶等的声音。
"云帆望远不相见":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
# 不相见: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
"日暮长江空自流":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
# 自:独自。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寻阳五溪的秀丽风光,并以此作为送别友人的背景。诗中开篇以五溪水为引,赞美其美景,继而点明送别的时间与地点,渲染了秋日芦花纷飞的萧瑟氛围,寄托了离别的愁绪。后两句通过“云帆望远”与“日暮长江”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远去的不舍与怅惘,同时以长江的永恒流动象征离别的无奈与时光的流逝。全诗情景交融,语言自然流畅,既展现了五溪的胜景,又表达了深切的离别之情,体现了李白诗歌中情景结合的艺术特色。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前两句“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拉开空间距离。三四句“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则虚写友人即将到达之地的优美风景,通过想象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意境。借景抒情:“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八月的秋天,此时飒飒作响的芦花,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借这一景象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惆怅与哀愁。以景结情:“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诗人望着友人远去的帆船,直到再也看不见,此时日暮降临,长江依旧独自流淌。通过描写友人离去后,眼前只剩下日暮下静静流淌的长江这一画面,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牵挂等复杂情感融入其中,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余味悠长。
3. 分段赏析
首联:“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诗人开篇描绘了寻阳五溪的壮丽景色,溪水蜿蜒曲折,最终汇入巫山深处。这一句不仅点明了送别的地点,还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观为全诗奠定了豪迈的基调。颔联:“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诗人提到寻阳的美景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传颂,而友人到达南方后,也一定会被这美景所吸引,从而称赞不已。这一句既赞美了寻阳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美好的旅程。颈联:“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诗人描绘了送别时的季节特征——八月的秋天,芦花在风中摇曳,发出“飒飒”的声响,更增添了几分离愁别绪。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巧妙地烘托了离别时的伤感情绪。尾联:“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诗人望着友人远去的帆船,直到再也看不见,此时日暮降临,长江依旧独自流淌。通过描写友人离去后,眼前只剩下日暮下静静流淌的长江这一画面,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牵挂等复杂情感融入其中,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余味悠长。
下一篇:唐·韦应物《贵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