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yuán
tián
sān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3
zhòng
dòu
nán
shān
xià
cǎo
shèng
dòu
miáo
chén
xīng
huāng
huì
dài
yuè
chú
guī
dào
xiá
cǎo
cháng
zhān
zhān
dàn
shǐ
使
yuàn
wéi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逐句剖析

"种豆南山下":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

# 南山:指庐山。

"草盛豆苗稀":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 稀:稀少。

"晨兴理荒秽":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

#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兴:起床。

"带月荷锄归":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 荷:扛着锄头。荷,扛着。

"道狭草木长":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

#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狭:狭窄。

"夕露沾我衣":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 沾:(露水)打湿。,夕露:傍晚的露水。

"衣沾不足惜":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

# 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违:违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归园田居(其三)》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五言诗,为《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三首。此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诗人躬耕田园的劳动场景,主题聚焦于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对官场污浊的决裂。前四句以白描手法展现农耕细节。后四句转向抒情,狭窄的道路与沾湿的衣衫象征现实困顿,但诗人以“愿无违”收束,强调坚守本心、不违初志的决心,呼应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内核。展现诗人对自由人格的执着追求。作品通过日常农事展现隐逸生活的诗意,既批判官场虚伪,又歌颂劳动价值,形成“苦辛与欣悦交织”的独特意境,体现了陶诗返璞归真的美学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归园田居(其三)》是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创作的组诗作品。作者因不愿屈从官场陋习,于彭泽县令任上八十多日便愤然辞官,结束仕途生涯,归隐田园后写下此诗,借躬耕劳作之景抒发对自由生活的珍视与对世俗羁绊的决裂。诗中“种豆南山下”等句以质朴语言记录农耕细节,既暗含劳作艰辛,又流露超脱尘俗的欣悦,末句“但使愿无违”更直指其坚守本心、不违初志的精神内核,完整展现了陶渊明从官场回归自然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生命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诗。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诗人归隐后的躬耕生活,通过“种豆南山”“带月荷锄”等意象,展现田园劳作的质朴与诗意,表达对自由生活的珍视及对世俗羁绊的决裂。诗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直抒胸臆,将身体劳苦升华为精神坚守,体现陶渊明返璞归真、追求本心的生命态度。全诗语言平淡自然却意蕴醇厚,形成“苦辛与欣悦交织”的独特意境,彰显其冲破樊笼、复归自然的精神境界。

2. 分段赏析

首句“种豆南山下”以白描手法点明劳作地点,次句“草盛豆苗稀”则暗含诗人不事雕琢、顺应自然的耕作态度,反衬其超脱功利的精神境界。前四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通过“晨兴”“带月”的时间跨度,既呈现农耕的辛劳,又以“带月”意象营造诗意氛围,展现诗人将劳作升华为精神享受的豁达心境,呼应《归园田居·其一》中“守拙归园田”的初心。后四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转而描写归途艰险,狭窄道路与沾湿衣衫的细节,既暗示现实困顿,又以“夕露”象征高洁品格,为末句“但使愿无违”埋下伏笔。尾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作为全诗诗眼,直抒诗人宁受肉体劳苦亦不违本心的决绝,将躬耕行为与精神坚守相融合,形成“苦辛与欣悦交织”的独特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五古中之精金秀玉。陶公本色,于这样诗可见。

不详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 以“夕露沾衣”之故而违其所愿者,多矣!

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渊明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