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ēng
suì
jiǔ
yuè
zhōng
西
tián
huò
zǎo
dào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rén
shēng
guī
yǒu
dào
shí
duān
shú
shì
dōu
yíng
ér
qiú
ān
kāi
chūn
cháng
suì
gōng
liáo
guān
chén
chū
wēi
qín
chū
lěi
shān
zhōng
ráo
shuāng
fēng
xiān
hán
tián
jiā
huò
nán
chéng
nǎi
shù
huàn
gān
guàn
zhuó
yán
xià
dǒu
jiǔ
sàn
jīn
yán
yáo
yáo
xīn
qiān
zǎi
nǎi
xiāng
guān
dàn
yuàn
cháng
gōng
gēng
fēi
suǒ
tàn

译文

人生应当有一定的准则,衣食是根本的起始点。谁要是对这些都不经营,却想要追求自身的安定呢?开春就料理日常的农事,一年的收成勉强还算可观。清晨出门稍尽微薄的辛劳,傍晚背着禾谷回来。山中多霜露,气候也比平地更早寒冷。农家难道不辛苦吗?只是不能推脱这种艰难的生活。身体确实很疲惫,但希望没有意外的祸患来侵扰。洗漱后在屋檐下休息,喝一杯酒来舒展心怀。遥想那长沮、桀溺的心意,即使过了千年也与我心意相通。只希望长久地过这样的生活,亲自耕种也不觉得有什么可叹息的。

逐句剖析

"人生归有道":人生应当有一定的准则,

# 有道:有常理。

"衣食固其端":衣食是根本的起始点。

# 端:始、首。,固:本、原。

"孰是都不营":谁要是对这些都不经营,

# 营:经营。,是:此,指衣食。,孰:何。

"而以求自安":却想要追求自身的安定呢?

# 以:自得安乐。

"开春理常业":开春就料理日常的农事,

# 常业:日常事务,这里指农耕。,开春:春天开始;进入春天。

"岁功聊可观":一年的收成勉强还算可观。

# 聊可观:勉强可观。聊,勉强。,岁功:一年农事的收获。

"晨出肆微勤":清晨出门稍尽微薄的辛劳,

# 肆微勤:微施勤劳。肆,操作。

"日出负耒去":傍晚背着禾谷回来。

# 负耒:指背负农具,从事农耕。耒:指稻子。一作“禾”:耒耜,即农具。,日出:日落。

"山中饶霜露":山中多霜露,

# 霜露: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饶:多。

"风气亦先寒":气候也比平地更早寒冷。

# 先寒:早寒,冷得早。,风气:气候。

"田家岂不苦":农家难道不辛苦吗?

"弗获辞此难":只是不能推脱这种艰难的生活。

# 此难:这种艰难,指耕作。,弗:不。

"四体诚乃疲":身体确实很疲惫,

# 四体:四肢。《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庶无异患干":但希望没有意外的祸患来侵扰。

# 干:犯。,异患:想不到的祸患。,庶:庶几、大体上。

"盥濯息檐下":洗漱后在屋檐下休息,

# 盥濯:洗涤。

"斗酒散襟颜":喝一杯酒来舒展心怀。

# 襟颜:胸襟和面颜。

"遥遥沮溺心":遥想那长沮、桀溺的心意,

# 沮溺:即长沮、桀溺,孔子遇到的“耦而耕”的隐者。借指避世隐士。

"千载乃相关":即使过了千年也与我心意相通。

# 乃相关:乃相符合。

"但愿长如此":只希望长久地过这样的生活,

# 长如此:长期这样。

"躬耕非所叹":亲自耕种也不觉得有什么可叹息的。

# 躬耕:亲身从事农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为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归隐田园时所作的五言诗。诗篇开篇探讨农耕意义,继而引入秋收主题,生动描绘田间劳作的艰辛,随后笔锋一转,抒发弃官归耕的自得之乐,结尾以坚定誓言表明终身务农之志。全诗叙议结合,语言质朴却韵味悠长。诗人借秋收感悟,将躬耕垄亩的深切体会与归隐志趣融入字里行间,是展现其隐逸思想与农事实践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九月,时年四十六岁的陶渊明,已归隐田园、躬耕垄亩六载。这一年秋收完毕,满怀郑重与欣喜之情,他挥笔写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将对农耕生活的感悟凝于诗篇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以自己的田园劳动生活为题材,先阐述了衣食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强调劳动的意义。接着详细描述了从开春到秋收的农事活动,以及农家生活的辛苦。最后诗人借古喻今,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2. 写作手法

用典:“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借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的典故,表明自己与古人心意相通。“遥遥”强调了时间的跨度,“乃相关”则突出了诗人与隐士在精神上的契合,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甘愿躬耕田园的心境。反问:“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这一句通过反问,强调了经营衣食的重要性。若对衣食之事不闻不问,却妄图追求自身安定,是不切实际的。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引发读者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以凝练的笔触,构建起极具哲思的精神世界。开篇四句“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诗人将“道”与衣食生产相提并论,直陈人生真谛——唯有躬身劳作、自食其力,方能安身立命。这番朴素议论背后,藏着他宁可弃官归田、坚守人格独立的高洁志趣。诗中“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等中间六句,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含春种秋收的艰辛。“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以“微勤”自谦,实则道出农耕的繁重;“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借霜露之寒,勾勒农事的艰难。字里行间,既有岁月流逝的感慨,也饱含对劳动的真挚体悟。“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句,进一步深化主题。诗人直面稼穑之苦,却愈发坚定躬耕之志。在动荡不安的魏晋乱世,躬耕不仅是生存之道,更是保全自我、远离政治祸端的智慧选择。结尾“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六句,展现出劳作后的闲适与满足。诗人既沉醉于自由生活的惬意,又以“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跨越时空,与长沮、桀溺的隐逸精神共鸣。最终以“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收束全篇,将坚守躬耕的意志、圆融宁静的心境,化作穿越千年的精神回响。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采用叙议结合的笔法,以秋收稻谷之事为引,抒发躬耕田园的深厚情怀。其独特价值在于,诗人通过亲身劳作的实践与深刻反思,生发出全新的人生感悟。诗中闪耀的思想光芒,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笃定认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精神境界,更为后世留下了极具启迪意义的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移居诗》曰:“衣食终须纪,力耕不吾欺”,此云“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又云“贫居依稼穑”,自勉勉人,每在耕稼,陶公异于晋人如此。

清沈德潜《古诗源》卷九

# 陶公诗多转势,或数句一转,或一句一转,所以为佳。余最爱“田家岂不苦”四句,逐句作转。其他推类求之,靡篇不有。此萧统所谓“抑扬爽朗,莫之与京”也。

清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操《薤露》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