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泽周三春":春雨润泽了整个春季,
# 三春:春季三个月。,周:遍。,和泽:雨水和顺。
"清凉素秋节":秋来清凉风萧瑟。
# 素秋:秋季。素:白。古人以五色配五方,西尚白;秋行于西,故曰素秋。
"露凝无游氛":露珠凝聚无云气,
# 游氛:飘游的云气。,露凝:露水凝结为霜。
"天高肃景澈":天空高远景色清朗。
# 澈:清澈,明净。,肃景:秋景。《汉书·礼乐志》:“秋气肃杀。”
"陵岑耸逸峰":秀逸山峰高耸立,
# 逸峰:姿态超迈的奇峰。,岑:小而高的山。,陵:大土山。
"遥瞻皆奇绝":远眺益觉皆奇绝。
# 遥瞻:远望。
"芳菊开林耀":芳菊在林间闪耀光彩,
# 耀:耀眼;增辉。,开:开放。
"青松冠岩列":青松排列在山岩之上。
# 冠岩列:在山岩的高处排列成行。
"怀此贞秀姿":身怀如此坚贞秀美之姿,
# 贞秀姿:坚贞秀美的姿态。
"卓为霜下杰":卓然成为霜下的豪杰。
# 霜下杰:谓松菊坚贞,不畏霜寒。,卓:直立。此处有独立不群意。
"衔觞念幽人":含杯思念贤隐士,
# 幽人:指古代的隐士。,衔觞:指饮酒。
"千载抚尔诀":千年之后仍可抚慰你的情怀。
# 抚尔诀:坚守你们的节操。抚:保持。尔:你们。诀:法则,原则,引伸为节操。
"检素不获展":平素的志愿不能施展,
# 展:施展。,检素:检点素志;回顾本心。
"厌厌竟良月":在这美好的秋月下郁郁寡欢。
# 良月:指十月。,竟:终。,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景咏物诗。描绘了秋季山水田园景色,借对秋景中菊松等景物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自身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
2. 写作手法
对比:“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以多雨的春和肃爽的秋作一对比,突出了清秀奇绝的秋色,大有胜过春光之意。象征:“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写出了芳菊、青松的贞秀,象征着幽人和诗人卓异于流俗的节操。
3. 分段赏析
首二句以起兴发端,不直接铺陈秋景,反先叙春雨之盛,言今春连绵雨水不绝,贯穿整个三春时节。以多雨之春与清朗之秋形成对比。接下来八句细致描绘秋景:露水凝聚成一片素洁的霜华,天穹中无一丝阴云雾气(游氛),更显天朗气清、澄明通透。远眺层峦叠嶂的山陵岗峦,群峰挺秀奇伟;近观林间遍地菊花盛放,灿灿耀目、香气弥漫;岩畔苍松列阵而立,郁郁苍苍、巍然矗立。凛冽秋气令百花凋零衰败,唯有菊花迎霜傲放;肃杀秋风使万木摇落枯衰,独见苍松经霜更茂、苍翠依旧。松菊坚贞秀美的姿态、超凡脱俗的风致,令人肃然起敬,堪称霜天中的俊杰。末四句以议论收束,诗人举杯遥想上古隐士,反观自身,归隐之志尚未达成,只能精神萎靡地虚掷时光。诗人临菊举杯独酌。由奇峰的奇伟、松菊的贞姿,自然念及那些与奇峰、松菊气质相类的古代隐士幽人——他们有着松菊般傲岸独立的高风亮节。诗人对“幽人”节操的赞叹慕仰,亦暗含其内心品格的自况与自勉。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写秋色和菊花的诗,以秋景、菊花为主题,写秋色而能独辟溪径,突破了传统悲秋范式,赞赏了菊花的清澈秀雅、灿烂奇绝。
上一篇:魏晋·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
下一篇:魏晋·刘琨《重赠卢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