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ō
zhǔ
簿
èr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zhōu
sān
chūn
qīng
liáng
qiū
jié
níng
yóu
fēn
tiān
gāo
jǐng
chè
líng
cén
sǒng
fēng
yáo
zhān
jiē
jué
fāng
kāi
lín
yào
耀
qīng
sōng
guàn
yán
liè
huái
怀
zhēn
xiù
姿
zhuó
wéi
shuāng
xià
jié
xián
shāng
niàn
yōu
rén
qiān
zǎi
ěr
jué
jiǎn
huò
zhǎn
yǎn
yǎn
jìng
liáng
yuè

译文

春雨润泽了整个春季,秋来清凉风萧瑟。露珠凝聚无云气,天空高远景色清朗。秀逸山峰高耸立,远眺益觉皆奇绝。芳菊在林间闪耀光彩,青松排列在山岩之上。身怀如此坚贞秀美之姿,卓然成为霜下的豪杰。含杯思念贤隐士,千年之后仍可抚慰你的情怀。平素的志愿不能施展,在这美好的秋月下郁郁寡欢。

逐句剖析

"和泽周三春":春雨润泽了整个春季,

# 三春:春季三个月。,周:遍。,和泽:雨水和顺。

"清凉素秋节":秋来清凉风萧瑟。

# 素秋:秋季。素:白。古人以五色配五方,西尚白;秋行于西,故曰素秋。

"露凝无游氛":露珠凝聚无云气,

# 游氛:飘游的云气。,露凝:露水凝结为霜。

"天高肃景澈":天空高远景色清朗。

# 澈:清澈,明净。,肃景:秋景。《汉书·礼乐志》:“秋气肃杀。”

"陵岑耸逸峰":秀逸山峰高耸立,

# 逸峰:姿态超迈的奇峰。,岑:小而高的山。,陵:大土山。

"遥瞻皆奇绝":远眺益觉皆奇绝。

# 遥瞻:远望。

"芳菊开林耀":芳菊在林间闪耀光彩,

# 耀:耀眼;增辉。,开:开放。

"青松冠岩列":青松排列在山岩之上。

# 冠岩列:在山岩的高处排列成行。

"怀此贞秀姿":身怀如此坚贞秀美之姿,

# 贞秀姿:坚贞秀美的姿态。

"卓为霜下杰":卓然成为霜下的豪杰。

# 霜下杰:谓松菊坚贞,不畏霜寒。,卓:直立。此处有独立不群意。

"衔觞念幽人":含杯思念贤隐士,

# 幽人:指古代的隐士。,衔觞:指饮酒。

"千载抚尔诀":千年之后仍可抚慰你的情怀。

# 抚尔诀:坚守你们的节操。抚:保持。尔:你们。诀:法则,原则,引伸为节操。

"检素不获展":平素的志愿不能施展,

# 展:施展。,检素:检点素志;回顾本心。

"厌厌竟良月":在这美好的秋月下郁郁寡欢。

# 良月:指十月。,竟:终。,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郭主簿(其二)》是东晋陶渊明创作的五言诗。诗中描绘秋季景色,有高远澄澈的天空、高耸奇绝的山峰、闪耀的芳菊和排列山岩的青松等。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全诗格调卓奇豪放,语言新鲜生动,是陶诗中展现其高洁志趣与自然情怀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地,学界聚讼纷纭。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以“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为据,系年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作者三十八岁左右;逯钦立《陶渊明集校注》则通过《命子》《责子》等诗互证,将其定于义熙四年(408)陶渊明四十四岁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仕宦历程中,诗人从二十九岁起即因“亲老家贫”(《归去来兮辞序》)而辗转出仕,最后一次彭泽令任上仅八十余日,便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萧统《陶渊明传》)的气节挂冠归田。在东晋末年政治格局剧烈震荡的十三年间(393-405),官场腐败与民生凋敝形成触目惊心的时代图景。作为庶族寒门的代表,陶渊明虽曾怀抱“猛志逸四海”(《杂诗》其五)的政治理想,终究在“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的现实困境中,选择归隐浔阳开始躬耕生涯。《和郭主簿二首》即创作于诗人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第二个年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景咏物诗。描绘了秋季山水田园景色,借对秋景中菊松等景物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自身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

2. 写作手法

对比:“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以多雨的春和肃爽的秋作一对比,突出了清秀奇绝的秋色,大有胜过春光之意。象征:“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写出了芳菊、青松的贞秀,象征着幽人和诗人卓异于流俗的节操。

3. 分段赏析

首二句以起兴发端,不直接铺陈秋景,反先叙春雨之盛,言今春连绵雨水不绝,贯穿整个三春时节。以多雨之春与清朗之秋形成对比。接下来八句细致描绘秋景:露水凝聚成一片素洁的霜华,天穹中无一丝阴云雾气(游氛),更显天朗气清、澄明通透。远眺层峦叠嶂的山陵岗峦,群峰挺秀奇伟;近观林间遍地菊花盛放,灿灿耀目、香气弥漫;岩畔苍松列阵而立,郁郁苍苍、巍然矗立。凛冽秋气令百花凋零衰败,唯有菊花迎霜傲放;肃杀秋风使万木摇落枯衰,独见苍松经霜更茂、苍翠依旧。松菊坚贞秀美的姿态、超凡脱俗的风致,令人肃然起敬,堪称霜天中的俊杰。末四句以议论收束,诗人举杯遥想上古隐士,反观自身,归隐之志尚未达成,只能精神萎靡地虚掷时光。诗人临菊举杯独酌。由奇峰的奇伟、松菊的贞姿,自然念及那些与奇峰、松菊气质相类的古代隐士幽人——他们有着松菊般傲岸独立的高风亮节。诗人对“幽人”节操的赞叹慕仰,亦暗含其内心品格的自况与自勉。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写秋色和菊花的诗,以秋景、菊花为主题,写秋色而能独辟溪径,突破了传统悲秋范式,赞赏了菊花的清澈秀雅、灿烂奇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

下一篇:魏晋·刘琨《重赠卢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