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àn
xíng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浏览量:2
wéi
jūn
wéi
chén
liáng
nán
zhōng
xìn
shì
xiǎn
nǎi
yǒu
jiàn
huàn
zhōu
gōng
zuǒ
chéng
wáng
jīn
téng
gōng
kān
tuī
xīn
wáng
shì
èr
shū
fǎn
liú
yán
dài
zuì
dōng
guó
cháng
liú
lián
huáng
líng
dòng
biàn
zhèn
léi
fēng
qiě
hán
shù
yǎn
qiū
jià
tiān
wēi
gān
kāi
jīn
téng
gǎn
qiú
duān
gōng
dàn
shì
xiǎn
chéng
wáng
nǎi
āi
tàn
jìng
bēi
qiě
cháng
jīn
xiāng
bié
hòu
xiāng
wàng

译文

做国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实在更难。当忠信不被理解时,就有被猜疑的祸患。周公辅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绩不灭永传。一片忠心辅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谣言。周公待罪避居洛阳地,常常是老泪纵横长流不干。天帝动怒降下大灾难,雷鸣电闪卷地狂风猛又寒。拔起了大树吹倒庄稼,上天的威严不可触犯。成王感悟身穿礼服开金縢,寻求上天震怒降灾的根源。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动伤心悲叹。我真想奏完这支乐曲,可是这首乐曲又悲又长。今日大家一起共欢乐,希望别后不要把它遗忘。

逐句剖析

"为君既不易":做国君既不容易,

"为臣良独难":做臣下实在更难。

# 良:实在。《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为此二句所本。

"忠信事不显":当忠信不被理解时,

# 显:明白,懂得。

"乃有见疑患":就有被猜疑的祸患。

# 疑患:猜忌。,见:被。

"周公佐成王":周公辅佐文王、武王,

# 周公佐成王: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曾辅佐武王建立周朝,制礼定乐。武王死,成王继位,年幼,以周公辅政。

"金滕功不刊":“金縢”功绩不灭永传。

# 刊:削除,磨灭。指周公请求代武王死之功不可磨灭。,金滕:指用金属捆封起来的柜子。

"推心辅王室":一片忠心辅助周王室,

"二叔反流言":管叔、蔡叔反大造谣言。

# 流言:指管、蔡二叔散布的周公要篡位的谣言。,二叔:指管叔姬鲜和蔡叔姬度,成王的二位叔叔。

"待罪居东国":周公待罪避居洛阳地,

# 东国:东都洛阳,周公在流言起来的时候,到东都洛阳避居。当时曹植的封地在东方,东国一语也有隐喻诗人自己之意。,待罪:等待惩罚。

"泣涕常流连":常常是老泪纵横长流不干。

# 流连:接连不断。,泣涕:流泪。泣:水珠下滴。一作泫。

"皇灵大动变":天帝动怒降下大灾难,

# 动变:感动而生变。古人认为天人之间有感应,这是说周公的遭遇感动了上天。据《尚书·金縢》载,周公避居洛阳的第二年秋天,镐京暴风大作,雷电交加,把田禾刮倒了,把大树拔起来。,皇灵:上天之灵。

"震雷风且寒":雷鸣电闪卷地狂风猛又寒。

# 震:打雷,打不。

"拔树偃秋稼":拔起了大树吹倒庄稼,

# 秋稼:禾。,偃:倒下。

"天威不可干":上天的威严不可触犯。

# 干:触犯,抗拒。

"素服开金滕":成王感悟身穿礼服开金縢,

# 素服:指没有文绣的衣服,古时祭天时所穿。

"感悟求其端":寻求上天震怒降灾的根源。

# 端:原由,原委。

"公旦事既显":周公忠信大白天下,

# 事既显:指发现了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的策文。

"成王乃哀叹":成王感动伤心悲叹。

# 哀叹:指周成王大为感悟,悲叹不已。,乃:于是。

"吾欲竟此曲":我真想奏完这支乐曲,

# 吾欲竟此曲:“吾欲”四句:系诗末之套语,与诗旨无关,为合乐所加。竟:终。

"此曲悲且长":可是这首乐曲又悲又长。

"今日乐相乐":今日大家一起共欢乐,

"别后莫相忘":希望别后不要把它遗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怨歌行》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曹植创作的咏史政治诗。该作品以周公旦诚心辅佐周武王与周成王的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记述这位贤臣虽尽忠职守却遭受猜忌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自身遭遇误解、忠贞受谤的愤懑之情,并借古喻今,寄托了对魏明帝能够像周成王那样明察忠心的殷切期望。全诗仅通过史实铺陈,未对自身情感作直白表露,因而具有含蓄蕴藉、余韵绵长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魏明帝巡幸长安期间,洛阳发生民间传言称皇帝已薨逝于长安。随行人员甚至图谋拥立曹植,遂使明帝对曹植产生猜忌,致其陷入政治危机。为自证忠贞,曹植遂作此诗以表明心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史政治诗。诗歌表达了忠臣蒙冤的悲怆与君臣相疑的困境,隐含着诗人对自身遭际的无奈控诉。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开篇直陈君臣关系的复杂矛盾,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直接点明忠诚反遭猜忌的核心困境,揭示封建君臣关系的本质。“皇威不可干”,以自然现象暗喻皇权不可违逆的严酷现实,强化对天威难测的敬畏与无奈。“此曲悲且长”,结尾直言咏叹之情的绵长深重,将历史叙事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

3. 分段赏析

该篇诗人以周公赤心辅佐周武王、周成王的历史典故为素材,通过周公尽忠仍遭流言中伤、君王猜忌的遭遇,抒发自身竭诚为国却志业难成、反受打击的愤懑与无奈。诗人以史为鉴展开议论,实则借古人事迹投射现实境遇,字里行间充盈着郁结难平的悲慨。开篇两句“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化用《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之典,精准点出“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的核心矛盾,构成全诗主旨。自“周公佐成王”至“成王乃哀叹”的十四句,通过周公匡扶幼主、遭疑见谤的具体史实展开论证,其中“天威不可干”的评断尤其值得注意——“干”字既指代成王对天象异变的震怒,更暗含对忠奸倒置的愤懑。诗人虽承认“天行有常”的自然规律(《荀子·天论》),却敏锐捕捉到人事与天道在特定时空的偶然重叠:当政治伦理与自然法则形成悖论,便折射出“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的深刻困境。诗中虽责成王昏聩,但对其幡然悔悟的描写(“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实则暗含对曹汉集团当政者不及明君的讥刺。结尾四句“吾欲竟此曲”至“别后莫相忘”展现精妙收束:“竟”字总括全篇,“悲且长”强化情感厚度。此处化用汉乐府套语(如《艳歌何尝行》“今日乐相乐”),却赋予新意:表面是宴饮酬答的应景之辞,深层却交织着期待君臣相得的恳切与恐遭遗忘的隐忧,在温雅言辞下涌动着复杂心绪,使咏史诗具有了强烈的主体抒情特质。

4. 作品点评

诗歌声韵处理颇具匠心:前四句“难”“患”“刊”押寒韵,后十二句“言”“连”“寒”“干”“端”“叹”等字递换韵脚,音调铿锵,充分展现曹植对五言诗声律探索的突破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后四句拍合己身,逗点大意,最为含蓄。

清文学家、戏曲作家张玉谷《古诗赏析》

# 末四句用成语,古人不忌。

清诗人、文学家沈德潜《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

# 起八句感慨沉痛,桓伊为谢安诵之,安为泣下。其感人深矣。后半衍周公事太多,虽陈思有托而然,后人宜忌学之。

清文学家及著名思想家方东树《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

# 此诗客观地写录史实,即戛然中止,其意图则含蓄出之,“悲且长”三字蕴具着丰富的情感内容,使余韵隽永。

近代三国史专家赵幼文《历代官怨诗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下一篇:魏晋·左思《招隐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