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衣出中闺":披着衣服我走出闺房,
# 中闺:闺中。闺,女子居室。
"逍遥步两楹":走到门边我仍懒洋洋。
# 两楹: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两楹之间是房屋正中所在,为举行重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逍遥:慢步行走的样子。
"闲房何寂寥":一人在屋身闲多寂寞,
# 寂:空虚无形;空无人物。,闲:空,宽。
"绿草被阶庭":出来欣见满院绿草长。
# 阶庭:即庭阶。,被:遍布。
"空室自生风":有个缝隙就会产生风,
"百鸟翩南征":凉风一起百鸟自南翔。
"春思安可忘":现在是春天我怎能忘,
# 春思:春天的情思,在古典诗词中常常用来比喻男女的爱恋情思。
"忧戚与我并":你的心中一定也忧伤。
# 忧戚:忧愁烦恼。
"佳人在远道":夫君你离家身在远方,
# 佳人:良人,指丈夫。
"妾身单且茕":剩下我自己孤独恐慌。
"欢会难再遇":相逢再欢聚确是很难,
"兰芝不重荣":就像芝兰花不重开放。
# 兰芝:兰草与灵芝。
"人皆弃旧爱":常人易嫌弃旧日所爱,
"君岂若平生":你是否还像当年那样。
# 平生:平时。指以前恩爱之时。
"寄松为女萝":我嫁你如同女萝附松,
"依水如浮萍":更像那浮萍飘在水上。
# 浮萍: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或变化无常的人世间。
"赍身奉衿带":自从嫁人我就很谨慎,
# 衿带:衣带。,赍:怀抱着,带着。一作束。
"朝夕不堕倾":何时也不敢失误反常。
# 倾:偏斜。,堕:脱落。
"傥终顾眄恩":如果你真能始终眷顾,
# 顾眄恩:眷顾之情。眄,一作盼。
"永副我中情":就请继续审察我心肠。
# 中情:内心深处的情感。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开篇以第三人称引出独守空闺的女子,展现其闺中清冷孤寂之景,渲染哀愁氛围。随后转用第一人称,深入女子内心,倾诉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还有身处乱世独守的哀怨无助。整首诗借人称转换,丰富表现形式,将思妇形象刻画得立体,展现出乱世妇女的悲惨境遇。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开篇描绘“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空室自生风,百鸟翔南征”,室内寂寞闲房、室外阶庭绿草与穿堂凉风、南飞百鸟,皆依女子情感而选,景中有情、情融于景,将女子孤寂凄凉心境具象化,让读者透过景深切感知其内心落寞,使氛围渲染更具感染力。比喻:“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把女子比作“女萝”和“浮萍”。女萝需依附松树生长,浮萍只能随水漂泊,形象地展现出女子失去丈夫庇护后,柔弱无助、无所依托的悲惨处境,化抽象的孤苦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女子的艰难,增强情感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开篇六句构筑首层,“中闺”二字精准锚定女子身份,将人引入其幽居之所。“逍遥”一词看似闲适,实则精妙勾勒出她于户前徘徊、满心怅惘、无所事事之态,为后续情感蓄势。随即由内而外描摹环境,“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空室自生风,百鸟翔南征”,室内,空寂闲房仿若被孤寂填满,时间都似凝固;室外,阶庭绿草虽生机盎然却无人欣赏,徒增落寞,穿堂风呼啸而过,凉意透心,高空百鸟南征,鸣声渐远,独留女子守空闺。这些景致皆依女子心境甄选,内外交融,渲染出凄清孤寂氛围,映衬其内心凄凉。有此铺垫,行文流畅过渡至第二层,深挖女子内心。作者巧借女子自诉心意,拉近读者距离。开篇袒露“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并”,古典诗词里“春思”常指相思,此处三字未详说内涵,却凭“安可忘”力透纸背,往昔浓情、当下相思之苦尽现,言简意赅。因相思难断,女子渴盼与君相守共患难,怎奈现实残酷,“佳人在远道,妾身单且茕”,夫妻遥隔,她形单影只,身心俱受孤寂煎熬。雪上加霜的是,“欢会难再遇,兰芝不重荣”,一个“难”字敲碎团聚美梦,明示遭遗弃命运。“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委婉言语藏着疑惧不甘,令读者心生悲悯。为挽回局面,女子以“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自比,将无助展露无遗,又决然表明“束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即便前路荆棘,也要为君守操守。结尾再也抑制不住悲戚,向丈夫哀告“倘愿顾眄恩,永副我中情”,字字含情,痴情恳切,将乱世女子悲惨境遇与复杂情感全然托出。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把弃妇的经历与微妙心理刻画得细致、真切,令人动容,这和作者自身长期遭弃置的境遇紧密相连。正因如此,前人大多觉得此诗有所寄托,认为是借夫妻间的遗弃,来映射君臣的疏离。考虑到曹植后期的坎坷遭遇,以及他擅用比兴的创作风格,这般借夫妻关系暗喻君臣处境的解读,或许更能贴合作者的创作本意,让我们得以窥探曹植隐匿于诗句背后的复杂心境。
# “空室自生风”,佳句,超脱。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上一篇:汉·司马相如《美人赋》
下一篇:汉·汉无名氏《古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