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ng
shàng
hāo
xíng

朝代:魏晋作者:曹丕浏览量:1
qiáng
shàng
hāo
fāng
chūn
zhuó
xiù
péng
péng
yán
tiān
liù
yuè
hàn
zhī
suí
piāo
fēng
shì
qíng
fān
rén
shēng
yǒu
shēn
jūn
jiàn
fán
jiāng
jūn
zhāo
hán
shǒu
西
qín
yòu
jiàn
liú
yuè
shí
yǎng
tiān
cháng
zhōng
sān
shì
cán
yīn
èr
táo
zhōng
jiāng
tāo
shì
rén
jiàn
zǎo
kàn
qiáng
shàng
hāo

译文

墙上的蒿草,在春季刚抽芽吐穗时是何等的茂盛。炎热的六月天干旱无雨,蒿草的枝叶枯萎死亡,随着飘风零落。世态人情反复无常难以揣度,人生在世自身命运莫要去依附他人或外物。您没看见樊於期樊将军吗,一旦将自己的头颅装入匣子向西进入秦国,助荆轲刺秦。又没看见刘越石,仰望着天空高歌,手中握着玉璧坚守气节。三位士人(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因两个桃子自残,伍子胥最终被抛弃在吴江的波涛中含冤而死。世上的人洞察事物苗头,见机行事,苦于不够早,何不看看墙上的蒿草的遭遇,以此为戒。

逐句剖析

"墙上蒿":墙上的蒿草,

"方春擢秀何芃芃":在春季刚抽芽吐穗时是何等的茂盛。

"炎天六月旱无雨":炎热的六月天干旱无雨,

"枝叶枯死随飘风":蒿草的枝叶枯萎死亡,随着飘风零落。

"世情翻覆不可拟":世态人情反复无常难以揣度,

"人生有身莫依倚":人生在世自身命运莫要去依附他人或外物。

"君不见樊将军":您没看见樊於期樊将军吗,

"一朝函首西入秦":一旦将自己的头颅装入匣子向西进入秦国,助荆轲刺秦。

"又不见刘越石":又没看见刘越石,

"仰天长歌握中璧":仰望着天空高歌,手中握着玉璧坚守气节。

"三士自残因二桃":三位士人(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因两个桃子自残,

"子胥终弃吴江涛":伍子胥最终被抛弃在吴江的波涛中含冤而死。

"世人见机苦不蚤":世上的人洞察事物苗头,见机行事,苦于不够早,

"何不看取墙上蒿":何不看看墙上的蒿草的遭遇,以此为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大墙上蒿行》是明代刘基创作的乐府诗,收录于《诚意伯文集》。诗作借墙上蒿草春荣夏枯的遭遇,感慨世情翻覆、人生无常,劝诫世人莫盲目依附他人,要早察世事苗头。运用比兴、用典、对比手法。先描墙上蒿生长与枯亡,再议世情、人生,后引历史典故强化劝诫。该作品借物抒情、用典精当,将哲理与历史故事融合,警示世人洞察世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魏国君主,文学家

曹丕(187~226),魏文帝,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在位期间,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巩固士族门阀政治特权,得到世家大族支持。后代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建元黄初。曹丕与父曹操、弟曹植并称“三曹”。其工诗,长于写情,文风清丽婉约。诗作内容多为个人的喜怒哀乐,仅有的几首记事作品,抒发了“惆怅窃自怜,相痛惜”的凄凉感受。形式上受民歌影响,语言通俗,描写细致,其中《燕歌行》是文人七言诗的优秀之作。著有《魏文帝集》《典论·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墙上蒿,方春擢秀何芃芃。炎天六月旱无雨,枝叶枯死随飘风”,开篇以墙上蒿草起笔,春日里,蒿草抽穗拔节,“芃芃”一词生动展现其蓬勃生机;然六月大旱,无雨滋润,枝叶瞬间枯萎,随飘风零落。此段以简洁的季节变换与蒿草荣枯,形成强烈对比,既勾勒出自然景象的无常,更以蒿草喻人、喻世,起兴自然,为后文议论世情人生奠定基础,让读者直观感受“无常”这一核心意象。“世情翻覆不可拟,人生有身莫依倚”,承接蒿草荣枯之景,直接抒发对世情的感慨。“翻覆不可拟”,强调世态人情反复无常,难以揣测;“人生有身莫依倚”,劝诫世人,人生在世,自身命运切莫依附他人或外物,否则易如蒿草,因外界环境突变而陷入绝境。此段将自然之景与人生哲理衔接,议论简洁有力,点明诗作核心劝诫意图。“君不见樊将军,一朝函首西入秦。又不见刘越石,仰天长歌握中璧。三士自残因二桃,子胥终弃吴江涛”,连续列举历史典故。樊於期为助荆轲刺秦,毅然函首入秦,展现其悲壮抉择;刘越石仰天长歌,手握玉璧,坚守气节;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因二桃自残,凸显名利纷争之害;伍子胥遭弃,死于吴江涛,含冤而亡。这些典故从不同角度,展现人物因未早察局势、盲目依附或陷入纷争,导致悲惨结局,以历史为镜,强化“世人见机苦不早”的劝诫,让诗作说理更具厚重感与说服力。“世人见机苦不早,何不看取墙上蒿”,再次点明主旨,强调世人洞察事物苗头(见机)太晚,奉劝众人以墙上蒿草荣枯为鉴,早悟世情无常、莫依外物之理。收束简洁,呼应开篇蒿草之景,让整首诗的哲理劝诫,在“看取墙上蒿”的指引中,完整闭环,引发读者对世态与人生的深度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植《游仙诗》

下一篇:魏晋·曹植《杂诗七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