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植前庭":一棵石榴树挺立在前面的院庭,
"绿叶摇缥青":它的青绿色的树叶在风中摇摆不定。
# 缥:淡青色。
"丹华灼烈烈":鲜红的石榴花红如烈火,
# 丹华:红花。
"璀彩有光荣":色泽璀璨荣光倍增。
# 璀彩:即璀璨,形容花的光泽。
"光荣晔流离":流光溢彩又像那琉璃,
# 流离:即“琉璃”,又叫珐琅,一种有光泽的釉料制品。,晔:同“烨”,火光很盛的样子。,荣:一作“好”。
"可以戏淑灵":可以让美好的生灵在上面嬉戏居停。
# 淑灵:美好的神物,指下文的飞鸟。,戏:一作“处”。
"有鸟飞来集":果然有一只神鸟飞到树上来栖息,
# 飞来集:一作“来集树”。集:栖息。,有:一作“翠”。
"拊翼以悲鸣":但它扑动着翅膀却发出了悲鸣。
# 拊:一作“飞”。
"悲鸣夫何为":它悲鸣究竟是为了什么,
"丹华实不成":原来是因为石榴树上虽然花开得艳丽,但果实却并未能如愿结成。
# 实:结实,喻生子。
"拊心长叹息":我抚着胸口长长地叹息,
# 拊:拍。
"无子当归宁":如果没有子嗣便会被遗弃送回娘家孤零零。
#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这里指因无子被休弃回娘家。
"有子月经天":有子嗣的女子就好像高悬天空的明月,
"无子若流星":没有子嗣的女子就好像天边一闪而逝的流星。
"天月相终始":天空和明月可以相终始,
"流星没无精":流星却很快就黯淡了光辉归入黑暗。
# 精:光。
"栖迟失所宜":我如同失去了应有的归宿,
# 栖迟:游息,指日常起居。
"下与瓦石并":被贬谪至此,只能与低贱的瓦石为生。
"忧怀从中来":忧愤从心中涌出,
"叹息通鸡鸣":终夜叹息一直到拂晓鸡鸣。
"反侧不能寐":整夜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 反侧:翻来覆去。
"逍遥于前庭":于是起身在前庭徘徊。
# 逍遥:徘徊。
"踟蹰还入房":徘徊之后又回到房中,
"肃肃帷幕声":寂静中只听到帷幕轻轻摆动的声音。
"搴帷更摄带":我掀开帷帘,整理好衣带,
"抚节弹鸣筝":按着节拍弹奏起素雅的古筝。
# 抚节:按着节拍。
"慷慨有余音":琴声慷慨激昂,余音绕梁,
"要妙悲且清":既美妙又带着悲哀和凄清。
# 要妙:精要微妙。
"收泪长叹息":我收起泪水,再次长长地叹息,
"何以负神灵":自己为什么辜负了神灵。
"招摇待霜露":要知道桂树要晚至满天霜露的秋季才结实,
# 招摇:“桂树”的代称。《吕氏春秋·本味》有“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之句。
"何必春夏成":何必要求它定要像石榴那样在春夏之季把果实结成。
"晚获为良实":很晚才收获的也是好果实,
"愿君且安宁":只希望丈夫能够冷静下来得到安宁。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1. 分段赏析
“石榴植前庭”到“丹华实不成”:先描绘石榴树种植在前庭,绿叶青葱,红花绚烂夺目,光彩流离,似乎可以愉悦神灵。但紧接着借鸟的悲鸣点明石榴虽华丽却不能结果,以石榴树的遭遇起兴,为弃妇的命运埋下伏笔。“拊心长叹息”到“流星没无精”:直接抒发弃妇的哀怨,因无子只能回娘家,将有子与无子进行对比,把有子比作永恒的月亮,无子比作转瞬即逝的流星,深刻表达出弃妇因无子而被弃的痛苦与无奈。“栖迟失所宜”到“叹息通鸡鸣”:进一步描写弃妇被弃后的悲惨境遇,如栖息失所只能与瓦石相伴,心中忧愁难以排解,从夜晚叹息直至鸡鸣,突出其内心的哀怨之深。“反侧不能寐”到“要妙悲且清”:刻画弃妇因忧愁而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起身在前庭徘徊,又回到房中,听到帷幕声响,于是搴帷摄带,弹奏鸣筝。通过弹奏古筝,其慷慨之音中饱含哀怨,余音袅袅,表现出弃妇内心复杂而悲痛的情感。“收泪长叹息”到“愿君且安宁”:弃妇收泪叹息,思考自己为何辜负神灵,随后自我宽慰,认为如同石榴不必在春夏结果,晚获也是良实,希望丈夫能安心,展现出弃妇在哀怨中自我开解的复杂心境。
上一篇:魏晋·潘安《西征赋》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答庞参军·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