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何必旧":相互知心何必老友,
# 旧:旧交,旧友。,相知:相互友好,互为知音。
"倾盖定前言":倾盖如故足证此言。
# 定前言:证明前面所说的“数面成亲旧”“相知何必旧”是对的。,倾盖:指一见如故。《史记·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谚语的意思是说:有些人相互交往到老,却并不相知,如同陌路新识;有些人一见如故,即成知音。盖,车盖,状如伞。
"有客赏我趣":您能欣赏我的志趣,
# 客:指庞参军。
"每每顾林园":经常光顾我的林园。
# 林园: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顾:光顾。
"谈谐无俗调":谈话投机毫不俗气,
# 谈谐:彼此谈话投机。
"所说圣人篇":共同爱好先圣遗篇。
# 圣人篇:圣贤经典。,说:同“悦”,喜欢。
"或有数斗酒":偶尔酿得美酒数斗,
# 或:有时,间或。
"闲饮自欢然":悠闲对饮心自欢然。
# 闲:悠闲。
"我实幽居士":我本是个隐居之人,
# 幽居士:隐居之人。
"无复东西缘":奔走求仕与我无缘。
# 缘:缘分。,东西:指为求仕而东西奔走。
"物新人惟旧":时世虽变旧友可贵,
# 物新人惟旧:《尚书·盘庚》:“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物新:事物更新,诗中寓有晋宋易代之意。人惟旧:人以旧识为可贵,谓继续保持我们的友谊。
"弱毫多所宣":常常写信以释悬念。
# 多所宣:多多写信。宣,表达,指写信。,弱毫:指毛笔。
"情通万里外":情谊能通万里之外,
# 情通万里外:“情通”两句:尽管我们远隔千山万水,但可以通过书信传达情意。
"形迹滞江山":虽然阻隔万水千山。
# 滞江山:为江山所滞。滞,不流通,谓阻隔。,形迹:形体,指人身。
"君其爱体素":但愿先生保重贵体,
# 体素:即素体,犹言“玉体”,对别人身体的美称。
"来会在何来":将来相会知在何年?
# 来会:将来相会。
"三复来贶":我再三拜读您的赠诗,
# 三复来贶:再三展读所赠之诗。来贶,送来的赠品,这里指庞参军所赠的诗。贶,赠送。
"欲罢不能":爱不释手。
"自尔邻曲":自从我们成为邻居,
# 自尔邻曲:自从那次我们为邻。尔,那、如此;邻曲,邻居。
"冬春再交":已经过了两个冬春交替了,
# 冬春再交:冬天和春天再次相交。横跨两个年头,实际只一年多。再,第二次。
"欵然良对":时常诚挚愉快地交谈,
# 良对:愉快地交谈。对:对话、交谈。,欵然:诚恳的样子。
"忽成旧游":我们很快就成为了老朋友。
# 旧游:犹言“故友”。游;交游,游从。,忽:形容很快。
"俗谚云":俗话说:“
"数面成亲旧":几次见面便成至亲老友。”
# 成亲旧:成为至亲好友。,数面:几次见面。
"况情过此者乎":更何况我们的交情又远比这深厚呢?
"人事好乖":人生常常事与愿违,
# 好乖:容易分离。这里有事与愿违之意。乖,违背。
"便当语离":现在又要彼此话别,
# 语离:话别。,便当:即将要。
"杨公所叹":正如杨朱临歧而叹,
# 杨公所叹:《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泣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高诱注:“道九达曰逵,悯其别也。”杨公,战国初哲学家杨朱;所叹,指所感叹离别之意,亦寓有各奔前程之意。
"岂惟常悲":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
# 岂惟常悲: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
"吾抱疾多年":我抱病多年,
"不复为文":不再写诗;
# 为文:指作诗。六朝以有韵为文,无韵为笔。
"本既不丰":体质本来就差,
# 丰:指强壮。,本:指体质。
"复老病继之":又加上年老多病。
"辄依《周礼》往复之义":就按照《周礼》所说“礼尚往来”的道理,
# 《周礼》往复之义:《礼记·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非礼也。”,辄依:就按照。
"且为别后相思之资":同时也作为别后相思时的慰藉,写下这首诗。
# 资:凭借,寄托。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通过追忆与庞参军真挚深厚的友情及分别时的不舍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庞氏的深挚友情,而且也申明了自己隐而不仕的决心。
2. 分段赏析
这首诗的序文篇幅较长,作者采用诗化的语言,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由于友人“来贶”,所以写作此诗,紧扣诗题中的“答”字;二是追忆与庞参军之间的深厚友情,因此在离别之际感到悲伤,也因此在年老多病、无力创作的情况下,仍然勉力作答,为全诗的情感抒发作了铺垫。诗序随作者心意而写,自然流畅,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却意味深长,与王羲之的杂帖风格颇为相似,对友情的眷恋和珍视之情也流露于字里行间。在此诗正文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好意的感谢,并且表明自己不愿出仕的心愿。全诗共十六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前八句,追忆与庞参军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这两句,说明两人并非旧交,而是新结识的朋友。这一点从序文中的“自尔邻曲,冬春再交”可以看出。《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引用谚语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说,如果人与人之间不相知,即使从初交到白头,也仍然像刚认识一样,没有真正的友情。如果彼此相知,即使是偶然在道路上相遇,也会像老朋友一样并车而谈,以至两车的车盖相切、倾斜,久久不忍分离。接下来的六句,追忆过去的交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这是总体叙述。“赏我趣”当然是自谦的说法,反过来说,也是陶渊明所处的林园环境充满情趣,陶渊明独立的人格力量和高雅的生活方式,吸引、感染了包括庞参军在内的客人,因此使他们经常造访,时时登门,最终成为“相知”。下面四句,从两个方面来谈论“趣”,实际上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两人交游的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一是谈论圣贤的乐趣,“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说明谈话内容的格调、境界之高,不是一般追名逐利的庸俗之辈所能达到的。二是饮酒的乐趣,“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如果能够以酒助兴,则兴致更高,说明了交游方式的高雅、闲适,感情交流的自然、融洽。当然,这也是“陶渊明式”的生活情趣和交友方式。“我实幽居士”以下八句是第二层,抒发依依惜别的情怀。正因为两人相知甚深、知遇之恩深厚,所以一旦分离,就难以割舍彼此之间的感情纽带。诗人自己立志归隐,没有世俗事务缠身,不会因公事繁忙而东西奔走;而朋友却要远离自己而去,从此天各一方,因此希望别后能经常互通音信,以缓解思念之情。“物新人惟旧”,这句话出自《尚书》:“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意思是:器物追求新,而朋友之间应当以旧谊为重。但即使感情相通,不惧怕相隔万里,也终究无法改变天各一方、被江山阻隔的现实,不能再时时谈笑宴饮。只能希望友人在远方保重身体,以后相会,还不知要等到何年何夕呢?这一层诗人抒发的感情十分细腻丰富:分手在即,不免感伤、惆怅;感伤之余,又要嘱咐经常互通音信,叮咛保重身体,对分手后的“情通万里”,以及来年的重新相会寄托了希望。显得十分朴实、深沉。
3. 作品点评
此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饱含真挚情感的抒情作品,从侧面展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图景。与陶渊明其他诗作一样,这首诗凭借其真诚质朴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历代读者。通常送别诗容易流于哀婉缠绵,令人读之怅然若失,而本诗却以平实自然的语言举重若轻地抒发情感,恰似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所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正是这种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风格,造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展现出陶诗特有的“天然”“真淳”之美。
# (《答庞参军》)疏有款款之情,物新人旧,涉笔便不能忘。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三
# 陶公小序,多雅令可诵。序中起数语,何等缠绵,令人神往。至其与人款接,往往於赠答之什,自有一种深挚不可忘处,此古人所以不可企也。
清温汝能《陶诗汇评》卷二
# 第二句用典是陶诗所罕有,盖中年以前作。
现代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 序文简净,自是小品佳境。
不详日本近藤元粹评订《陶渊明集》卷二
上一篇:魏晋·曹植《弃妇诗》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