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人美兮赵女佳":燕女美貌啊赵女佳好,
# 燕人美兮赵女佳:燕、赵为二国名。战国时燕国都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赵国都在今河北省邯郸县。古诗曰“燕赵多佳人”。这里“燕人”、“赵女”也可能是用来比贤才之士,贤才居处山野,过风云际会就出而用世。
"其室则迩兮限层崖":居所近在咫尺啊,倩影远隔层崖,怎能见到她。
# 其室则迩兮限层崖:用《诗经·东门之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两句的意思,表示思慕而不得见。迩:近。限:隔着。层崖:层层山崖。
"云为车兮风为马":我欲乘云车风马,前往求访,
"玉在山兮兰在野":她如兰似玉,僻处山野。
# 兰:用兰花比喻美人。,玉:用美玉比喻美人。
"云无期兮风有止":云有时不遇,风有时停止,
# 无期:指没有约定日期。
"思多端兮谁能理":我思慕多端,无以慰解,谁能为我理清这相思的烦恼?
# 多端:多头绪,多方面。
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
傅玄(217~278),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铜川)人。咸熙元年受封鹑觚男,后进爵为子,加驸马都尉,官至司隶校尉。傅玄工诗,尤以乐府诗盛名。其乐府诗典雅工丽,文辞富艳,描写铺缛,具有说教性。他的部分作品表现了对妇女题材的关注,且风格清丽。代表作品有《艳歌行》《苦相篇》《秦女休行》等。著作有《傅子》《傅玄集》等。明人辑有《傅鹑觚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也是一首表现思慕情感的诗。描写了所思女子的美丽和诗人与她之间的阻隔,表现了诗人求之不遇的怅惘心绪。
2. 分段赏析
“燕人美兮赵女佳”首句以“燕人”“赵女”代指所思之人,“美”“佳”二字直抒赞美之情,开篇便点出对对方的倾慕。以地域代指人物,既符合乐府诗常用的比兴手法,又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心上人美好的形象,为全诗的爱慕之情定下基调。“兮”字的运用,增添了咏叹的韵味,让赞美更显真挚绵长。“其室则迩兮限层崖”此句承接首句的爱慕,转入现实的阻隔。“迩”(近)与“限层崖”(被层崖阻断)形成强烈对比:心上人明明近在眼前,却被不可逾越的山崖隔开,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这种矛盾凸显了相见的艰难,字里行间流露出求见不得的无奈与怅惘,将爱慕与阻隔的冲突直观呈现。“云为车兮风为马”诗人展开浪漫想象,以云为车、以风为马,描绘出为接近心上人而奋力追寻的姿态。“云”“风”本是虚幻之物,却被赋予承载追求的力量,既展现了追寻的执着与急切,又暗含追求过程的奇幻色彩,体现了乐府诗的灵动与想象力,让执着的情感在浪漫的意象中得以延伸。“玉在山兮兰在野”以“玉在山”“兰在野”作喻,玉是山中珍宝,兰是野外香草,皆为美好之物,却藏于深山大野,难以触及。这里既暗指心上人如美玉幽兰般珍贵,又隐喻这份美好难以接近、追求渺茫,将爱慕中的失落感与距离感融入自然意象,含蓄而深沉,避免了直白的抒情,更显蕴藉。“云无期兮风有止”承接“云为车兮风为马”,写云的聚散没有定准,风的吹拂终有停歇。曾经作为追寻依托的云与风,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暗喻追求的依托不可持久,进一步强化了追求的渺茫与无力,为尾句的迷茫情绪做铺垫,情感逐渐由执着转向失落。“思多端兮谁能理”尾句直抒胸臆,写因求之不得而思绪纷乱,千头万绪无人能解。“思多端”概括了爱慕、阻隔、追寻、失落等复杂情感的交织,“谁能理”的反问,将内心的迷茫、愁苦推向极致,既呼应了前文的种种情绪,又以余味悠长的慨叹收束,让怅惘之情萦绕不散。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用的是楚歌体,每句都有“兮”字,读起来节奏不算完全一致,但整体整齐和谐。同时它也讲究押韵,“佳”“崖”是平声韵,“马”“野”“止”“理”是仄声韵。诗人显然考虑到了声韵和诗的情调节奏的配合:平声韵读起来舒畅昂扬,仄声韵则有点短促低沉,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委婉、悠扬又带着沉郁的调子。这和诗里赞美、思念佳人,却终究求而不得、内心难以慰藉的内容相契合,也跟主人公心里的情感起伏合拍。整首诗在篇章安排、意象搭配、用韵与内容转换、节奏旋律等方面,都做到了和谐统一。
# 由于傅玄的乐府诗是一个自觉学习乐府诗时代的产物,所以他的一些较为优秀的乐府诗确有汉乐府民歌的气韵。傅玄的乐府诗把较多的同情,给予了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深重的妇女,这是他的长处,因而也是他的主要成就之所在。不过从艺术性上说,他的长篇多铺叙而少精彩,缺乏上乘之作,其短章则尚有清新可读之篇,这首《吴楚歌》堪称佳构。此诗以扑朔迷离的文辞,写出了一种恍惚的情思,颇耐含咀。
不详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钟陵《古诗词鉴赏》
上一篇:魏晋·陆机《招隐诗》
下一篇:魏晋·阮籍《咏怀(其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