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少壮时":回想我少年时期,
"无乐自欣豫":没有快乐的事,心情也是欢快的。
# 无乐自欣豫:这句是说没有快乐的事,心情也是欢快的。欣豫:欢乐。
"猛志逸四海":胸怀壮志超四海,
# 猛志逸四海:“猛志”二句是说有超越四海的壮志,期望展翅高飞。猛志:壮志。逸:超越。四海:犹天下。
"骞翮思远翥":展翅高飞思远去。
# 翥:飞翔。,骞翮:振翅高飞。翮:羽翼。骞:飞举的样子。
"荏苒岁月颓":随着年岁的衰老,
# 荏苒岁月颓:“荏苒”二句是说随着年岁的衰老,这种少壮时的豪气已经逐渐消逝了。荏苒:逐渐地。颓:逝。
"此心稍已去":这种少壮时的豪气已经逐渐消逝了。
# 此心:指志四海、思远翥。
"值欢无复娱":遇到欢乐的事不再欢乐,
# 值欢无复娱:“值欢”二句写出老年的心境与少壮时“无乐自欣豫”不同。值欢:遇到欢乐的事。无复娱:也不再欢乐。
"每每多忧虑":常常心中有许多忧虑。
# 每每:常常。
"气力渐衰损":气力在渐渐减退,
# 衰损:衰退。
"转觉日不如":我身已感一日不如一日。
# 日不如:一日不如一日。
"壑舟无须臾":自然运转变化像《庄子》中的“壑舟”一样,
# 壑舟无须臾:壑:山沟。壑舟:《庄子·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这里借喻自然运转变化的道理。须臾:片刻。这句和下句是说自然运转变化像《庄子》中的“壑舟”一样,即使想办法要留住它,也片刻留不住,使自己逐渐衰老下去。
"引我不得住":即使想办法要留住它,也片刻留不住。
"前涂当几许":不知我未来还有多少时光,
# 前涂当几许:这两句是说不知我未来还有多少时光,也不知何处是我的归宿。前涂:犹前途,这里指未来的时光。几许:几多、多少。
"未知止泊处":也不知何处是我的归宿。
# 止泊处:船停泊的地方,这里指人生的归宿。
"古人惜寸阴":古人珍惜每一寸光阴,
# 古人惜寸阴:这句和下句是说古人珍惜每一寸光阴,想到自己一生虚度了大半岁月的可怕。惜寸阴:珍惜每一寸光阴。
"念此使人惧":想到自己一生虚度了大半岁月心中惊惧。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东晋的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怀诗。描绘了诗人从少壮时胸怀壮志、意气风发,到随着岁月流逝,身心渐衰、多忧多虑,再到对未来迷茫、因时光虚度而恐惧的生命历程,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忧惧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借回忆少壮、感慨当下、忧虑未来等景象,写出了生命由盛转衰的无奈和对时光珍惜的渴望。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描绘出年少时即便无外在游乐,内心也满是欣悦,志向高远如欲展翅翱翔四海;“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则展现出随着岁月流逝,心境改变,遇欢乐也难有愉悦,常陷忧虑。以少壮时的蓬勃朝气、豪迈壮志,对比衰老后的心境颓丧、壮志消磨,凸显时光对心境与志向的冲击,突出对生命流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陶渊明在诗中展现出非凡的洞察力与表达力。“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寥寥数字,便精准捕捉到少壮时期独特的生命体验。在那段岁月里,即便生活未赐予明显的乐事,内心仍洋溢着蓬勃的欣悦。“自”字堪称神来之笔,简洁却深刻地揭示出年轻生命内在蕴含的无尽活力与纯粹快乐,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生命情调,让人在熟悉中又觉新奇,既亲切又惊叹。少壮时的精神生命,经文化滋养,催生出“猛志”。依传统文化,志多指向政治抱负。“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中,“猛志”之“猛”,凸显志向的激昂与凌厉;“逸”字,强调志向的高远与超越;“骞翮”“远翥”描绘出如大鹏展翅高飞的姿态,展现出少壮时宏大的理想与豪迈的气概。这几句诗,将那段意气风发的岁月描绘得淋漓尽致,于从容叙述间,涌动着飞扬的气势。然而,“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时光悄然流逝,曾经的雄心壮志也逐渐黯淡。诗歌的情感基调自此转向沉抑。“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步入中年、晚年,即便身处欢乐场景,也难再找回昔日的欢愉,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忧虑。这与开篇的少壮意气形成强烈反差,诗人未对自身遭遇与时代多作描述,而是深入内心,提炼出一种人生在岁月变迁中的深刻体验,流露出生命面对衰老与消逝的忧患意识。“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直白地道出形体生命逐渐衰老的无奈与感伤,这是忧患意识的初步体现。“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借《庄子》“壑舟”之典,将生命比作不停运转的舟船,形象地表明生命在时光长河中一刻不停地驶向衰老,进一步强化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悲哀。“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诗人对未来的人生道路充满迷茫,不知还有多少征程,更不知生命将归向何方。结合前文的壮志与后文的感慨,此句蕴含着志业未竟的隐忧。生命有限,而价值尚未实现,这是忧患意识的进一步深化。结尾“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将诗歌的情感与思考推向高潮。古人珍视光阴,生命的价值在每一寸时光中铸就。念及此,怎能不让人警醒恐惧?这种对光阴的珍视与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是忧患意识的升华,体现出诗人虽历经沧桑,仍有奋发之意。诗句深沉有力,其蕴含的启示,在岁月流转中始终散发着光芒,给予后人无尽的思考与激励。
4. 作品点评
全诗风格苍凉深沉,蕴含着少壮时的欣悦、中晚年的忧虑,以及珍惜光阴的警惧。诗情如波澜起伏,从飞扬之态渐入沉抑之境,最终归于向上的提升。通篇体现出陶渊明诗歌“文体省净而包蕴深远”的基本特色,这一特色堪称中国诗歌艺术造诣的极致。
# 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明黄文焕《陶诗析义》
# 不能静,措辞最妙。不燥,字奇。素标,二字,甚奇。
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上一篇:魏晋·阮籍《咏怀(其六十二)》
下一篇:魏晋·曹丕《芙蓉池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