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ǐn
jiǔ
èr
shí
shǒu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qīng
sōng
zài
dōng
yuán
zhòng
cǎo
姿
níng
shuāng
tiǎn
lèi
zhuó
rán
jiàn
gāo
zhī
lián
lín
rén
jué
shù
zhòng
nǎi
guà
hán
yuǎn
wàng
shí
wèi
shēng
mèng
huàn
jiān
shì
xiè
chén

译文

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逐句剖析

"青松在东园":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

# 东园:陶渊明居所之东的园圃,陶渊明《停云》:“东园之树,枝条载荣。”亦泛指园圃。,青松:青翠的松树,因松树四季常青,喻指坚贞不移的志节。

"众草没其姿":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

# 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其,一本作奇。

"凝霜殄异类":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

# 异类:本意是指不同种类,有时也可作杰出的才能。同时,它也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这里指松树之外的其他草木。,殄:尽,绝。如殄灭,殄歼,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武殄暴逆。”,凝霜:凝结成霜。南朝齐谢朓《校猎曲》:“凝霜冬十月,杀盛凉飇开。”

"卓然见高枝":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

# 卓然:卓越貌,汉刘向《说苑·建本》:“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

"连林人不觉":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

# 人不觉:不被人注意。,连林:连着的林子,意树木相连。

"独树众乃奇":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 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奇:一本作知。乃:文言虚词,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如。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独树:一株、独棵。

"提壶挂寒柯":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

# 寒柯:树枝。寒柯,指冬天树木或树干。《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冬曰玄英……木曰寒木、寒柯、素木、寒条。”,挂:一作抚。,提壶:壶:指酒壶。提壶,提壶芦,提葫芦挂。此谓提来酒壶。欧阳修《啼鸟》诗:“独有花上提壶芦,劝我沽酒花前醉。”

"远望时复为":有时候又极目远眺。

# 远望时复为:此句倒装,谓时复为远望,即时时向远处眺望。

"吾生梦幻间":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

# 梦幻:梦中幻境,多喻空妄。唐黄滔《祭宋员外文》:“人生梦幻,夫复何言!”

"何事绁尘羁":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 羁:束缚,拘束。如,羁押,羁绊,放荡不羁。,绁尘:绳索,系牲口的缰绳。如,大绁(粗大的绳索),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羁绁(马辔,喻束缚)。绁尘,束缚,犹言尘网。,何事: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饮酒二十首(其八)》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一组五言诗中的第八首。诗人以孤松自喻,表达不畏严霜的坚贞与不随流俗的高洁。前四句着重刻画青松在霜雪中的坚韧;中间两句从观者感受强化孤松不凡;后四句由物及人,点明超脱尘世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饮酒二十首(其八)》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一组五言诗中的第八首,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并非单纯酒后随性之作,实则诗人借“酒”为题,抒发对现实的不满,表达对田园生活的钟情。当时环境险恶,诗人借醉酒巧妙躲避迫害,从第二十首“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中,便能体会其良苦用心。至于《饮酒二十首》的创作年代,至今未有确切定论。学界主要存在六种观点:其一为元兴二年癸卯(403年);其二是元兴三年甲辰(404年);其三主张义熙十年甲寅(414年);其四认为是义熙二年丙午(406年);其五觉得是义熙十二或十三年(416、417年);最后一种观点则指向义熙十四年戊午(418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言志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东园里青松起初被众草掩盖身姿,霜后却卓然挺立,展现出不畏严寒的坚韧姿态。通过将生长于连林之中与独自生长的青松进行对比,体现出孤松的独特与引人注目。

2. 写作手法

比喻:“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以青松比喻诗人自己坚贞不渝的人格,用众草比喻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霜比喻严峻恶劣的政治气候,形象地表达诗人在世俗与困境中的坚守。赋:“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运用铺陈的手法,直接描述诗人把酒壶挂在松枝,抚摸松枝,时常远望青松的行为,直白展现诗人对青松的喜爱与留恋。化用:在“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四句诗中,诗人陶渊明巧妙地化用了《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孔子论述。孔子通过寒冬中松柏最后凋零的现象,来强调君子应具备在艰难困苦环境中坚守品格的特质。

3. 分段赏析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当寒冬来临,严霜肆虐,那些曾经青青的众草纷纷凋零。此时,青松那挺拔的身姿与常青的翠色,在霜雪中卓然挺立,格外醒目。春夏之时,众草也曾呈现出一片青葱之色,甚至随着它们的疯长,一度将青松掩于其中。然而,众草终究无法抵御严霜的侵袭,最终走向衰败。这表明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像诗人这般拥有高尚人格的人,能够坚守自我、不屈不挠,而那些普通之人则如同众草,在困境面前轻易低头。“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若是青松成林,它们的独特之处便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只有当一株青松独立于天地间,它的与众不同才会让人感到惊奇。这就如同诗人,正因为像他这样坚守高尚品格的人不多,才格外引人注目。倘若世间像诗人一样的人比比皆是,他便也会淹没在众人之中,难以凸显其独特。以上六句,巧妙运用比兴手法,占据了全诗的大部分篇幅。其中,青松象征着诗人坚贞不屈的高尚人格,众草则指代那些毫无节操的世俗之人,凝霜比喻当时严峻险恶的政治形势,这些意象的寓意一目了然。而“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这两句,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意蕴。一株卓然挺立的青松之所以令人称奇,是因为众草无法企及它的品质。若园中皆是青松,这一株自然也就显得平常。同样,一位人格高尚的人之所以与众不同,正是因为其他士人未能坚守高尚的品格。倘若士人群体都能像高尚之士那样,或者说高尚的品格蔚然成风,那么品格高雅之人也就难以凸显其独特之处。可惜的是,大多数士人往往深陷私欲,难以如青松般“卓然见高枝”。最后的四句,诗人笔锋一转,直接描述自身。“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这里的“寒柯”,承接上文提及的“凝霜”,进一步点明环境。此句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诗人对东园里的青松钟爱有加,特意将酒壶轻轻挂在松枝上,而后在松树旁悠然饮酒,沉醉于松间。即便有时不在园中,也会不时从远处眺望青松的挺拔身姿。把酒壶挂在寒柯之上,这一举动尽显诗人与青松之间的亲昵无间;而常常远望松姿,更是流露出诗人对青松的一往情深。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一直从青松那卓然不凡的高节中,获取着精神上的养分与慰藉。诗的结笔两句,初看似乎显得有些突兀,仿佛与上文关联不大,实则蕴含着紧密而深刻的内在联系。“梦幻”在此处寓意着人生的短暂无常,通过这种比喻,更加凸显出生命的珍贵与值得珍惜。“尘羁”即尘世的羁绊,这里指代的是仕途。诗人意识到,生命如此有限,实在应当倍加珍视,切不可让自己被仕途的尘网所束缚,从而丧失独立自由的人格。而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品质,恰如诗中的青松一般,傲然挺立,卓然不群。这,才是诗人真正想要彰显的主体品格。

4. 作品点评

这首《饮酒》,看似写饮酒,实则宛如咏松之作。陶渊明对青松的盛赞,让我们领悟到“立身莫学柔弱苗”的深刻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乃借孤松为己写照。

《陶诗汇注》

# 诗人以孤松自喻.表现自己高浩圣贞的情操。

《古诗三百首》

# 在与众草的对比中刻画青松的形象,益发突出了其卓然不群的品格。

《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 此诗精神境界与艺术造诣,可以喻之为一完璧。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饮酒(其四)》

下一篇:魏晋·陆机《短歌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