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从东来":温和的风从东方吹来,
"玄云起西山":墨色的云自西山涌起。
"夜中发此气":夜间阴阳之气交融生发,
"明旦飞甘泉":清晨便化作甘甜的泉水飞降大地。
东汉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刘桢(?~217),东汉末年诗人。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建安初归曹操,曾任司空军谋祭酒、丞相掾属、五官中郎将文学等职。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并称“曹刘”。其诗文兼善,尤擅长写五言诗。其作品流传很少,内容多为酬答亲朋、抒写个人抱负,诗风爽朗刚劲。曹丕在《与吴质书》中称他“妙绝时人”,钟嵘赞其“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气跨俗”。代表作有《赠从弟》3首、《赠徐干》。明人辑有《刘公干集》。
1. 分段赏析
“和风从东来,玄云起西山”两句勾勒气象初起之态。“和风”“玄云”以色彩(玄为黑)与温度对比,写东风送暖、西山云起的动态,“从东来”“起西山”形成空间呼应,看似纯写自然,实则隐含阴阳调和(风为阳,云为阴)的哲思,为后文“发气”“飞泉”铺垫。“夜中发此气,明旦飞甘泉”两句承接前句,写夜间阴阳之气交融生发,至清晨化而为甘泉飞降。“发此气”将和风、玄云的互动抽象为“气”的运行,暗合汉代阴阳五行思想;“飞甘泉”以“飞”字状泉流之灵动,既显自然造化之神奇,又隐喻善政如甘泉普降的理想(汉代常以“甘泉”喻德政)。全诗以极简笔触写气象变迁,于自然意象中藏政治隐喻,语言古朴冲淡,风格浑然天成。
2. 作品点评
这首诗作的独特之处,在于文辞质朴流畅,意境清新明澈,遣词造句全然摒弃浓墨重彩,整体浑然天成,恰似拂面的“柔风”、沁心的“清泉”般自然纯粹。若不标注作者姓名,任谁也难以想象,这篇佳作竟出自文风雄浑遒劲、气势磅礴的刘桢笔下。相比之下,它反而更贴近写出“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的陶渊明的创作风格。二者在素淡、悠远的韵味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建安时期诗人的创作才能极为多元,单就写景诗而言,也为后世诗歌发展开拓了全新的艺术境界。
上一篇:魏晋·曹操《气出唱》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停云(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