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chàng

朝代:魏晋作者:曹操浏览量:2
yóu
jūn
shān
shèn
wéi
zhēn
cuī
wěi
zhǎ
luò​
ěr
wéi
shén
nǎi
dào
wáng
tái
jīn
jiē
wéi
táng
zhī
cǎo
shēng
diàn
殿
páng
dōng
西
xiāng
mǎn
táng
zhǔ
rén
dāng
xíng
shāng
zuò
zhě
cháng
shòu
寿
yāng
cháng
shǐ
sūn
cháng
yuàn
zhǔ
rén
zēng
nián
tiān
xiāng
shǒu

译文

遨游君山,感觉很真实。错落不齐的大山小石,个个是神祇。如同来到王母瑶台上,金阶玉堂,灵芝长在殿旁。东西两厢,客人全坐满。主人依次敬酒,主人劝酒祈愿长寿无尽时。久欢常乐适合子与孙。更愿主人增寿,寿长与天齐。

逐句剖析

"游君山":遨游君山,

# 君山:古称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

"甚为真":感觉很真实。

# 甚为真:甚为真实。

"磪䃬砟硌":错落不齐的大山小石,

# 砟硌:岩石错落不齐的样子。,崔嵬:磪嵬。古同“崔嵬”,(山)高峻。

"尔自为神":个个是神祇。

# 尔:你。

"乃到王母台":如同来到王母瑶台上,

# 王母:西王母。

"金阶玉为堂":金阶玉堂,

# 金阶:黄金的台阶。

"芝草生殿旁":灵芝长在殿旁。

# 芝草:灵芝草。

"东西厢":东西两厢,

"客满堂":客人全坐满。

"主人当行觞":主人依次敬酒,

# 行觞:犹行酒。谓依次敬酒。

"坐者长寿遽何央":主人劝酒祈愿长寿无尽时。

# 何央:什么中央。,遽:急。

"长乐甫始宜孙子":久欢常乐适合子与孙。

# 甫始:刚刚开始。

"常愿主人增年":更愿主人增寿,

# 增年:增寿也。

"与天相守":寿长与天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气出唱》是东汉末年曹操创作的一首诗,属于游仙题材。此诗通过描绘君山的奇山异石、西王母瑶台的金阶玉堂与高朋满座的仙家盛会,表达了诗人对仙界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祈愿长生的殷切之情。全诗以杂言歌行体展开,语言质朴自然,结构严谨有序,既有对“驾六龙乘风”“登泰山蓬莱”等奇幻场景的想象,也有对“闭门守气”“敬神齐道”等修仙方式的描述。诗中“游君山,甚为真”等句凸显君山的巍峨神异,“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则渲染瑶台的富丽堂皇,而“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等句暗含对现世功业的延续期许。尽管诗歌流露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但结合曹操一生征战四方、权谋务实的政治家形象可见,其求仙之意更多出于笼络方士、巩固统治的政治考量,与消极避世的修道者思想本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

曹操(155~220),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初举孝廉,在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过程中扩充军事力量,后迎献帝都许,逐步削平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部,在赤壁之战中战败。后曹丕代汉,追谥其为武帝,世称魏武帝。曹操尤善诗,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善用乐府古题描写现实生活。散文清峻整洁,部分诏令真率自然,具有通脱之风。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著有《魏武帝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气出唱》被宋人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相曲》。李善注引《歌录》记载:“古相和歌十八曲,《气出》一,《精列》二。《魏武帝集》有《气出》《精列》二古曲。”曹操所作《气出唱》三首均为游仙题材,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此诗为第三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游仙诗。描绘了君山奇石嶙峋的仙家圣境,介绍了西王母瑶台的金阶玉堂与仙家盛宴,展现了长生祈愿的终极理想。

2. 分段赏析

"游君山,甚为真。磪䃬砟硌,尔自为神"开篇点明遨游君山的真实体验,"磪䃬砟硌"四字以拟声叠韵摹写山石嶙峋之态,"神"字赋予君山超凡神性。此句通过地质特征的夸张描写,将君山塑造成具有通灵气质的仙家圣境。"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以"金阶""玉堂""芝草"等意象构建瑶台富丽堂皇的视觉图景。黄金台阶与白玉厅堂的材质对比,配合灵芝仙草的祥瑞象征,形成三重递进的奢华意象群,凸显西王母居所的神圣性。"东西厢,客满堂。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通过空间布局(东西厢)、人物动作(行觞)、群体状态(客满堂)的工笔刻画,展现仙界宴饮的盛大场面。"遽何央"三字以反问句式"长乐甫始宜孙子。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结尾以递进句式收束:先祝家族昌盛(宜孙子),再求个体永生(增年),最终指向"与天相守"的终极理想。这种由家族到个体的祈愿结构,暗含曹操作为政治家的权力延续诉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下一篇:魏晋·刘桢《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