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íng
yún
sān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dōng
yuán
zhī
shù
zhī
tiáo
zài
róng
jìng
yòng
xīn
hǎo
qíng
rén
yǒu
yán
yuè
zhēng
ān
shuō
píng
shēng

译文

东园之内树成行,枝繁叶茂花纷芳。春树春花展新姿,使我神情顿清朗。平时常听人们言,日月如梭走时光。安得好友促膝谈,共诉平生情意长。

逐句剖析

"东园之树":东园之内树成行,

"枝条载荣":枝繁叶茂花纷芳。

# 荣:茂盛。,载:始。一作“再”。

"竞用新好":春树春花展新姿,

# 新好:新的美好景色,指春叶嫩枝。好,美。

"以怡余情":使我神情顿清朗。

# 怡:一作“招”。

"人亦有言":平时常听人们言,

"日月于征":日月如梭走时光。

# 征:行,这里指时光流逝。,于:语助词。

"安得促席":安得好友促膝谈,

# 促席:彼此坐得很近。促,迫近。席,坐席。

"说彼平生":共诉平生情意长。

# 平生:平时,这里指平生的志趣、素志。,彼:语助词。,说:同“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停云(其三)》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此诗在陶渊明的《停云》组诗中,展现了其独特的田园诗风。诗的前四句描绘东园树木枝叶繁茂、生机勃勃之景,借景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喜爱。后四句由景及人,感慨时光流逝,渴望与友人促膝长谈,倾诉生平。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自然流畅,前半部分写景为后半部分抒情蓄势。语言质朴自然,如“日月于征”等语句,简洁却饱含对时光的喟叹。这首诗体现了陶渊明诗歌平淡自然、意境深远的风格,以对自然和友情的书写,传达出他内心深处对宁静、真挚情感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错综复杂。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春,陶渊明闲居于家乡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此前一年,桓玄在建康(今南京)篡夺东晋帝位,元兴三年二月,刘裕起兵,先后收取京口(今镇江)、广陵(今扬州),并进一步攻占建康,桓玄败逃,挟持晋帝前往江陵。 陶渊明长期厌恶官场的黑暗与腐朽,已选择归隐田园。在这样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他蛰居乡里,远离政治纷争。此诗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一方面,社会的混乱让他更珍惜宁静的生活以及真挚的友情;另一方面,闲居生活中的寂寞与对往昔友人相聚时光的怀念,促使他写下此诗,抒发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也是一首怀人诗。诗中借描写东园树木新荣等景象,运用比兴手法和复沓章法,表达了诗人对良朋挚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2. 分段赏析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招余情。”诗人开篇描绘东园之景,树木枝条繁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荣之态。这里运用比兴手法,以树木的新荣兴起自己的情思。表面写树,实则以树的欣欣向荣反衬自己内心的孤寂。树都在以新貌招引诗人的情感,可自己思念的友人却不在身边,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做铺垫。“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诗人引用俗语“日月于征”,感慨时光不断流逝。紧接着发出“安得促席,说彼平生”的喟叹,意思是怎么才能与友人促膝长谈,诉说彼此的生平经历呢?时光不停,而友人远离,自己只能在这岁月流逝中徒增思念。直抒胸臆,将对友人的渴念之情直白而强烈地表达出来,那种渴望与友人相聚,分享生活、倾诉衷肠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抚字甚奇,有三百篇遗韵。……高元之曰:“以停云名篇,乃周诗六义:二曰赋、四曰兴之遗义也。”

不详天津佛教协会原名誉会长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刘桢《诗》

下一篇:魏晋·张华《游侠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