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dīng
chái
sāng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yǒu
yǒu
yuán
lái
yuán
zhǐ
bǐng
zhí
cōng
huì
bǎi
sūn
shèng
guī
líng
shàn
ruò
shǐ
fěi
wéi
xié
yǒu
liáng
yóu
zài
yán
zài
tiào
xiě
yōu
fàng
huān
zuì
huán
xiū
shí
xīn
xīn
fāng
cóng
yóu

译文

远方客人来造访,来到此地做官。公正办事,体察民情,恩惠覆盖了百里山川。接受至理如同回家一样欣喜,听到善言总像第一次听到那样新鲜。我们不只是思想和谐一致,还多次愉快地共同游览。一边谈笑,一边眺望,我心中的忧愁已经烟消云散。遇到如此开怀的欢乐,不喝个痛快且不回返。真高兴有位知心好友,能同我一起游玩。

逐句剖析

"有客有客":远方客人来造访,

# 有客有客:古直《陶靖节诗笺注定本》引《诗经周颂有客》

"爰来爰止":来到此地做官。

"秉直司聪":公正办事,体察民情,

# 聪:听闻。,司:掌管。,秉直:即持守正义。秉,持。直,正直。

"于惠百里":恩惠覆盖了百里山川。

# 百里:百里之地,代指一县所管辖的区域。,惠:仁爱,恩惠。,于: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为。东汉郑玄《仪礼注》:“于,为也。”

"飱胜如归":接受至理如同回家一样欣喜,

# 如归:喻欣然纳之,谓汲取胜理如同归家般和乐容易。,胜:胜理,至言,指正确的道理、中肯的言论。³,飱:一作:飡。服食,此指吸取,听从。

"聆善若始":听到善言总像第一次听到那样新鲜。

# 若始:喻善言闻数次亦如初闻者虚心接纳。,聆善:一作“矜善”。

"匪惟谐也":我们不只是思想和谐一致,

# 谐:和谐,融洽。,匪惟:不只是,不仅仅。匪:同“非”。

"屡有良游":还多次愉快地共同游览。

# 良游:游:一作由。指愉快的游赏。

"载言载眺":一边谈笑,一边眺望,

# 载:且,又。

"以写我忧":我心中的忧愁已经烟消云散。

# 写:同“泻”,卸置,去除,宣泄,倾吐。

"放欢一遇":遇到如此开怀的欢乐,

# 放欢一遇:一见就尽情欢畅痛饮,一醉方休。放欢,放开胸怀,尽情欢畅。

"既醉还休":不喝个痛快且不回返。

# 既醉:尽醉。

"实欣心期":真高兴有位知心好友,

# 心期:以心相许,两心契合。,实欣:实为欢欣之事。

"方从我游":能同我一起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丁柴桑》是陶渊明创作的一首四言赠答诗。该诗首章以“有客有客,爰来宦止”开篇,通过叠句展现出诗人迎接丁柴桑时的惊喜,随后以“秉直司聪”等句,质朴地赞美丁柴桑身为县令秉持正直、广纳民意、善政惠民的美德,寄寓了诗人对其的殷切期望,也反映出自身的政治理想。次章以“匪惟谐也,屡有良游”转折,化用《诗经》语句,描绘诗人与丁柴桑一同畅言观景、尽情游乐,排遣心中忧虑的场景,“放欢一遇,既醉还休”体现出二人相处的无拘无束与欢愉,“实欣心期,方从我游”倒装强调二人初交即定交知己的快意,结尾点明知心是交友的基础。全诗借鉴《诗经》四言句式与叠章形式,以“有客有客”等重复语句形成一唱三叹的韵律美,虽篇幅短小,却用凝练语言在浓郁情意中,生动展现出和谐喜悦的交游气氛,尽显陶渊明向往开明、崇尚善德的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酬丁柴桑二章》由陶渊明所作。柴桑县是陶渊明的家乡,元兴二年(403年),柴桑县令刘程之弃官归隐,接替他的丁姓县令(即丁柴桑)在刘程之的介绍下,与陶渊明相识,并逐渐成为莫逆之交。约义熙二年(406年),陶渊明归隐于园田居后,为酬答丁柴桑而创作了这两首诗,以表达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赠答诗。诗中首章盛赞柴桑丁县令的为政美德并寄寓殷切期望,次章追忆二人携手相游之趣,表现出开怀畅游的情形与情酣意畅的心态,全诗从迎客惊喜起笔,结尾归结到结交基础,于浓郁情意中透露出和谐喜悦的交游气氛,篇幅短小却情韵悠长,形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2. 分段赏析

《酬丁柴桑》首章以“有客有客,爰来宦止”开篇,叠用“有客”生动展现出诗人迎客时的惊喜之情,从诗中可推测丁柴桑较为年轻,诗人将其视为后起之秀。“秉直司聪”至“聆善若始”四句,运用质朴的语言,高度赞美丁柴桑作为县令,能秉持正直、广听民意,且始终如一地接纳善言、施行善政,“飱胜如归,聆善若始”更是为政“惠于百里”的有力证明,此四句不仅饱含诗人对丁柴桑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陶渊明政治理想中对基层官员的要求。次章以“匪惟谐也,屡有良游”转折,“载言载眺,以写我忧”化用《诗经》语句,生动描绘出诗人与丁柴桑一同畅言观景、尽情游乐,借此排遣心中忧虑的场景。“放欢一遇,既醉还休”则展现出二人相处时无拘无束、尽情欢愉的状态,这种对待挚友的常态,在陶渊明的《与殷晋安别》“一遇尽殷勤”中也能得到印证。“实欣心期,方从我游”采用倒装,强调二人初相交游便成为知己,实为快事。全诗结尾点明知心是朋友结交的基础。整首诗从迎客惊喜起笔,到描绘交游之乐,再到点明交友本质,在质朴自然的语言中,于浓郁的情意里,透露出和谐喜悦的交游气氛,形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展现出陶渊明向往开明、崇尚善德的秉性。

3. 作品点评

《酬丁柴桑》其巧妙借鉴《诗经》四言句式与叠章形式,如“有客有客”的重复运用,形成一唱三叹的韵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全诗虽篇幅短小,却以质朴凝练的语言,在浓郁的情感抒发中,生动勾勒出诗人与丁柴桑和谐喜悦的交游场景,情酣意畅,充分体现出陶渊明向往开明、崇尚善德的精神世界。这种将情感表达与形式创新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更为后世展现了古代文人交游唱和的风雅之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可作箴规。

清沈德潜《古诗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植《丹霞蔽日行》

下一篇:魏晋·曹植《公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