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yáng
zhǎng
shǐ
·
·
bìng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zuǒ
jūn
yáng
zhǎng
shǐ
xián
shǐ
使
qín
chuān
zuò
zhī
shēng
sān
hòu
kǎi
rán
niàn
huáng
zhī
qiān
zǎi
wài
zhèng
lài
rén
shū
shèng
xián
liú
shì
shì
zài
zhōng
wàng
yóu
xīn
guān
jiǔ
shì
jiāng
zhōu
wén
jūn
dāng
xiān
mài
huò
ruò
jīng
shāng
shān
wèi
shǎo
chóu
chú
duō
xiè
jīng
shuǎng
jīn
zhī
shuí
cǎi
shēn
jiǔ
yīng
shì
huàn
pín
jiàn
yǒu
jiāo
qīng
yáo
jié
xīn
rén
guāi
yùn
jiàn
shū
yōng
huái
怀
lěi
dài
xià
yán
jìn
shū

译文

左将军羊长史,奉命出使秦川,我写这首诗送给他。我处三代衰微后,古之盛世我思慕。了解千年以前事,全靠阅读古人书。古代圣贤留遗迹,桩桩都在中州处。岂能忘记去瞻仰?无奈山河远隔阻。九州今始定一统,我将整装登征途。听说你先奉命去,我今抱病难同赴。如果路途经商山,请你为我稍驻足。多谢商山贤四皓,未知精魂今何如?紫芝有谁还在采?深谷应是久荒芜。仕途难免遭祸患,岂如贫贱多欢娱?四皓歌谣记心内,不见古人叹命苦。数代之下怀感慨,言不尽意难倾诉。

逐句剖析

"左军羊长史":左将军羊长史,

# 羊长史:指羊松龄,当时任左将军长史。这次是奉使去关中,向新近北伐取胜的刘裕称贺。长史,官名,将军的属官,主持幕府。,左军:指左将军朱龄石。

"衔使秦川":奉命出使秦川,

# 秦川:陕西关中地区。,衔使:奉命出使。

"作此与之":我写这首诗送给他。

# 作此:写这首诗。

"愚生三季后":我处三代衰微后,

# 愚生三季后:“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句:自己生在三代之后,却向往黄虞时代的休明之治。愚:作者自称,谦词。三季:三代,指夏、商、周。

"慨然念黄虞":古之盛世我思慕。

# 黄虞:黄帝、虞舜,指上古时代。

"得知千载外":了解千年以前事,

# 外:一作上。

"正赖古人书":全靠阅读古人书。

# 正赖古人书:依赖古书的记载才知道上古的政治情况。

"圣贤留余迹":古代圣贤留遗迹,

# 圣贤留余迹:“贤圣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句:圣贤的遗迹遍及中原古都。圣贤:指三代以前的圣君贤相。

"事事在中都":桩桩都在中州处。

# 中都:古人以黄河流域为中原,在这里建都,都叫中都。如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汤都毫,西周都镐,东周都洛邑等,都在黄河流域。作者举此,在于说明东晋都建业,只是偏安割据的局面。

"岂忘游心目":岂能忘记去瞻仰?

# 岂忘游心目:“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句:北望中原,不能忘怀,但却去不了。游心目,心涉想目远望。

"关河不可踰":无奈山河远隔阻。

# 踰:一作逾。

"九域甫已一":九州今始定一统,

# 甫已一:开始统一。义熙十三年(417)七月,刘裕灭后秦,送姚泓至京师,斩于市,天下渐趋统一。,九域:九州,即天下。

"逝将理舟舆":我将整装登征途。

# 理舟舆:治备船和车要到中原去。理,治。舆,车。,逝:语助词,无义。

"闻君当先迈":听说你先奉命去,

# 闻君当先迈:“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句:说听说你要先去,我因患病不能同行。先迈,先行。

"负痾不获俱":我今抱病难同赴。

# 不获俱:不能同行。,负痾:抱病。痾,病。

"路若经商山":如果路途经商山,

# 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是刘裕入秦必经之地。

"为我少踌躇":请你为我稍驻足。

# 踌躇:徘徊、停留。

"多谢绮与甪":多谢商山贤四皓,

# 多谢绮与甪:“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句:多问问商山四皓,他们的神如有灵今天应怎样?作者自己有归隐之意。多谢:多问。绮与甪:绮里季与甪里先生。皇甫谧《高士传》记载,秦末有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人,避秦之乱而隐于商洛深山之中,汉惠帝给他们立碑,称为“商山四皓”。这里以绮里季和甪里先生代指“四皓”。

"精爽今何如":未知精魂今何如?

# 精爽:神如有灵。

"紫芝谁复采":紫芝有谁还在采?

# 紫芝谁复采:“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句:说紫芝无人再采,深谷也应久已荒芜。紫芝,灵芝。

"深谷久应芜":深谷应是久荒芜。

# 芜:荒芜。

"驷马无贳患":仕途难免遭祸患,

# 驷马无贳患:“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句:《高士传》记载四皓作歌有云“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这两句即化用这个意思,是说富贵必有忧患,不如贫贱快乐。驷马:富贵人的车乘。无贳患:不能避患。贳,远。

"贫贱有交娱":岂如贫贱多欢娱?

# 交娱:欢娱。

"清谣结心曲":四皓歌谣记心内,

# 清谣结心曲:“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句:四皓歌在自己心中产生共鸣,慨叹时运不济竟被遗弃了。清谣:指“四皓歌”。心曲:心窝里、心坎上。

"人乖运见疏":不见古人叹命苦。

# 见疏:被时代遗弃。,人乖:人生背时。

"拥怀累代下":数代之下怀感慨,

# 拥怀累代下:“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句:生于千载以后的自己无限感怀,言虽易尽而意却难于表达清楚。拥怀:有感。累代:应前三季、黄虞、千载而言。

"言尽意不舒":言不尽意难倾诉。

# 舒: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羊长史·并序》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五言古诗。全诗借念古之情抒发伤今之慨,不仅含蓄展现诗人对时局的深刻观感与政治态度,更以“君子赠人以言”为准则,对友人羊长史予以讽示与忠告,不同于寻常伤离惜别、流于表面的应酬之作。开篇诗人从远处铺陈,借历史典故徐徐引入,思路绵密,最终点明主旨。诗中,时事之感隐于字里行间,以含蓄笔法表达,尽显陶诗冲淡深远的风格。其构思精巧,笔法高妙,在送别赠答的框架下,融入家国之思与人生哲思,于质朴文辞间蕴含深沉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赠羊长史》是陶渊明写给左将军长史羊松龄的赠答之作,创作时间约为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彼时,羊松龄奉命前往关中,向北伐获胜的刘裕表示祝贺。元代学者刘履在《选诗补注》中曾有记载:“义熙十三年,太尉刘裕挥师北伐,成功攻克长安,俘获秦主姚泓并将其押解至建康处决。左将军朱龄石派遣长史羊松龄前往关中庆贺,陶渊明遂作此诗相赠。”这段文献为探究诗歌创作背景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属于赠别与怀古题材。诗中诗人先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向往上古圣贤时代,认为古人书籍是了解往昔的途径。因国家统一,本打算出游,却因患病不能与奉命出使秦川的羊长史同行。诗人借友人之行,希望其路过商山时,代自己向商山四皓致意,以四皓的事迹,表达对坚守高洁品质的推崇,以及对现实中人们命运与境遇的思考,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运用商山四皓的典故,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作者借此表达对古代隐士贤才的敬仰与追思,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借古伤今:“千载外,乃复见羲皇”等句,诗开篇从“千载外”说起,诗人称自己生在夏、商、周三代之末,只能从古人书中得知黄帝、虞舜之世的事情,感慨那时真风尚存,风俗淳朴平和。言下之意,如今所处的时代,已不复当年的淳朴,只剩下欺诈虚伪、争攘篡夺,这是通过对远古美好时代的追忆,来暗讽当时的社会现实,委婉地表达对时局的不满。

3. 分段赏析

全诗共分四节。开篇八句,诗人以舒缓笔触回溯“千载上”,自陈生于夏商周三代之末,唯有从古籍中窥探黄帝、虞舜时代的遗风。彼时世风真纯,民俗醇厚,令人心驰神往。字里行间,暗含对三季之后欺诈篡夺世态的批判,也隐约流露出对刘裕行径的讽喻。诗人由“古人书”自然过渡,提及书中所载,贤圣遗迹多留存于中都之地。“贤”字巧妙呼应后文商山四皓中的绮里季、甪里先生,“圣”则承接前文“黄虞”。陶渊明一生倾慕贤圣之道,久怀游览中都、亲瞻古迹之心,却因山河远隔(实为南北分裂的隐喻),夙愿难偿。这段铺陈娓娓道来,既深情抒发对贤圣的追慕,又以迂回之笔,不着痕迹地引出羊长史北行的背景,行文如行云流水,构思绵密精巧。诗至第二节,笔触转而聚焦赠别主题。当九州大地初现一统之象,诗人毅然决意整备舟车,北上寻访贤圣遗迹。听闻羊长史即将先行启程,他因身染沉疴,无法与之结伴同行,只能以诗相赠聊表心意。陶渊明自五十岁后便感叹“渐就衰损”,诗中所言“负疴”确是实情,但更深层的“不获俱”缘由,实则藏于双方目的差异:羊长史肩负向刘裕称贺之使命,而诗人一心向往凭吊先贤,志趣与所求全然不同,这才是两人未能携手的关键所在。“路若经商山”起笔的八句,实为全诗赠答精髓。关中之行或途经商山,此处正是汉初绮里季、角里先生等“商山四皓”隐居之地。四皓曾拒刘邦征召,留下《紫芝歌》明志,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抒发对世道变迁的感慨,道出“富贵畏人,不若贫贱肆志”的人生抉择。陶渊明借故地之名,殷殷嘱托友人途经时驻足凭吊,遥寄对四皓的追思之情。一句“为我”,既袒露自身追慕先贤的赤诚,也委婉劝诫友人莫随波逐流,误入追名逐利之途。随后,诗人化用《紫芝歌》意蕴,以“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直陈利害:显贵虽有车马之盛,却暗藏危机;清贫虽无浮华,却能收获真挚情谊。这番肺腑之言,既有讽喻深意,更饱含恳切忠告。正如朱光潜在《诗论》中所言,此处尽显陶渊明待人的深厚情谊与良苦用心。《紫芝歌》堪称《赠羊长史》的诗魂所在。开篇“慨然念黄虞”,便已悄然化用“唐虞世远”的意蕴,将对上古清平之世的向往,不着痕迹地融入诗句之中。直至篇末,一句“清谣结心曲”掷地有声,深刻表达了对绮里季、甪里先生等先贤仙逝的追思。岁月悠悠,贤哲远去,人事变迁,时代更迭,诗人只能在千载之下,寄托无限遐思与深切慨叹。“言尽意不舒”的喟叹,既展现出诗人对时世变迁的深沉忧虑,也暗含对友人的殷切期许,希望对方能超越文字表面,领悟自己深藏于诗句背后的拳拳心意。

4. 作品点评

《赠羊长史》借古抒怀,以今寓情,字里行间流淌着陶渊明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与鲜明政治立场。诗人践行“君子赠人以言”的古训,将对友人的殷切讽喻、谆谆忠告融入诗行,不同于寻常赠别诗中流于形式的应酬之语。诗作构思精巧,行文布局流畅,开篇从悠远的历史起笔,层层递进,徐徐铺陈,最终直指主旨。这般绵密的行文思路、高明的表现手法,彰显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羊长史》篇文法可以冠卷。陶诗当以此为冠卷。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下一篇:魏晋·曹植《当欲游南山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