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寄清水":浮萍依附在清水上,
#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比喻无依无靠,随波漂流的女子。
"随风东西流":随着风儿四处漂流。
"结发辞严亲":成年束发辞别父母,
# 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来为君子仇":成为了夫君的伴侣。
# 仇:伴侣。
"恪勤在朝夕":从早到晚恭敬勤恳,
# 恪勤:恭敬勤劳。
"无端获罪尤":遭受罪怨毫无缘故。
# 无端:一作“中年”。
"在昔蒙恩惠":从前蒙受您的恩惠,
"和乐如瑟琴":如奏琴瑟欢乐和睦。
# 瑟琴:出自《诗经》,“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何意今摧颓":为何现在岁月蹉跎,
# 摧颓:蹉跎。
"旷若商与参":远隔如商与参两宿。
"茱萸自有芳":茱萸自有它的香气,
"不若桂与兰":却不如肉桂和兰芷。
# 桂:桂应为樟科肉桂,非桂花。兰为何种植物,今尚有争议。
"新人虽可爱":新人即使令人怜爱,
# 可爱:一作“成列”。
"无若故所欢":不如过去所爱的人。
# 所:一作“人”。
"行云有返期":流云有返回之时,
"君恩傥中还":您的爱也许回转中途。
"慊慊仰天叹":悲伤地仰天叹息,
"愁心将何诉":忧心将到哪里去倾诉。
"日月不恒处":月不会永在天上,
# 不:一作“无”。
"人生忽若寓":人生短暂如同寄宿。
# 寓:一作“遇”。
"悲风来入怀":悲伤的风吹入帷帐,
# 怀:一作“帷”。
"泪下如垂露":泪水跌落像滴露珠。
"发箧造裳衣":打开箱子制作衣裳,
# 箧:小箱子,藏物之具。,发:打开。一作“散”。
"裁缝纨与素":裁剪缝纫洁白绢布。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以“浮萍”起兴,借女子无辜被弃的遭遇,表达自身漂泊不定的境遇和渴望君臣修好、重获信任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起兴:开篇以“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起兴,用浮萍无根、随波逐流的特性,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女子不幸遭遇的叙述,使情感表达委婉含蓄。比喻:“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把“茱萸”比作新人,“桂与兰”比作故人,委婉地展现出女子认为新人不如故人的情感,将抽象情感借助具体植物的比较呈现,使情感表达更形象,语言表达也自然流畅。
3. 分段赏析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开篇以“浮萍”自比,生动描绘浮萍寄身清水,只能随风飘荡、居无定所的状态。“寄”字点明浮萍对清水的依附,“东西流”突出其漂泊无依,为全诗奠定了身世飘零、命运无常的基调,也暗示诗人自身漂泊不定的境遇。“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叙述女子成年后辞别父母,嫁与夫君。“结发”代指女子成年,“辞严亲”强调离别之痛,“仇”通“逑”,意为配偶,此句简洁交代女子婚姻的起始,是后续情感抒发的基础。“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写女子婚后日夜勤恳侍奉,却无缘无故遭受罪责。“恪勤”突出其勤勉,“无端”则点明命运的不公,将女子的委屈与无奈展现出来,也暗含诗人自身虽尽心竭力却遭猜忌打压的愤懑。“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回忆往昔夫妻恩爱,如琴瑟和鸣般和谐。“在昔”引出回忆,“瑟琴”的比喻生动展现曾经夫妻间的美好,与当下的遭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悲剧色彩。“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感叹如今夫妻关系破裂,如同参星和商星难以相见。“何意”表现出女子对现状的意外与痛心,“商与参”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两人隔阂之深、疏离之远,凸显出情感的巨大落差。“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茱萸”“桂”“兰”这些在《离骚》中常代表美好高洁事物的意象,在此处构成比喻。表面上看,是说茱萸虽有芳香,但比不上桂与兰;实则为后文“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作铺垫,以自然之物的比较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新人不如故人,使情感表达更流畅自然,避免直白说教。“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承接上句,直接点明主旨,表明在女子心中,新人即便有可爱之处,也无法与曾经的爱人相比。将对旧情的眷恋和对新人的态度直白道出,强化了女子对往昔情感的珍视,以及被弃后的哀伤。“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女子期盼如行云有返回之时,夫君的恩情或许也能回转。“行云”的比喻赋予希望以形象,“傥”字透露出这种期盼的渺茫,却又饱含执着,体现出女子对挽回感情的渴望。“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诉”:女子心中不满又无奈,只能仰天叹息,不知向谁倾诉满心愁绪。“慊慊”刻画其内心的幽怨,“仰天叹”的动作和“何诉”的疑问,将女子孤独无助、无处宣泄的悲苦展现得淋漓尽致。“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感慨日月不停流转,人生短暂如同寄居。由自身遭遇联想到人生无常,从个人情感层面上升到对生命的思考,使诗歌的情感内涵更加深沉,也暗含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描绘悲风袭来,女子泪水如垂露般落下。借景抒情,“悲风”渲染凄凉氛围,“泪下如垂露”的夸张描写,将女子内心的悲痛外化为具体的形象,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结尾写女子打开衣箱,用精致的纨素缝制衣裳。这一动作看似平静,实则蕴含复杂情感,或许是仍存对夫君回心转意的期待,或许是借此排遣心中愁绪,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从艺术手法上看,此诗写作手法丰富多变,意象生动鲜活,情感表达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展现作者真性情。“浮萍寄清水”与“茱萸自有芳”均以“兴”的手法起笔,借浮萍依附清水、茱萸自有芳香的自然景象,巧妙引出所咏的弃妇遇弃之事;“和乐如瑟琴”将往昔夫妻和睦之态比作琴瑟和鸣,“泪下如垂露”以垂露喻妇人痛哭之状,两处“比”的手法运用贴切自然,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与感染力。此外,全诗采用纯五言的形式,语言凝练规整,为中国文人五言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艺术范本,作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
上一篇:魏晋·陆机《百年歌十首(其二)》
下一篇:魏晋·曹植《仙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