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令德":先民和乐美德崇,
# 令德:美德。,熙熙:和乐的样子。
"猗猗原陆":田园禾稼郁葱葱。
# 原陆:高而平之地,田野。,猗猗:美盛的样子。这里指禾苗茂盛的样子。
"卉木繁荣":花草树木皆茂盛,
# 卉:草的总称。
"和风清穆":于时清平送和风。
# 清穆:清和,亦为“穆清”,比喻清和平静之时。穆,淳和,温和。
"纷纷士女":男男女女趁农时,
# 士女:男女。,纷纷:众多的样子。
"趋时竞逐":你追我赶忙不停。
# 竞逐:你追我赶。,趋时:指抢赶农时。
"桑妇宵兴":养蚕农妇夜半起,
# 宵兴:指天未亮即起身操作。宵,夜。
"农夫野宿":农夫耕作宿田中。
# 野宿:夜宿于田野。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主题围绕劝农展开。诗中描绘了田园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农事活动,通过对春天田园景色的细腻描写,如花草树木的繁荣、和风的清爽等,展现出田园的生机与活力。同时,着重刻画了人们积极从事农事的情景,从男女老少都“趋时竞逐”,到桑妇通宵劳作、农夫田间露宿,突出了人们对农事的专注和勤劳。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倡导人们珍惜农时、努力劳作,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质朴生活的追求。
2. 分段赏析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开篇描绘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风光图。“熙熙令德”赋予自然以道德的温情,给人以温暖、和善之感;“猗猗原陆”描绘出原野的繁茂与生机。“卉木繁荣”具体描写花草树木的繁茂生长,“和风清穆”则强调了春风的和畅与清爽,营造出一种宁静、宜人的氛围,为下文人们积极从事农事活动奠定了基础。“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此句描写了田园中男女老少都积极投入到农事活动中的热闹场景。“纷纷”一词生动地表现出人们的忙碌状态,“趋时竞逐”则突出了他们对农时的重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热情。“桑妇宵兴,农夫野宿”:这两句进一步深入刻画了桑妇和农夫辛勤劳作的具体情景。“宵兴”表明桑妇为了采桑养蚕,通宵达旦地劳作;“野宿”则体现了农夫在田间辛勤耕耘,甚至不得不在野外露宿。通过对这两个典型形象的描写,突出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艰辛,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美和同情。
3. 作品点评
全诗着重凸显农耕对于维持生计的关键作用。即便是舜、禹这般贤明君主,还有那些品行高洁的隐士,都亲自参与农耕以自养,普通百姓就更应以此为务了。劝勉民众积极投身农耕,这是诗作的第一层意图。而在劝农的过程中,诗人描绘出“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的上古美好景象,这些才是他内心真正向往与倾慕的。无论是描绘景致还是叙述事物,诗人都展现出高远的情致,处处彰显其旷达超脱的性情。整首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浓厚的农本思想,这无疑是值得称赞的。
# 劝农六章,节节相生。第三章言虞、夏、商、周,熙熙之世,士女皆农。第四章言叔季即贤达亦隐于农,矧众庶可游手乎?第五章正言劝农,第六章反言劝农,章法好绝。
清吴菘《陶论》
# 金言玉论。
现代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上一篇:魏晋·陆云《失题》
下一篇:魏晋·曹植《苦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