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蕤宾五月中":时当仲夏五月中,
# 蕤宾:诗中用以标志仲夏五月。古代以十二律配合十二个月,蕤宾是配合五月之律。《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律中蕤宾。”古代以乐律的十二管同十二月之数相配合,十二管之一的蕤宾与五月相合,故称五月为蕤宾。
"清朝起南飔":清早微觉南风凉。
# 飔:凉风。,清朝:清晨。
"不驶亦不迟":南风不缓也不疾,
# 迟:迟缓,缓慢。一作驰。,驶:迅捷,疾速。
"飘飘吹我衣":飘飘吹动我衣裳。
"重云蔽白日":层层乌云遮白日,
# 重云:层层乌云。
"闲雨纷微微":濛濛细雨纷纷扬。
# 闲雨:指小雨。
"流目视西园":随意赏观西园内,
# 西园:陶渊明不大可能有几个园,此或谓园之西。,流目:犹游目,随意观览瞻望。
"晔晔荣紫葵":紫葵花盛耀荣光。
# 荣:开花。,晔晔:光华灿烂的样子。一作烨烨。
"于今甚可爱":此时此物甚可爱,
"奈何当复衰":无奈不久侵枯黄!
# 奈何:无可奈何。
"感物愿及时":感物行乐当及时,
# 感物:有感于物。
"每恨靡所挥":常恨无酒可举筋。
# 靡所挥:没有酒饮。挥,形容举杯而饮的动作。一说“挥”是“发挥壮志”之意。
"悠悠待秋稼":耐心等待秋收获,
# 待秋稼:等待秋收。,悠悠:长久。
"寥落将赊迟":庄稼稀疏将空忙。
# 赊迟:迟缓,渺茫,引申为稀少,无所获。,寥落:稀疏。
"逸想不可淹":遐思冥想难抑制,
# 淹:滞留,深入。,逸想:遐想。
"猖狂独长悲":我心激荡独悲伤。
# 猖狂:恣意放纵,这里指感情激烈。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中写五月清晨的风、云、雨和西园紫葵,既绘出自然生机,又借紫葵易衰感叹时光流逝,表达了诗人惜时建功却理想难酬的怅恨。全诗朴质无华,含蓄地表现出作者襟怀的开阔和高远,以及在艰难生活中不忘济世的政治热肠。
2. 写作手法
赋:诗中运用赋的手法,如开篇“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飔。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直接铺陈五月清晨的南风;“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流目视西园,晔晔荣紫葵”,依次叙写云雨、西园紫葵,以直白铺叙之笔,展现景物,抒发感慨。
3.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聚焦眼前景象,“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颸。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清晰勾勒出阴历五月一个清晨的独特景致。南风轻拂,来势不急不缓,悠悠飘动诗人的衣衫,为读者呈现出仲夏清晨独有的闲适与清爽。紧接着,“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天气骤变,乌云蔽日,细雨飘落,由晴转雨的转换略显突兀,却又自然而生动,寥寥数语便将阴晴变幻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六句属于总写,只是平实的叙述,没有过多的细节渲染。“流目视西园,晔晔荣紫葵”,目光从广袤之景聚焦到眼前的西园,诗人看到紫葵在清风微雨中繁荣生长,“晔晔”一词生动展现出紫葵的绚烂之态。诗人虽只是集中叙述眼前之景,但由面及点的视角转换,丰富了诗歌内容。面对紫葵的繁茂,诗人不禁感慨“于今甚可爱,奈何当复衰”,由紫葵的绚烂联想到其终将衰败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感慨来得突然却又在情理之中,这是在寻常事物盛衰中引发的对人生无常的喟叹,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础。“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在感慨紫葵盛衰之后,诗人的情感从对物的感怀上升到对自身的省察。由物及人,陶渊明本有济世之志,却因现实困境不得不隐居田园。面对紫葵荣谢,他联想到自己无法及时施展抱负、建立功业,这种触动人心的触动便自然流露。“愿及时”中的“及时”究竟所指为何,“靡所挥”中的“挥”又意味着什么,诗人并未直言,而是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自行揣度,这既体现了诗歌的含蓄之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愫。随后,“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将视野从思想层面延伸到生活实际。诗人意识到要等待秋收才有粮食,然而日子却显得寂寥而紧迫,粮食不继的问题摆在眼前。在这种情况下,上文因外物而生的感慨和为壮志未酬而感伤的情感,在旁人眼中或许显得迂腐可笑。最后两句“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诗人笔锋一转,提及内心“不可淹”(抑遏)的“逸想”和“猖狂”的情感或行动。此处“猖狂”看似荒诞,实则是诗人面对黑暗政局、理想无法施展的愤激之情的体现。把这种看似“可笑可悲”的情感展现出来,反而更凸显出诗人品格的高尚与志向的远大。
4. 作品点评
在陶渊明的诗作中,《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显得颇为平实。它风格朴质无华,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诗中转接突兀之处,鲜明地体现出其“放”与“直”的特点。“放”表现为诗人尽情释放情感,不受拘束;“直”则指直截了当地抒发心意,不刻意雕琢行文结构,不费尽心机去刻意营造。然而,这首诗同样有着含蓄的一面,看似质朴笨拙,实则蕴含着高妙的意趣。其奇特之处在于,诗人不动声色地展现出自己襟怀的开阔与志向的高远。将这首诗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中,结合诗人自身的处境去解读,诗中“猖狂”之情的由来便清晰可见。那是诗人面对黑暗、险恶的政局,满心抱负却无法施展的愤激之情的宣泄。若把诗中的语句当作赋体来看,诗中流露出的政治热肠和人生态度便愈发清晰。诗人虽身处艰难困苦的生活之中,却始终怀揣着济世救民的远大志向,这种在平凡生活中坚守高尚追求的精神,正是他高出常人之处。整首诗看似写得随意随性,却营造出深远的意境,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 广大深邃,学陶者何尝见其涯涘。
明末清初王夫之《古诗评选》
# 此诗赋而比也。盖晋既亡于宋,如重云蔽日而阴雨纷纷,独公一片赤心如紫葵向日,甚为可爱,而又老至,不能及时收获,渐当复衰,此公之所以感物而独长悲也。
清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
# “闲雨”,字奇。……此等作,非陶诗之至者。
不详文物鉴赏家、天津佛教协会原名誉会长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上一篇:魏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
下一篇:魏晋·曹操《董逃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