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dōng
nán
xíng

朝代:魏晋作者:陆机浏览量:2
sāng
shēng
zhāo
huī
zhào
gāo
tái
duān
gāo
tái
duō
yāo
jùn
fáng
chū
qīng
yán
shū
mào
yào
耀
jiǎo
huì
xīn
qīng
qiě
xián
měi
yáng
é
méi
xiàng
cuì
hàn
xiān
rùn
xiù
ruò
cān
yǎo
tiǎo
duō
róng
wǎn
mèi
qiǎo
xiào
yán
chūn
chūn
chéng
càn
càn
wán
jīn
què
chuí
zǎo
qiào
qióng
pèi
jié
yáo
fán
fāng
jià
yáng
qīng
chén
zhuó
luò
shuǐ
lán
ǎi
ǎi
fēng
yún
huì
jiā
rén
fán
nán
chōng
luó
běi
zhǔ
yíng
píng
軿
xuān
qīng
chuān
hán
zǎo
jǐng
gāo
àn
bèi
huá
dān
fāng
xiù
huī
líng
líng
xiān
zhǐ
tán
bēi
qīng
xiǎng
yōu
lán
dān
chún
hán
jiǔ
qiū
yán
líng
pán
xùn
jīng
hóng
鸿
dǎo
jié
luán
tài
suí
yán
biàn
chén
姿
dìng
yuán
yǎng
fēn
ē
nuó
xián
huān
fāng
jié
fēi
biāo
jǐng
yìng
qīng
tuān
róng
yǒng
chūn
yóu
liáng
tàn

译文

东方日出光辉四射,阳光照到这座高台的顶端。高台上有许多娇媚艳丽的女子,她们眉清目秀纷纷走出闺房步履姗姗。美好的容貌同阳光交相辉映,她们内心善良清纯又娴雅。目光清澈润泽如玉,双眉如同翠羽一般。鲜洁的皮肤多么润滑,使人深感秀色可餐。身材窈窕千姿百态,轻言巧笑柔声婉转。暮春三月春服穿上身,遍身罗绮光辉灿烂。衣上绣着金雀和彩羽,佩戴着美玉瑶璠。两车并驾扬起了清尘,洗足洛水掀起了波澜。风起云涌纷纷来聚会,美女云集多得数不完。南岸紧密排列着一座座罗幕,北岸也是轩车布满。清清的河水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高高的河岸上开遍红花。玉袖挥动传出了浓郁的芳香,清越的乐声出自纤指轻弹。悲歌一曲发出清亮的声音,雅舞之时奏起名曲幽兰。轻启红唇吟唱九秋曲,轻展美姿舞起了七盘。依着曲调歌唱像惊鸿迅速飞起,按着节拍起舞又像飞鸾凌空而下。美姿随着容颜而改变,精湛的舞姿可说是千变万化。俯仰之间是那样的婀娜多姿,一顾盼一投足都令人喜欢。她们留下的芳香还凝聚在风中,清澈的流水中留下的倒影也未完全消散。她们美丽的容貌怎样也歌不尽,这一次春游所见所闻真令人赞叹。

逐句剖析

"扶桑升朝晖":东方日出光辉四射,

#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

"照此高台端":阳光照到这座高台的顶端。

"高台多妖丽":高台上有许多娇媚艳丽的女子,

# 妖丽:妖娆佳丽。

"浚房出清颜":她们眉清目秀纷纷走出闺房步履姗姗。

# 清颜:清秀的容貌。指美人。敬称人容颜。多用于男性友朋。,浚房:深幽之房。浚:深。一作濬。

"淑貌耀皎日":美好的容貌同阳光交相辉映,

# 皎日:皎白的月亮。,淑貌:淑美之容貌。

"惠心清且闲":她们内心善良清纯又娴雅。

# 惠心:聪慧之心。利民之心。

"美目扬玉泽":目光清澈润泽如玉,

# 玉泽:玉的光泽。

"蛾眉象翠翰":双眉如同翠羽一般。

# 翠翰:翠鸟的羽毛。碧色的翅羽。,象:象征,形象。,蛾眉:蛾眉。

"鲜肤一何润":鲜洁的皮肤多么润滑,

# 一何:多么。

"秀色若可餐":使人深感秀色可餐。

"窈窕多容仪":身材窈窕千姿百态,

# 容仪:礼仪。容貌举止;容貌仪表。,窈窕:娴静貌;美好貌。深远貌;秘奥貌。

"婉媚巧笑言":轻言巧笑柔声婉转。

# 巧:工巧于。,婉媚:温婉妩媚。柔美。

"暮春春服成":暮春三月春服穿上身,

# 春服:春天的服装。语出:《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暮春:晚春。春末,农历三月。

"粲粲绮与纨":遍身罗绮光辉灿烂。

# 纨:细绢,细的丝织品。,绮:有文彩的丝织品。,粲粲:灿烂,鲜明貌。《诗·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金雀垂藻翘":衣上绣着金雀和彩羽,

# 藻翘:色彩华丽的羽毛。藻丽的翘羽。喻华丽的头饰。翘:鸟尾上的长羽。,金雀:金色的麻雀,钗名,妇女首饰。

"琼佩结瑶璠":佩戴着美玉瑶璠。

# 瑶璠:两种美玉。瑶,似玉的美石。美玉,喻美好,珍贵,光明洁白。璠,《说文》璠,玙璠,鲁之宝玉也。从玉,番声。,结:结系。,琼佩:美玉制的佩饰。

"方驾扬清尘":两车并驾扬起了清尘,

# 清尘:清轻的尘埃。车后扬起的尘埃。亦用作对尊贵者的敬称。清,敬词。,方驾:两车并行。比肩;媲美。

"濯足洛水澜":洗足洛水掀起了波澜。

# 澜:波澜。大波浪。,濯足:洗脚。

"蔼蔼风云会":风起云涌纷纷来聚会,

# 蔼蔼:霭霭,云雾弥漫貌。

"佳人一何繁":美女云集多得数不完。

# 繁:繁多。,一何:多么,何其。

"南崖充罗幕":南岸紧密排列着一座座罗幕,

# 罗幕:丝罗帐幕。

"北渚盈軿轩":北岸也是轩车布满。

# 軿轩:軿车和轩车的并称。泛指车辆。軿,古代一种有帷幔的车,多供妇女乘坐。轩,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北渚:北面的水涯。

"清川含藻景":清清的河水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

# 藻景:萍藻之影。

"高岸被华丹":高高的河岸上开遍红花。

# 华丹:花红。华丽的丹红。,被:披。覆盖。

"馥馥芳袖挥":玉袖挥动传出了浓郁的芳香,

# 馥馥:形容香气很浓。

"泠泠纤指弹":清越的乐声出自纤指轻弹。

# 纤指:纤细的手指。悲歌:悲壮或哀痛的歌。指《乐府诗集·悲歌行》,楚辞等。,泠泠:清凉貌;泠清貌。清白、洁白貌。

"悲歌吐清响":悲歌一曲发出清亮的声音,

"雅舞播幽兰":雅舞之时奏起名曲幽兰。

# 幽兰:幽香兰草。古琴曲名。

"丹唇含九秋":轻启红唇吟唱九秋曲,

# 九秋:指九月深秋。指秋天。古曲名。

"妍迹陵七盘":轻展美姿舞起了七盘。

# 七盘:古舞名。在地上排盘七个,舞者穿长袖舞衣,在盘的周围或盘上舞蹈。七盘岭。在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的交界处,上有七盘关,是川陕间重要关隘之一。,陵:一作凌。凌越。,妍迹:美丽的足迹。

"赴曲迅惊鸿":依着曲调歌唱像惊鸿迅速飞起,

#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女轻盈优美的舞姿。借指体态轻盈的美女或旧爱。,迅:迅速如。迅速比。,赴曲:趋附应合曲调的节奏旋律;合拍。

"蹈节如集鸾":按着节拍起舞又像飞鸾凌空而下。

# 集鸾:集合的鸾鸟。成群的鸾鸟。,蹈节:踏着节奏。信守节操。

"绮态随颜变":美姿随着容颜而改变,

# 颜:容颜。,绮态:绮丽的姿态。

"沉姿无定源":精湛的舞姿可说是千变万化。

# 定源:一定的源头。,沈姿:深沉庄重的姿态。

"俯仰纷阿那":俯仰之间是那样的婀娜多姿,

# 阿那:婀娜,柔美貌。舒徐貌。唐代乐曲名。,纷:纷纷。

"顾步咸可欢":一顾盼一投足都令人喜欢。

# 咸:都,全。,顾步:徘徊自顾;回首缓行。

"遗芳结飞飙":她们留下的芳香还凝聚在风中,

# 飞飙:疾风。,结:结系。,遗芳:遗留的芳香。

"浮景映清湍":清澈的流水中留下的倒影也未完全消散。

# 清湍:清澈的急流。,浮景:浮影。浮在水中的景色。

"冶容不足咏":她们美丽的容貌怎样也歌不尽,

# 不足咏:歌咏不够也。,冶容:妖冶的容颜。

"春游良可叹":这一次春游所见所闻真令人赞叹。

# 良:诚然,的确,良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日出东南隅行》是西晋陆机创作的乐府诗。该诗以洛阳上巳节为背景,描绘了贵族女子的春游景象,通过铺陈手法刻画女子容貌、服饰及歌舞场景,展现了西晋开放的节庆风俗。全诗专注展现女性仪态美,“金雀垂藻翘”“赴曲迅惊鸿”等华美辞藻突显了辞赋与诗歌技法的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晋文学家

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皆是三国名将。曾官任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陆机在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是公认的大作家,文才倾动一时,与弟陆云并称“二陆”。其诗以华美深密见称,繁缛赡密,工巧绮练,重排偶的倾向对后人影响颇大,有较多拟古之作。亦善骈文,《辩亡论》《吊魏武帝文》等较有名。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后人辑有《陆士衡集》,今人有《陆机集校笺》。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由宋代学者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编为《相和歌·相和曲下》歌辞。作品以东汉洛阳地区流行的上巳节为背景(该节俗在古代实为一种民间的春游活动,每年三月初三举行,人们临水洗濯以驱邪祈福。今偃师地区延续的“踏青”传统,正是这一古俗的遗存),描写了一群美丽可爱的年轻女子在水边嬉戏、歌舞作乐的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专注展现女性仪态美的诗。该诗以洛阳上巳节为背景,描写了一群美丽可爱的姑娘载歌载舞欢度上巳节的情景,作者对人物描写细腻,语言铺陈华美,可以说得上是一篇美人赋。

2. 写作手法

比喻:“蹈节如集鸾”将舞者的步伐比作鸾鸟的群飞,展现舞者踏节而动的整齐性,暗示音乐与动作的高度契合;“沉姿无定源”以水为喻,展现舞姿如自然水流一般变化多端,随乐曲情感起伏而姿态万千。两处比喻形象而生动,将舞蹈的韵律、情态与神韵化作可感的诗性画面。

3. 分段赏析

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开篇至“婉媚巧笑言”十二句属第一部分,是静态的描写。一上来诗人化用《陌上桑》的起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扶桑”是神话里太阳升起的地方长的神树,这样开头,就像民间故事时说“很久很久以前”,把故事里的主人公虚化了。​接着“高台多妖丽,浚房出清颜”,开始写在洛阳城的高楼里,住着好多漂亮姑娘。然后专门描写其中的一个,以一人兼带众女的美丽。那女子面目皎洁,光彩夺目,亮得就像刚升起的太阳;她心思巧惠,清和优雅;眼睛闪动时,就像美玉发出柔和的光泽;眉毛弯弯细细,像青色的鸟羽;皮肤更是又嫩又滑,美得让人不知道怎么形容,忍不住就想和她多说说话;身姿窈窕,仪态万方,神情婉媚,言笑之际都分外迷人,今天的成语“秀色可餐”,便是从这首诗里来的。《陌上桑》中也有一段落描写罗敷的美貌,但并非直接刻画其形象,而是通过他人见到罗敷时的反应进行侧面烘托,写来也是有声有色,颇为精彩。这种笔法,除了本身的优点以外,也有避免过于切近的眼光去观察、刻画女主人公尴尬的考量,减小对诗中的道德主题的破坏。而本诗却不同,作者是用正面的、细致的笔法去描摹女主人公,甚至切近到了“秀色若可餐”的程度。这种写法,表明作者突破了《陌上桑》中那种潜在的忌讳,不再认为爱慕美色是邪恶的表现。从“暮春春服成”到“高崖被华丹”十二句为第二部分,聚焦洛阳女子上巳出游的盛况。首句化用《论语》中孔子门生曾点关于暮春出游的一段话。“春服成”说的是天气暖和,春装已经穿得住了的意思。“粲粲绮与纨”说的是那一群女子所穿的春装,绮、纨都是质地轻而软的丝织品。“粲粲”是指光泽明艳的样子。西晋上巳节这天,一群姑娘早早穿上了漂亮春装。丝绸做的衣服软乎乎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们还精心打扮了一番,头上戴着金灿灿的雀形发钗,钗子上插着彩色羽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手腕和衣服上挂满了各种精致的玉饰,走在三月的阳光里,显得非常娇艳华贵。于是,她们坐上了马车,并排驱驰,车后扬起一路灰尘,来到了洛水之滨。平日里大家出门机会少,好不容易赶上上巳节能痛痛快快玩一场,谁都不想错过。洛水边上,也早已聚集了众多的人群,以至诗人要用“蔼蔼风云会”来形容,发出“佳人一何繁”的感叹!南岸的山坡、北岸的沙滩,到处都搭着临时帐篷,停满了马车。再看洛水,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就像撒了一把碎银子;远处的山崖交错地覆盖着一层丹红色,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和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按照诗中这一节描绘,可以画出一幅西晋上巳洛水春游长卷,那景象实在是非常热闹而美丽的。自“馥馥芳袖挥”以下十二句为第三部分,写游春女子的歌舞。开头六句先总体描写歌舞场面,姑娘们舞动长袖,香气飘散,指尖拨动琴弦,奏出好听的旋律。她们歌声清亮,唱着悲伤动人的曲子,跳着名叫《幽兰》的优雅舞蹈。不一会儿,又有人开口唱起《九秋》,身姿灵动,跳起《七盘》舞。不过,这前六句写得有点太追求华丽,用词有点空泛,这是因为受了古代辞赋爱罗列堆砌的影响。​后面六句专写舞姿,就生动多了,后世咏舞女的宫体诗,从中受到很大的影响。“赴曲迅惊鸿”写曲调突然改变,舞者的身姿也迅急地随曲而变,如受惊的鸿鸟,倏忽掠飞;“蹈节如集鸾”写一群女子踏着节拍舞动,就好像一群美丽的鸾鸟(传说中凤凰之类的鸟),从四面八方有节奏地聚集到核心;“绮态随颜变”写音乐有喜乐哀伤的变化,舞女们却是沉浸在音乐中,她们的容颜也随之改变,而娇美的舞姿也与容颜相应,或轻捷或迟缓,变化不定;“沉姿无定源”,“沉姿”是说忘怀身外之物的情态,“无定源”则是以水为喻,说舞姿像流水一样变化多端;最后“俯仰纷阿那,顾步成可欢”,写舞者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抬头,一会儿回头看,一会儿往前走,每个动作都特别柔美,让人看得入迷。这些细节描写,确有令人有沉醉而流连忘返之感。最后四句为第四部分,是全诗的总结。诗人似乎被眼前景象深深地迷住了,明明天色渐暗,一同踏春游玩的姑娘们都已回家,他还站在洛水边上,眼神发直,满脑子都是方才的画面。“遗芳结飞飙”,突然一阵大风“呼呼”地刮过,风里好像还飘着姑娘们身上的芳香。可他回过神再一看,却只见“浮景映清湍”,河面上只剩夕阳的余晖在水波里晃晃悠悠,湍急的河水“哗哗”流着。​这场春日邂逅带来的美好感触,并非就这么过去了。诗里说“冶容不足咏”,乍一听好像是在说姑娘们的美貌不值得大书特书,其实是有意抑低,然后反托起结束一句“春游良可叹”,一下把情绪拉满。前面明明花了不少笔墨描写姑娘们的美貌,而为什么终了却说“不足咏”?“春游良可叹”又是叹什么,其中意味,不易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