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wáng
càn
shī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浏览量:2
duān
zuò
chóu
lǎn
西
yóu
shù
chūn
huā
qīng
chí
cháng
liú
zhōng
yǒu
yuān
yāng
āi
míng
qiú
chóu
yuàn
zhí
niǎo
huò
qīng
zhōu
guī
wàng
dào
wàng
dàn
huái
怀
chóu
bēi
fēng
míng
shì
liú
zhòng
yīn
rùn
wàn
zhōu
shuí
lìng
jūn
duō
niàn
shǐ
使
huái
怀
bǎi
yōu

译文

安坐之时愁多心里忙,拖着衣裳来把西园逛。树木逢春花儿已盛开,池水清澈激起波浪长。池中仅有一只鸳鸯鸟,寻找同伴鸣声很哀伤。我真想去把那鸟捉住,可惜无船难到水中央。我要回去忘了来时路,不住回头步步结愁肠。风儿凄厉在我身边叫,太阳无言滑向正西方。密云垂雨能够润万物,何必担心恩泽会不周到呢。是谁让你心细想得多,致使百般忧愁涌心上。

逐句剖析

"端坐苦愁思":安坐之时愁多心里忙,

# 端坐:正坐。

"揽衣起西游":拖着衣裳来把西园逛。

# 西:指西园,在邺城城西。王粲《杂诗·日暮游西园》中的“日暮游西园”即此。,揽衣:披衣。

"树木发春华":树木逢春花儿已盛开,

# 华:同“花”。

"清池激长流":池水清澈激起波浪长。

# 清池:指邺城玄武池,亦即王粲诗中所言“曲池”。《水经注·洹水》“其水际其西迳魏武玄武故苑,苑旧有玄武池以肄舟楫,有鱼梁钓台,竹木灌丛,今池林绝灭,略无遗迹矣。”

"中有孤鸳鸯":池中仅有一只鸳鸯鸟,

# 孤鸳鸯:喻王粲之孤独。鸳鸯为成双之鸟,一旦落为孤单,其哀可知。此处亦知王粲诗“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古诗中的鸳鸯、花木,不一定指喻异性和男女情爱之事,如屈原楚辞中的香草美女是用比兴手法喻己喻美好事物。

"哀鸣求匹俦":寻找同伴鸣声很哀伤。

# 匹俦:配偶、伴侣。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愿执此鸟":我真想去把那鸟捉住,

# 执:捉拿,此处意为亲近。

"惜或无轻舟":可惜无船难到水中央。

# 无轻舟:比喻作者没有权势,因而无法重用王粲。,或:一作哉。

"欲归忘故道":我要回去忘了来时路,

# 故道:旧道,旧路。

"顾望但怀愁":不住回头步步结愁肠。

# 但:只。以上两句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之情。,顾望:回头看。

"悲风鸣我侧":风儿凄厉在我身边叫,

# 鸣:吹,指风声。

"羲和逝不留":太阳无言滑向正西方。

# 羲和:神话传说中太阳的御者,这里代指时日。

"重阴润万物":密云垂雨能够润万物,

# 重阴:密云,这里喻曹操。古人信阴阳五行,与人事相比附,说臣为阴,君为阳。时曹操为丞相,故称阴。

"何惧泽不周":何必担心恩泽会不周到呢。

# 周:普遍。,泽:恩泽,恩惠。

"谁令君多念":是谁让你心细想得多,

# 念:思虑。

"自使怀百忧":致使百般忧愁涌心上。

# 百忧:忧愁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王粲》是汉魏时期曹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运用比兴寄托之法,以“鸟”喻指友人王粲,从“鸟”对人的眷恋以及人对“鸟”的情感态度入手,细腻传达出诗人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之意,同时也委婉表达出自己虽有心相助却力有不逮的歉意。诗中“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等句,劝勉王粲莫要过度思虑,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关切。整首诗情感表达委婉含蓄,意韵深厚,节奏舒缓从容,读来韵味悠长。从这首诗中,足见曹植高尚的诗品与人品,其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粲归附曹操后,与邺城其他文士一样,对自身政治才能极为自信,对仕途有着较高期望。然而,曹氏父子将他们当作文学侍从,这让他们渐生不满。王粲便把这种情绪写进《杂诗・日暮游西园》并寄给曹植。曹植收到诗后,模仿王粲原诗的风格写了一首诗来对他进行劝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别诗。全诗通过描绘春日孤鸳哀鸣、欲归无路的场景,既抒发了与友人王粲的离愁别绪与知己难觅的孤独,又暗含对人生困顿、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在慷慨悲凉的意境中交织着对友情的珍视与时代困局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对比:曹植诗中“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与王粲诗“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风飙扬尘起,白日忽已冥”进行对比,突出曹植诗在表达眷念之情时更深厚悲切,在对比中凸显出曹植诗歌的情感特色。比喻:诗中以“孤鸳鸯,哀鸣求匹俦”引出对王粲处境与心境的描述。同时,“孤鸳鸯”这一形象也是对王粲的比喻,王粲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与对自身仕途期望的落差中,犹如孤独求偶的鸳鸯,生动地展现出他的孤独与对志同道合之友及理想境遇的渴望。

3. 分段赏析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两句描绘出诗人因愁苦思绪而坐立不安,最终披上衣服起身向西漫游的情景。“端坐”与“苦愁思”点明了诗人内心的苦闷状态,而“揽衣”“起西游”的动作描写,则将这种抽象的愁绪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行为,生动展现出诗人想要通过漫游排遣愁思的无奈之举,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基调。​“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是对诗人西游途中所见春日景象的描写。树木绽放出春天的花朵,清澈的池塘中水流潺潺。这两句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与诗人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凸显出诗人内心愁绪的浓重,也为后文情感的进一步抒发做了铺垫。​“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两句聚焦于池塘中的孤鸳鸯,它哀伤地鸣叫着,寻求伴侣。诗人选取“孤鸳鸯”这一意象,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其人类的情感,将自己孤独寂寞、渴望友人相伴的心境投射其中,借孤鸳鸯的求偶之态,含蓄地表达出对友人王粲的思念与渴望相聚之情。​“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写出诗人想要抓住这只孤鸳鸯,可惜却没有小船。“愿”字直接表明诗人的意愿,而“惜哉”则透露出无奈与遗憾之情。诗人的这种想法看似荒诞,实则将内心对孤鸳鸯的怜悯以及自身孤独无依的情感推向高潮,进一步强化了情感表达,同时也暗含对无法与友人相聚的无奈。​“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描绘出诗人想要返回却忘记了来时的道路,回头张望,满心都是忧愁。这两句通过写诗人在漫游中的迷茫状态,将其内心的愁苦具象化,迷路的情境既暗示了现实中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困惑,也烘托出因思念友人而产生的惆怅、茫然之感。​“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中,“悲风”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羲和”是神话中太阳的驾车之神,代指时间。悲风在身边呼啸,时光如流水般逝去不再停留。这两句借景抒情,将自然现象与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相结合,增添了诗歌的苍凉之感,也暗示着诗人在时光流逝中,对自身境遇和友人分离的愁思愈发深沉。​“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意思是浓重的阴云润泽万物,不必担忧恩泽不遍及。诗人在此以自然现象作比,试图自我宽慰,表达出一种看似豁达的态度,认为就像大自然的恩泽终将普降一样,困境也会有改善的一天,体现出诗人在愁苦中对未来仍抱有一丝希望。​“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两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收尾,表面上是在责怪自己为何如此多愁善感,实际上是将心中的愁绪和盘托出,进一步强化了全诗因思念友人、感慨自身境遇而产生的忧愁情感,使整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上达到高潮,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语句宛如潺潺溪流,清新自然,毫无雕琢的痕迹,同时尽显文采。其节奏仿若舒缓的乐章,从容不迫,于不经意间营造出悠长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忧思深远,其《小弁》之怨乎?《风》《雅》而后,此其嗣音矣。

清文学家、校勘学家丁晏评

# 子建横得大名,酌其定品,正在陈琳、阮瑀之下。

明末清初文学家、思想家王夫之评

# 赋而比也。

元末明初著名学者刘履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王粲《从军诗》

下一篇:魏晋·陆机《百年歌十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