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òu
shī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浏览量:2
yóu
miào
qīng
tīng
yàn
gōng
shāng
zhǔ
rén
wéi
zhòng
bīn
jìn
fāng
cháng
yán
zuò
dòu
jiān
guān
fáng
qún
xióng
zhèng
shuāng
qiào
fēi
yáng
huī
qīng
fēng
hàn
zhū
guāng
zuǐ
luò
qīng
máo
sàn
yán
wǎng
wǎng
shāng
cháng
míng
qīng
yún
shàn
áo
xiáng
yuàn
méng
gāo
zhù
cháng
shàn
chǎng

译文

看遍了美妙的舞蹈,听厌了动人的歌唱。主人寂寞无所事事,众宾客提出寻欢作乐的方法。长长竹席坐满游戏宾客,观看斗鸡在宽大的室房。那些雄鸡是多么威风,尾巴上的长羽翎飞翘高扬。拍动着双翅引起阵阵清风,两眼瞪圆,透露出一股凶猛之气。尖利的嘴一啄,轻轻的羽毛四处飞散,锋利的鸡爪,常常把对方刺伤。斗胜的雄鸡,长鸣一声直插云天,它扇动着翅膀徜徉在斗场。希望得到“狸膏”的帮助,永远获胜而独占这斗场。

逐句剖析

"游目极妙伎":看遍了美妙的舞蹈,

# 妙伎:优美舞伎,指舞蹈。,极:穷竟。,游目:游、流古通用,《礼记•射义》郑注:“流犹放也。”则游目即放目纵观之意。

"清听厌宫商":听厌了动人的歌唱。

# 宫商:指音乐。,厌:《后汉书•献帝纪》章怀注:“厌,倦也。”

"主人寂无为":主人寂寞无所事事,

# 无为:无所事事。,主人:指曹丕等贵族公子。

"众宾进乐方":众宾客提出寻欢作乐的方法。

# 乐方:寻欢作乐的方法。

"长筵坐戏客":长长竹席坐满游戏宾客,

# 筵:竹席。《周礼•司几筵》《正义》:“初在地者一重即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古人席地而坐,筵长席短,故曰长筵。

"斗鸡间观房":观看斗鸡在宽大的室房。

# 间观房:一作观闲房。观于闲房之中。观闲,丁晏《曹集铨评》(以后简称《铨评》:“《艺文》九十一作闲观。”宋刊本《曹子建文集》闲作间。案间为闲之俗体,字应作闲。闲房,《七启》:“即闲房。”宋刊本作闲,闲闲古通。闲,静也;宽大。房,殿旁之室。

"群雄正翕赫":那些雄鸡是多么威风,

# 翕赫:双翅开合的样子,《文选•甘泉赋》李注:“翕赫,盛貌。”案形容气势凶猛之状。

"双翘自飞扬":尾巴上的长羽翎飞翘高扬。

# 翘:尾巴上的长羽翎。《铨评》:“《艺文》作翅。”《说文》:“翘,尾长毛也。”

"挥羽激清风":拍动着双翅引起阵阵清风,

# 激清:一作邀清,《铨评》:“《艺文》作激流。”案《初学记》卷三十引与《艺文》同。《汉书•扬雄传》颜注:“激,发也。”流风犹急风。,羽:《左》隐五年传杜注:“鸟翼长毛谓之为羽。”,挥:《国语•周语》韦注:“振也。”

"悍目发朱光":两眼瞪圆,透露出一股凶猛之气。

# 悍目:同“晖目”,眼睛突出来的样子,指两眼瞪圆,透露出一股凶猛之气。《荀子•王制篇》杨注:“悍,凶暴也。”刘桢《斗鸡》诗:“瞋目含火光。”与此意同。

"觜落轻毛散":尖利的嘴一啄,轻轻的羽毛四处飞散,

# 觜:同“嘴”,鸡嘴。

"严距往往伤":锋利的鸡爪,常常把对方刺伤。

# 往往:《文选•甘泉》李注:“言非一也。”《尸子》:“战如斗鸡,胜者先鸣。”《左》襄二十一年传杜注:“鸡斗胜则先鸣。”,严距:装距,在鸡距上装上了尖形的金属套子。严:《楚辞•国殇》王注:“壮也。”即强有力之义。距,《汉书五行志》颜注:“距,鸡附足骨,斗时所用刺之。”《左》昭二十五年传:“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那氏为之金距。”《吕氏春秋先识览》高注:“以利铁作锻距,沓其距上。”

"长鸣入青云":斗胜的雄鸡,长鸣一声直插云天,

# 入青云:形容鸣声高亢。

"扇翼独翱翔":它扇动着翅膀徜徉在斗场。

# 翱翔:犹徜徉。《诗经•载驱篇》毛传:“犹彷徉也。”

"愿蒙狸膏助":希望得到“狸膏”的帮助,

# 狸膏:野猫的脂膏。据说鸡畏野猫,一闻到野猫油膏的味道就会退避,用此膏涂在鸡头上,可以减少被啄的痛苦,斗鸡时容易取胜。《铨评》:“《事类赋注》引《庄子》逸篇:羊沟之鸡,时以胜人者,以狸膏涂其头也。”

"常得擅此场":永远获胜而独占这斗场。

# 擅此场:擅场:就是压倒全场。《文选•东京赋》:“秦政利嘴长距,终得擅场。”薛注:利喙长距者终擅一场也。”《说文》:“擅,专也。”谓在搏斗场中,胜算独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斗鸡诗》为两汉曹植所著五言诗。诗中主题围绕贵族娱乐生活中的斗鸡活动展开。描述曹植兄弟以斗鸡取乐的场景。开篇介绍众人参与斗鸡活动的情景;然后细致刻画斗鸡争斗时的激烈状态,展现雄鸡英姿;最后表达期望斗鸡得胜之意,委婉含蓄。运用比喻、夸张修辞,“悍目发朱光”生动勾勒斗鸡神态动作,白描手法贯穿,使场景鲜活。全诗前六句平铺直叙,交代事件背景,为斗鸡场景蓄势。中间八句聚焦斗鸡,从外形到动作,多方位刻画,激烈氛围尽显。末二句借期望获胜,表达对斗鸡活动的投入。《斗鸡诗》以不同视角展现古代贵族娱乐生活,曹植凭借细腻笔触与精巧技法,将斗鸡场景生动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斗鸡诗》由曹植创作。曹植生活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此诗约作于建安十六年(211)以前,当时他未满二十岁。彼时,曹植与哥哥曹丕关系尚好,兄弟相称,常与贵公子、建安诸子等文人雅士宴饮酬唱,斗鸡这类娱乐活动在贵族间颇为流行。在一次斗鸡娱乐后,曹植有感而发创作此诗。同时期,刘桢、应玚等文人也有同题诗作,反映出当时此类娱乐活动在文人社交中的普遍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娱乐活动的五言诗。描绘了曹植兄弟以斗鸡取乐的热闹场面,前六句叙事,呈现活动场景;中间八句集中刻画斗鸡争斗的激烈状态;最后二句以含蓄之语表达对斗鸡获胜的期望。通过细腻传神的描写,运用比喻、夸张手法,使雄鸡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展现出青年人的诚挚、纯朴、天真,以及兄弟间的和谐情谊。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悍目发朱光。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悍目发朱光”细致刻画斗鸡凶狠的眼神,发出红光,将斗鸡的勇猛之态生动呈现;“觜落轻毛散”描写斗鸡用嘴啄击时,羽毛散落的场景,突出战斗的激烈;“严距往往伤”则对斗鸡锋利的爪子进行描写,以及争斗中受伤的情况,从细微处展现斗鸡战斗的残酷与激烈,让读者身临其境。化用:“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化用古代斗鸡时在鸡头上涂抹狸膏(狐狸的油脂,能使对方的鸡畏惧)的习俗。通过化用这一习俗,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外力在斗鸡中获胜的想法,使诗歌表意更丰富。首尾呼应:“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写主人宾客看腻了精妙技艺,听厌了音乐,引出下文斗鸡这一娱乐活动。尾句“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写希望借助狸膏在斗鸡中常胜,再次回到斗鸡主题。开头引出斗鸡,结尾以斗鸡的期望收束,首尾呼应,使诗歌结构完整,主题突出。

3. 分段赏析

前六句:“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从内容来看,此部分为全诗奠定了情境基础,生动地描绘出贵族生活中娱乐方式的转变。贵族们平日里整日观赏精妙绝伦的舞伎表演,聆听悦耳动听的宫商之乐,然而,这种奢华的娱乐生活已然让他们心生厌倦,“极”与“厌”这两个字堪称诗眼,高度凝练且极为精准地勾勒出贵族子弟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却又对常规娱乐逐渐麻木的状态。主人的百无聊赖、空虚寂寞,以及宾客们为了迎合讨好、帮闲凑趣而进献新的娱乐方法,使得叙事的笔触自然而然地朝着斗鸡这一活动延伸。最终,“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点明众人宴饮作乐后,来到闲房观看斗鸡的情节,顺势点出诗题。在语言风格上,这六句诗直白质朴,简洁明了,以一种平铺直叙的方式,将诗人所处的生活场景和个人情趣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表达技巧层面,此段采用了平实的叙事手法,看似简单随意,实则巧妙地为后续斗鸡场景的精彩描绘埋下伏笔,如同精心搭建舞台的前奏,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故事发生的背景与缘由,为理解全诗的情感脉络和主题思想做好了铺垫。中间八句:“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在内容的呈现上,这八句诗犹如一组连续的特写镜头,紧紧聚焦于斗鸡争斗的激烈瞬间,将整个斗鸡的场景渲染得精彩纷呈、扣人心弦。诗人以“群雄”喻指参赛的群鸡,瞬间赋予这些斗鸡以英勇豪迈的气质,“翕赫”一词更是将群鸡那种气势汹汹、威风凛凛的模样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们高高耸起的长尾,仿佛是在向对手发出挑战,摆开了决战的架势。“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这两句,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赛鸡奋力拍击翅膀,仿佛主动招来清风的动态,以及那凶悍的眼睛闪烁着如烈火般朱光的神态,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使得斗鸡在开战前的紧张、凶狠之态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战斗气息。而“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则将斗鸡双方激战的残酷与激烈直白地展现出来,它们或用尖锐的嘴去啄击,或用锋利的距去刺击,每一次攻击都伴随着轻毛飞散、鲜血淋漓,让人不禁为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而惊叹。最后的“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更是将得胜者的骄傲姿态渲染到极致,它仰天长鸣,那嘹亮的声音仿佛要冲破云霄,鼓翅欲飞的模样,尽显不可一世的气概。从形象塑造的角度来讲,曹植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成功地塑造出一群鲜活生动、个性十足的斗鸡形象,它们不再是普通的家禽,而是如同战场上的勇士一般,充满了力量与斗志。在表达技巧上,诗人运用了传统的“铺叙”手法,有条不紊地依次描写斗鸡的八个不同动作,从最初的发怒抖尾,到展翅瞪眼,再到毛散腿伤,直至最后的得胜高鸣,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动态画卷,将斗鸡争斗的全过程完整而又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等修辞手法,“长鸣入青云”,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震撼人心,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正置身于热闹非凡的斗鸡现场,亲眼目睹着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最后二句:“愿蒙狸膏助,长得擅此场。”在内容上,这两句诗是诗人对斗鸡胜利者的美好祝愿。从语言运用来看,诗人巧妙地化用了《事类赋注》所引《庄子》逸篇中“羊沟之鸡,时以胜人者,以狸膏涂其头也”以及张衡《东京赋》中“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的典故。通过引用这些典故,不仅使诗句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厚,充满了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表达技巧方面,诗人借助典故的运用,以一种委婉含蓄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避免了直白表述可能带来的单调与乏味。从情感主旨角度剖析,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祝愿斗鸡能够借助狸膏的力量,长久地保持在斗鸡场上的优势,稳操胜券。但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情感内涵,不难发现其中透露出作者对斗鸡活动深深的沉醉与热爱。这种情感与前文所描绘的斗鸡取乐的叙写相互呼应、相得益彰,进一步凸显了诗歌的主题,使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完整、连贯,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在斗鸡活动中所获得的乐趣以及对这种娱乐方式的热衷态度,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全诗的情感脉络和思想主旨。

4. 作品点评

《斗鸡诗》是曹植早期诗作作品。语言质朴自然又不乏生动。描写斗鸡时“悍目发朱光”“觜落轻毛散”,用词精准,将斗鸡神态、争斗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铺叙手法运用娴熟,全诗围绕斗鸡展开,前叙缘由,中绘激战,后表祝愿,层次清晰,使斗鸡过程完整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陈思王《白马篇》“俯身散马蹄”,此能尽驰马之状;《斗鸡篇》“觜落轻毛散”,善形容斗鸡之势。“俯““落”二字有力,一“散”字相应,然造语太工,六朝之渐也。

明谢榛《四溟诗话》

# “挥羽”六句生动,咏小物须如此生动始佳。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丕《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

下一篇:魏晋·陆机《东宫作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