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宦不达":主父偃游学未遇的时候,
# 主父:西汉纵横家主父偃。《史记·主父偃传》载,主父偃在被汉武帝作用前,曾游学四十余年,以至穷困于燕、赵,父母不把他当儿子看待,兄弟也鄙弃他。
"骨肉还相薄":他的父母兄弟都很轻视他。
# 薄:轻鄙之。
"买臣困樵采":朱买臣因为原先采樵为生,
# 买臣:即朱买臣,汉武帝时人。《汉书·朱买臣传》载,朱买臣未做官时,家里很穷,以打柴维持生计,但好读书,一边担柴,一边诵书,他的妻子引以为耻,遂改嫁而去。
"伉俪不安宅":他的妻子改嫁而去。
"陈平无产业":陈平没有产业,
# 陈平:汉高祖的功臣。《史记·陈丞相世家》载,陈平少年时家穷,喜读书,住偏僻小巷,用席做门。
"归来翳负郭":居住在背靠着城墙的穷巷。
# 翳负郭:以背靠城郭的破房子蔽身。
"长卿还成都":司马相如偕卓文君回到成都,
# 长卿:即司马相如,字长卿。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同归相如故里,家中空无所有。
"壁立何寥廓":家中空无所有,徒立四壁。
"四贤岂不伟":这四个贤人难道不伟大吗,
"遗烈光篇籍":他们的遗业垂名青史。
"当其未遇时":但当他们没有发迹的时候,
"忧在填沟壑":担心因穷困而死。
# 忧在填沟壑:在他们穷困的时期,有饿死的可能。
"英雄有迍邅":英雄也有艰难的处境的时候,
# 迍邅:处境艰难。
"由来自古昔":从古以来就是如此。
"何世无奇才":哪个时代没有奇才,
"遗之在草泽":有的人一生不遇埋没在草野之中。
西晋文学家
左思(250?~305?),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出身寒微,不好交游。少年时学过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均未学成。后发愤勤学,博览名文,遍阅百家,兼通阴阳之术。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其诗语言质朴刚健,所作《咏史》诗八首,托古讽今,对门阀制度表示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的精神。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历史人物际遇的咏史诗。描写了主父偃、朱买臣、陈平、司马相如四位贤士未遇时的困窘处境——主父偃仕途不顺遭骨肉嫌弃,朱买臣困于樵采致夫妻失和,陈平归乡无产业,司马相如还成都家徒四壁;体现了对英雄贤士“未遇时”艰难处境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时代埋没人才现象的尖锐批判;表达了寒门士子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和对人才应被发掘任用的强烈呼吁。
2. 写作手法
对比:“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前两句“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强调主父偃、朱买臣、陈平、司马相如四位贤士很伟大,他们的事迹与精神在典籍中闪光,是“遇后”的辉煌;后两句“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描述他们未得赏识时,担忧饿死在沟壑的困窘,呈现“未遇时”的凄惨。将“遇后”与“未遇时”对比,突出时代对人才的不公,凸显寒门士子怀才不遇的悲剧,贴合诗中“借历史人物际遇,批判人才埋没”的主题,助力表达对门阀制度下人才困境的批判与对有才者应获机遇的呼吁。
3. 分段赏析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开篇连续列举四位历史人物的困厄。“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主父偃在仕途未通达时,连亲人都对他态度刻薄,“骨肉相薄”四字,尽显人情冷暖,凸显寒门士子未遇时的孤独与艰难;“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朱买臣为维持生计,困于砍柴劳作,因贫穷夫妻难以安稳居家,妻子最终离去,展现生活的窘迫与婚姻的脆弱;“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陈平归家后,没有产业,只能依靠背靠着城郭的薄田勉强生活,“翳负郭”形象写出其处境的困窘;“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家中空无一物,四壁空空,“壁立”“寥廓”强化家徒四壁的寂寥。这几句以紧凑的典故铺陈,构建出寒门有才者未遇时的凄惨群像,为后文议论抒情做足铺垫,让读者深刻感受门阀制度下人才的生存困境。“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中,“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先肯定四位贤士的伟大,他们的事迹与精神在典籍中闪光,是对前文典故人物价值的认可;“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笔锋一转,强调他们未遇时,担忧饿死在沟壑的悲惨,形成鲜明情感落差,凸显“遇”与“不遇”的天壤之别;“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从四贤扩展到所有英雄,指出困顿不顺利是自古就有的现象,将个体遭遇上升到历史规律层面;“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发出振聋发聩的质问,哪个时代没有奇才?可他们却被遗弃在草野间,深刻批判时代对人才的埋没,抒发寒门士子怀才不遇的愤懑,也表达对人才应被发掘任用的强烈呼吁。这一段议论抒情,层层递进,从个体到群体,从历史到现实,深化诗歌主题,让诗作的批判力度与情感浓度达到顶点。
# 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
# 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
南北朝钟嵘《诗品》
# 太冲题实因班(固),体亦本杜,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干云,遂为古今绝唱。
明胡应麟《诗薮》
# 左太冲《咏史》似论体。
明刘熙载《艺概》
# 或先述己意,以史实证之。或先述史实,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与史实暗合。或止述史实,与己意默寓。
清张玉榖《古诗赏析》
上一篇:魏晋·曹操《短歌行(周西伯昌)》
下一篇:魏晋·陆云《赠孙显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