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饮燕市":荆轲在燕国的都市饮酒,
# 燕市:燕国的都市。,荆轲:战国齐人,好读书击剑,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失败被杀。
"酒酣气益震":酒意正浓时气势更加豪迈震人。
# 震:威。,酒酣:酒喝得痛快,兴致正浓。
"哀歌和渐离":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慷慨悲歌,
# 渐离:高渐离,燕人,善击筑。
"谓若傍无人":那样子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 谓:以为。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在燕国时,和燕国的狗屠及会击筑的高渐离是好朋友,经常一起在市中喝酒,酒喝得痛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哀歌相和,已而二人对泣,旁若无人。
"虽无壮士节":他虽然不具有壮士的节操,
# 无壮士节:指刺秦王未成功。节,操守。
"与世亦殊伦":但与世俗之人相比也不同寻常。
# 与世亦殊伦:即与世殊伦,与社会上一般人不同。伦,辈。
"高眄邈四海":他高高地抬起眼睛,远远地俯视着四海,
# 高眄邈四海:“高眄”两句是说荆轲不把天下四海放在眼里,对那些豪右更不必说了。邈:小。 四海:犹天下。
"豪右何足陈":那些豪门贵族哪里值得一提呢。
# 陈:陈述。,豪右:世家大族。古时以右为上,所以称世家大族为右族。
"贵者虽自贵":那些尊贵的人虽然自以为尊贵,
# 贵者虽自贵:“贵者”四句是说贵者像尘埃一样轻,贱者像千钧一样重。贵者:指豪右。自贵:自以为贵。
"视之若埃尘":在他看来却如同尘埃一般。
"贱者虽自贱":那些有才学而出身寒门的人,虽然因贫寒自以为贱,
# 自贱:自以为贱。,贱者:指荆轲。
"重之若千钧":在他眼里却重如千钧。
# 钧:量名,三十斤为一钧。
西晋文学家
左思(250?~305?),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出身寒微,不好交游。少年时学过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均未学成。后发愤勤学,博览名文,遍阅百家,兼通阴阳之术。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其诗语言质朴刚健,所作《咏史》诗八首,托古讽今,对门阀制度表示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的精神。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以荆轲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对他饮酒高歌、旁若无人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的豪迈气概。接着将荆轲与世俗之人对比,突出他的与众不同。最后通过他对豪门贵族和低贱之人的态度,表达了他蔑视权贵、重义轻生的高尚品格,从多个角度塑造了荆轲的形象。
2. 分段赏析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开篇描绘了荆轲在燕市饮酒的情景,“酒酣气益震”生动地表现出他饮酒后的豪迈气概。“哀歌和渐离”则增添了一份悲壮的色彩,“谓若傍无人”更是将他旁若无人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他非凡的气场和自信。“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此句对荆轲进行了评价,虽然他没有传统意义上壮士的节操,但与世俗之人相比,他依然有着独特的气质和品格,突出了他的与众不同。“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荆轲高高地抬起眼睛,俯视着四海,对豪门贵族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何足陈”三个字,将他对豪门贵族的蔑视之情表达得十分强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这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些尊贵的人在荆轲眼中如同尘埃一般微不足道,而那些低贱的人在他眼里却重如千钧。体现了荆轲不以出身论人,重义轻生的高尚品格,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 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
# 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
南北朝钟嵘《诗品》
# 太冲题实因班(固),体亦本杜,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干云,遂为古今绝唱。
明胡应麟《诗薮》
# 左太冲《咏史》似论体。
明刘熙载《艺概》
# 或先述己意,以史实证之。或先述史实,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与史实暗合。或止述史实,与己意默寓。
清张玉榖《古诗赏析》
上一篇:魏晋·佚名《孟珠 其七》
下一篇:魏晋·王嘉《歌三首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