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íng
yuè
jiǎo
jiǎo

朝代:魏晋作者:陆机浏览量:2
ān
qǐn
běi
táng
shàng
míng
yuè
yǒu
zhào
zhī
yǒu
huī
lǎn
zhī
yíng
shǒu
liáng
fēng
rào
fáng
hán
chán
míng
gāo
liǔ
chí
chú
gǎn
jié
xíng
yǒng
jiǔ
yóu
huàn
huì
chéng
nán
cháng
shǒu

译文

我静静地躺卧在北堂,明亮的月光照进了我的窗。月光四处流泻铺满了大地,我想抓起来却抓不满我的手掌。北风在我的内室中盘旋,寒蝉在高高的柳枝上鸣唱。我起身徘徊为节候的变化而感伤,感伤我离家远行时光已经太久长。我的游宦生涯定然一事无成,离别的相思令我很难再独守空房。

逐句剖析

"安寝北堂上":我静静地躺卧在北堂,

# 北堂:房屋中北边的正室,通常为主妇所居。,寝:卧。

"明月入我牖":明亮的月光照进了我的窗。

# 牖:窗户。

"照之有余辉":月光四处流泻铺满了大地,

# 照之有余辉:“照之”两句:是说月亮照到窗户之中光晖有余,用手揽之则不盈把。以喻丈夫空有其名而不得见。照之:指月光照到窗户。

"揽之不盈手":我想抓起来却抓不满我的手掌。

# 盈:满。,揽:采。

"凉风绕曲房":北风在我的内室中盘旋,

# 曲房:有曲廊的屋子。指思妇所居。,凉风:指北风。《尔雅》:“北风谓之凉风。”凉风、寒蝉:写秋天的季候。

"寒蝉鸣高柳":寒蝉在高高的柳枝上鸣唱。

"踟蹰感节物":我起身徘徊为节候的变化而感伤,

# 踟蹰感节物:“踟蹰”两句:是说由于季节的变化,而引起自己满心踟躇地怀念久行不归的丈夫。踟蹰:即踟躇,徘徊的样子。节物:各季节的风物景色。

"我行永已久":感伤我离家远行时光已经太久长。

# 永:长久,久远。,我行:应是离开我而行。

"游宦会无成":我的游宦生涯定然一事无成,

# 游宦会无成:这句是说丈夫远游仕宦不会成功。游宦:远游仕宦,离家远出去做官。会:当。无成:不能成名。

"离思难常守":离别的相思令我很难再独守空房。

# 离思难常守:这句是说自己怀离别之思难以长守。离思:离别的愁思。常:一作“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拟明月何皎皎》是西晋时期陆机创作的一首诗,出自《陆机集》。此诗模仿了古诗《明月何皎皎》的意境与情感基调。诗开篇四句描绘诗人安睡于北堂,明月照入窗户,光辉满室却不可揽取。接着后两句写凉风绕室、寒蝉鸣柳,描绘出秋夜的凄清。最后四句由景及情,诗人感于节物变化,想到自己长久在外游宦却一事无成,离思难以排遣,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此诗其词虽异,其意略同,是久客思归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晋文学家

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皆是三国名将。曾官任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陆机在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是公认的大作家,文才倾动一时,与弟陆云并称“二陆”。其诗以华美深密见称,繁缛赡密,工巧绮练,重排偶的倾向对后人影响颇大,有较多拟古之作。亦善骈文,《辩亡论》《吊魏武帝文》等较有名。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后人辑有《陆士衡集》,今人有《陆机集校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拟古诗。通过描写秋夜明月照入北堂,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进而描绘凉风、寒蝉等秋景,烘托出凄清之感。表达了诗人长期游宦在外却未取得成就的失落,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体现出诗人在理想与现实落差下的无奈与愁绪。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前句写诗人安静地躺在北堂之上,是静态描写,突出“安寝”;后句写明月照入窗户,月光是动态的,以动景打破静态氛围,引发诗人情思。用典:“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巧用《淮南子》中“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手微惚恍,不能揽其光也”的典故。典故原意是天道广大,手虽能微,却不能揽得日月之光。作者在诗中借“揽之不盈手”,以月光的不可揽取,来形容自己绵延不尽却又微茫难捉的情思,将宇宙与人生、自然与心态相融合,体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烘托:“寒蝉鸣高柳”,用曹植“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诗意,并增以“高柳”意象,借寒蝉在高柳上鸣叫,烘托出久客思归的忧伤之情。直抒胸臆:“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直接表达了诗人因时节变化而内心徘徊,感慨自己长久在外游宦却一事无成,离乡的思念难以长久忍受,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既交代休憩之所,又暗含游子思妇之情。前句静态铺陈,突出安寝之态;后句则以动态笔触,借明月穿窗的清辉,打破静谧氛围,勾起久客心底的烦忧。相较于《明月何皎皎》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此句更添几分含蓄韵味。对月寄情是古典诗歌的经典主题。谢庄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皆景中含情,余韵悠长。“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看似直白,实则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所评,暗藏繁复情思。此句化用《淮南子》“手微惚恍,不能揽其光”之典,以月光的“余辉”喻绵长情思,以“不盈手”状思绪缥缈,体现了魏晋时期“沦心浑无,游精大朴”的诗学审美,将自然与心境的微妙交融展现得淋漓尽致。“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看似闲笔,却巧妙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成为诗歌从自然景象、心境描摹转向刻画游子哀伤形象的关键转折。“凉风”点明寒秋时节,“绕曲房”凸显寒意侵人;“寒蝉鸣高柳”化用曹植“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诗意,增添“高柳”意象,进一步渲染游子思归的愁绪。在明月、凉风、寒蝉的触动下,游子心神不宁。“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塑造出徘徊忧伤的游子形象,留下无尽离愁。此处融合了古诗中“揽衣起徘徊”的彷徨、“不如早旋归”的渴望与“出户独徬徨,愁思当告谁”的孤寂。前两句直抒久客心境,后两句则蕴含双重因果:既有游宦无果加剧离思,也有离思难抑影响仕途;更道出即便游宦无果仍需漂泊,纵使离思煎熬仍需忍受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陆机创作了大量拟古之作,历代文人对其拟古诗歌的评价褒贬不一,分歧明显。钟嵘在《诗品》中称赞:“士衡拟古……五言之警策者也。”认为其拟古作品在五言诗中堪称精妙。然而,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提出不同观点,批评道:“平原拟古,步趋若一。”指出陆机拟古过于拘泥,缺乏创新。李重华于《贞一斋诗说》中也评价:“陆士衡拟古诗,名重当时,余每病其呆板。”表达了对其拟古作品刻板风格的不满。当我们深入品鉴《拟明月何皎皎》,细致剖析其艺术情致与文学价值,并将其置于晋代诗坛的整体环境中进行考量,不难发现,相较其他评价,钟嵘的论断更契合陆机此诗的实际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今夫月,皎兮皓兮,同列于《风》《雅》矣。自五言既兴,子建咏于前,士衡继于后。……流光徘徊,赋之高楼;照有余辉,揽不盈手。语粹而味深,殆为古今绝唱。

宋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藁续集》卷十《清风峡施水庵记》

# 此章大有建安之风。

明胡应麟卢之颐辑《十二家评昭明文选》

# “照”“揽”两语极状景之妙,第味不甚长。

明孙鑛闵齐华刻《孙月峰先生评文选》

#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老而洁,是长篇中短赋。末二语仿佛汉人。

明陆时雍《古诗镜》卷九

# 写月光稍活。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佚名《晋四厢乐歌三首 其二 上寿酒歌》

下一篇:魏晋·挚虞《赠褚武良以尚书出为安东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