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蓠生幽渚":江蓠生长在幽静的水渚边,
# 幽渚:幽静的水边。,江蓠:香草名。
"微芳不足宣":微弱的香气难以传播开。
# 宣:传播,散布。
"被蒙风雨会":有幸遇上好机会,
# 会:际遇。,风雨:此指随风云漂浮。雨:一作云。
"移居华池边":迁移到华美的池塘边。
# 华池:花池。
"发藻玉台下":在玉台之下舒展枝叶,
# 发藻:开花。藻:文采。此处指花朵。
"垂影沧浪渊":倒影印在沧浪上。
# 沧浪:深青色的波浪。
"沾润既已渥":雨意滋润既丰厚,
# 渥:厚。,沾润:雨露滋润。
"结根奥且坚":根部扎得既深且牢固。
# 奥:深奥,深。
"四节逝不处":四季流转不停留。
# 处:停留。,逝:过去,流动。,四节:四季。
"繁华难久鲜":繁华难以长久保持鲜艳。
# 华:同“花”。
"淑气与时殒":温馨的气息随季节消逝,
# 殒:落。,淑气:温馨之气。
"余芳随风捐":残留的香气被风吹散。
# 捐:弃。
"天道有迁易":天道有变迁更替。
# 迁易:变化。
"人理无常全":人情事理没有永恒的圆满。
# 常全:长久保全,永恒不变。与“迁易”相对。,人理:人情物理。
"男欢智倾愚":男子的喜爱中,智者欺压愚者,
# 智倾愚:智愚相欺。
"女爱衰避妍":女子的情爱会因衰老而避开美丽。
# 妍:美。
"不惜微躯退":不吝惜自身境遇衰退。
"但惧苍蝇前":只害怕谗言小人在面前。
# 苍蝇:比喻进谗言者。
"愿君广末光":希望您施予最后的光辉。
# 末光:余光。
"照妾薄暮年":照亮我这临近的晚年。
# 暮年:喻垂老。,薄:迫,迫近。
西晋文学家
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皆是三国名将。曾官任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陆机在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是公认的大作家,文才倾动一时,与弟陆云并称“二陆”。其诗以华美深密见称,繁缛赡密,工巧绮练,重排偶的倾向对后人影响颇大,有较多拟古之作。亦善骈文,《辩亡论》《吊魏武帝文》等较有名。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后人辑有《陆士衡集》,今人有《陆机集校笺》。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介绍了江蓠从卑微到荣盛再到衰败的过程,描绘了其生长环境与变化状态,体现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营造出哀怨怅惘的氛围,表达了女子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对君恩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江蓠生幽渚,微芳不足宣……余芳随风捐”,以江蓠的生长经历自比,借江蓠从卑微到荣盛再到衰败的过程,表达女子从不得志到得宠再到失宠的境遇与感慨。对偶:“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捐”,两句结构对称,“淑气”对“余芳”,“与时殒”对“随风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也强化了时光流逝、美好消逝的意味。比喻:“但惧苍蝇前”,以“苍蝇”比喻播弄是非的佞人,写出女子担心被小人中伤的惶恐心理,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处境的艰难。
3. 分段赏析
“江蓠生幽渚,微芳不足宣”:江蓠生长在幽静的小洲上,香气微弱得无法传播,就像未得宠的女子,默默无闻,无人知晓。“幽渚”的偏僻与“微芳”的清淡,烘托出一种孤寂卑微的氛围,暗示了女子最初的处境。“被蒙风雨会,移居华池边”:江蓠有幸遇上好的际遇,迁移到华美的池塘边,如同女子得到君王的青睐,命运发生转折。“风雨会”写出机遇的难得,“华池边”的环境变化,透着一丝荣盛的喜悦。“发藻玉台下,垂影沧浪渊”:江蓠在玉台下开花,倒影映在青绿色的水波中,尽显繁盛美好,好比女子得宠时的风光。“发藻”的生机与“垂影”的柔美,描绘出此刻的荣宠与惬意。“沾润既已渥,结根奥且坚”:江蓠得到丰厚的雨露滋润,扎根深厚牢固,仿佛女子得宠时备受恩泽,以为能长久安稳。“渥”字写出恩泽之厚,“奥且坚”则暗含对长久的期盼。“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四季交替不停,繁华的景象难以长久保持,暗示美好时光短暂。就像女子的青春与荣宠,会随时间流逝而褪去,透着对无常的无奈。“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捐”:温馨的气息随季节消逝,残留的芬芳被风吹散,如同女子年老色衰,往日的美好一去不返。“殒”“捐”二字,写出美好消逝的决绝,满是怅惘。“天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全”:自然界有变化,人情事理也没有永恒的圆满,这是女子从自身境遇中悟出的道理。既是对现实的总结,也透着一种无力改变的宿命感。“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男子的喜爱中,智者会欺压愚者;女子的情爱里,色衰者会被美丽者取代,直接点出封建时代女子色衰爱弛的残酷现实,道尽女子的悲哀。“不惜微躯退,但惧苍蝇前”:女子不吝惜自己卑微地隐退,只害怕被像苍蝇一样的小人中伤,写出她对现实的恐惧。“苍蝇”的比喻,让小人的可恶与女子的惶恐跃然纸上。“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女子希望君王能施予剩余的恩泽,照亮自己即将到来的暮年,这卑微的愿望中,满是对安稳度日的祈求,透着无奈与哀婉。
# 敛括悠适,不但末视陈王,且于甄后始制,增其风度矣。以文土而咏奁情,无宁止此?“愿君广末光,照妾垂幕年”,其声其情,自然入人者甚。
明末清初王夫之《古诗评选》
上一篇:魏晋·曹丕《饮马长城窟行》
下一篇:魏晋·曹叡《长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