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qīng
pàn
cǎo
shī

朝代:魏晋作者:陆机浏览量:2
jiāng
cǎo
shēng
jiǎo
jiǎo
shū
ē
nuó
dāng
xuān
zhī
càn
càn
yāo
róng
姿
zhuó
zhuó
měi
yán
liáng
rén
yóu
guī
piān
zhī
kōng
fáng
lái
bēi
fēng
zhōng
tàn

译文

芬芳的江蓠紧紧相依,生机盎然地生长在河堤。那个白皙清纯的女子,当窗织布的身影婀娜多姿。她的容貌体态妩媚娇艳,像盛开的桃花鲜美亮丽。怎奈丈夫久游不归,孤身独居像鸟儿只有一只翅翼。空荡荡的深闺中凉风乍起,只听得深更半夜传来声声叹息。

逐句剖析

"靡靡江蓠草":芬芳的江蓠紧紧相依,

# 江蓠:香草名,又名蘼芜。蓠,一作“离”。,靡靡:草起伏相依的样子。

"熠熠生河侧":生机盎然地生长在河堤。

# 熠熠:一作熠耀,光彩鲜明的样子。

"皎皎彼姝女":那个白皙清纯的女子,

# 姝女:美女。

"阿那当轩织":当窗织布的身影婀娜多姿。

# 阿那:同“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粲粲妖容姿":她的容貌体态妩媚娇艳,

# 妖:娇媚,艳丽。

"灼灼美颜色":像盛开的桃花鲜美亮丽。

# 灼灼:花鲜艳盛开的样子。《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良人游不归":怎奈丈夫久游不归,

# 良人:指丈夫。

"偏栖独支翼":孤身独居像鸟儿只有一只翅翼。

# 偏栖:独宿。

"空房来悲风":空荡荡的深闺中凉风乍起,

"中夜起叹息":只听得深更半夜传来声声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拟青青河畔草诗》是西晋陆机创作的一首诗。全诗以河畔繁茂的江蓠草为意象开篇起兴,细致描绘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姝女”形象。诗中通过“靡靡江蓠草”的景物铺陈与“皎皎彼姝女”的人物刻画,细腻展现出女子因“良人游不归”而滋生的孤寂与哀怨;结尾“空房来悲风,中夜起叹息”的场景描写,更将这份深闺悲怆的意境推向极致。该诗现存于《文选》《玉台新咏》等多部重要典籍中,是研究六朝拟古诗歌创作风貌的重要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晋文学家

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皆是三国名将。曾官任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陆机在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是公认的大作家,文才倾动一时,与弟陆云并称“二陆”。其诗以华美深密见称,繁缛赡密,工巧绮练,重排偶的倾向对后人影响颇大,有较多拟古之作。亦善骈文,《辩亡论》《吊魏武帝文》等较有名。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后人辑有《陆士衡集》,今人有《陆机集校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诗。全诗通过描写思妇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闺怨之情。

2. 写作手法

起兴:“靡靡江蓠草,熠熠生河侧”,以河畔江蓠草的生长起兴,引出当轩而织的思妇,同时江蓠草的摇曳生姿也可象征思妇内心的波动,为全诗营造氛围。

3. 分段赏析

“靡靡江蓠草,熠熠生河侧”,描绘江边江蓠草连绵繁茂,在河畔闪烁着微光。此句以景起兴,借江蓠草生长于河畔的生机景象,为下文思妇的出场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略带孤寂的氛围。“皎皎彼姝女,阿那当轩织”,刻画了一位容貌皎洁的美丽女子,身姿婀娜地在窗前织布。“皎皎”突出女子容貌的姣好,“阿那”则描绘出她姿态的优美,一个美丽勤劳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然而,她独自织布的场景,也隐隐透露出其内心的孤独。“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进一步渲染女子容貌的艳丽动人,“粲粲”“灼灼”两个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使女子的美丽更加鲜明生动。但如此美丽的女子,却独守空闺,更加深了这份孤独与哀怨。“良人游不归,偏栖独支翼”,直接点明女子的丈夫远游未归,她如同鸟儿单栖,独自支撑着生活。“偏栖独支翼”形象地比喻出思妇的孤独处境,表达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与独自面对生活的无奈。“空房来悲风,中夜起叹息”,描写深夜里,空房之中悲风阵阵,思妇从梦中惊醒,不禁发出声声叹息。“悲风”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中夜叹息”则将思妇内心的痛苦与思念推向高潮,在寂静的夜里,她的孤独与哀怨愈发浓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王嘉《任末好学》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其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