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一何高":泰山何其高,
# 一何:何其。多么。,太:一作泰。
"迢迢造天庭":高耸伸延直至天宫。
# 天庭:天帝的宫廷;天帝的朝廷。指天空。,造:到,去。,迢迢:遥远貌。高深貌。
"峻极周已远":太高的地方周围已经看不见了,
# 周:周边。周围。,峻极:高峻的极限。极高。
"曾云郁冥冥":积聚着的云气显得特别昏暗。
# 冥冥:昏暗。黑夜。,郁:郁积。浓积。,曾云:层层云气。积聚着的云气。曾:一作层。
"梁甫亦有馆":梁父山上也有驿馆,
# 馆:馆舍。驿馆。,梁甫:梁父。
"蒿里亦有亭":蒿里山也有驿亭。
# 亭:驿亭。亭台。亭子。,蒿里:山名,相传在泰山之南,为死者葬所。
"幽涂延万鬼":阴间的路途迎接众多鬼神,
# 延:延引。迎接。,幽涂:幽冥之途。阴间的路途。涂,途。
"神房集百灵":神圣的房舍集聚众多幽灵。
# 百灵:众多幽灵。,神房:神灵的房舍。神圣的房舍。
"长吟太山侧":在泰山旁长久吟唱,
# 太:一作泰。,长吟:长久吟唱。哀愁怨慕时发出长而缓的声音。吟唱《泰山吟》。
"慷慨激楚声":情绪激昂地唱起激扬的楚地曲调。
# 楚声:楚地的声音,楚地的曲调。,激:激扬。,慷慨:情绪激昂。
西晋文学家
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皆是三国名将。曾官任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陆机在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是公认的大作家,文才倾动一时,与弟陆云并称“二陆”。其诗以华美深密见称,繁缛赡密,工巧绮练,重排偶的倾向对后人影响颇大,有较多拟古之作。亦善骈文,《辩亡论》《吊魏武帝文》等较有名。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后人辑有《陆士衡集》,今人有《陆机集校笺》。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登高诗。全诗通过对泰山景象及相关幽冥意象的铺陈,既延续了汉乐府的叙事传统,又融入了魏晋时期的生死观念,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铺陈:“太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已远,曾云郁冥冥”,先是写泰山之高,能直达天庭,又写其高峻,周围广阔辽远,层层云气浓郁昏暗,通过对泰山高远、壮阔且略带苍茫的景象的多角度铺陈,展现出泰山的宏伟气象。联想:“幽涂延万鬼,神房集百灵。长吟太山侧,慷慨激楚声”,诗人由泰山的高峻联想到天庭,赋予泰山一种接近天界的神秘色彩;看到梁甫、蒿里这些与祭祀、冥界相关的地方,联想到幽冥世界的万鬼和神灵聚集,将现实中的山川与超现实的神灵、幽冥世界联系起来,拓展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3. 分段赏析
“太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开篇便以夸张的手法写泰山之高,“一何高”直接抒发惊叹,“迢迢造天庭”则将泰山的高峻延伸至与天庭相接,勾勒出泰山雄伟磅礴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泰山的巍峨气势。“峻极周已远,曾云郁冥冥”,继续描绘泰山的景象。“峻极周已远”写出泰山山势极高,绵延范围广阔;“曾云郁冥冥”则刻画了泰山上云层厚重、昏暗幽深的样子,营造出一种苍茫、神秘的氛围。“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引入了“梁甫”“蒿里”这两个特殊的意象。在古代文化中,梁甫、蒿里常与幽冥之事相关,这里提到它们有馆有亭,自然地将泰山的崇高与幽冥世界联系起来,为后文的内容铺垫。“幽涂延万鬼,神房集百灵”,承接上两句,具体描绘了幽冥世界的景象。“幽涂延万鬼”写出幽暗的道路上有无数鬼魂绵延不绝,“神房集百灵”则说神灵的住所聚集着众多神灵,展现出一种奇幻又略带阴森的画面,体现了当时的生死观念。“长吟太山侧,慷慨激楚声”,以诗人的行为和声音作结。“长吟太山侧”描绘出诗人在泰山旁高声吟咏的情景,“慷慨激楚声”则点出吟咏的声音激昂又带着悲切,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泰山的感慨,也有自身的悲怆,直接抒发出来,让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下一篇:魏晋·佚名《陆机引齐人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