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有宝剑":延陵季子有把珍贵的宝剑,
# 延陵有宝剑:延陵是春秋时吴公子季札的封邑。吴公子季札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西汉刘向《新序》卷七《节士》:“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也。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赐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今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挂坟墓。’”《史记·吴太伯世家》谓“吴使季札聘於鲁,北过徐。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价重千黄金":价值高达千两黄金。
"观风历上国":他出使观风要身佩宝剑到上国去,
# 上国:当为鲁国。
"暗许故人深":心中把剑暗许给友人徐君。
"归来挂坟松":归来之时他把宝剑挂在徐君墓头之树,
"万古知其心":万古以来都知晓他崇友爱友之心。
"懦夫感达节":懦弱之夫会因为如此达节而感愧,
# 达节:谓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明达世情且识时务。《左传·成公十五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懦夫:谓软弱无能之人。
"壮士激青衿":壮烈之士会因为同学的友谊而激奋。
# 激青衿:激青:(一作素)。青衿:为古之学子或学生之服,常以代指学子、诸生和未仕之文士或读书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壮士:一作气。
"鲍生荐夷吾":鲍叔牙推存管仲给齐桓公,
# 鲍生荐夷吾:鲍生,即鲍叔牙。夷吾即管仲。《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重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一举置齐相":一举之间便成齐国之相。
"斯人无良朋":此人若不是有好朋友,
"岂有青云望":哪里会产生青云之上的念头。
"临财不苟取":面临财物绝不随便取得,
"推分固辞让":推托辞让自己那份给更需要的人。
# 推:一作揣。
"后世称其贤":后代之人非常称赞鲍生的贤明,
"英风邈难尚":英名高风已远去真是难以再见。
# 尚:超过。
"论交但若此":与人相交只要如此,
"友道孰云丧":交友之道谁说已经沦丧?
"多君骋逸藻":友人您啊驰骋美文美词,
# 逸藻:超逸之文藻。
"掩映当时人":花聚叶茂自然高上遮掩当时众人。
# 掩映:犹遮掩。此为誉美之辞,是谓其友人文采光耀,乃在当时人之上。
"舒文振颓波":案笔撰作文章舒展力振文风颓波,
# 舒文:《文选》卷二六颜延年《赠王太常》:“舒文广国华,敷言远朝列。”李善注:“王逸《楚辞注》曰:发文舒词,烂然成章。”张铣注:“舒其文章。”
"秉德冠彝伦":秉持道德冠于常辈之上。
# 秉德:朱谏注:“秉德,执德也。”犹持德。彝伦:犹常伦。
"卜居乃此地":占卜择居就确定住在此地,
# 卜居:《楚辞·卜居·序》:“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著龟,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后以泛称择地定居。
"共井为比邻":占卜择居就确定住在此地,与您共比邻相傍而居。
# 比邻:比者,近也,《周礼·地官》: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比邻即近邻。,共井:周时行井田制,《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则九家共用一井(《孟子·滕文公上》谓八家)。
"清琴弄云月":对云面月弹弄清琴,
"美酒娱冬春":美酒佳酿欢娱冬春。
"薄德中见捐":德性浅薄中道被弃,
# 薄德中见捐:李白自喻,谦谓。中,帝王所都为“中”,此指唐都长安。见,此为谒见、晋见。捐,即捐献。此二句是谓李白曾至长安谒见玄宗献赋之事。
"忽之如遗尘":轻蔑忽视如同遗弃尘土。
"英豪未豹变":英豪之人难逢时运地位未变,
# 豹变:《周易·革卦》:“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文选》卷五四刘孝标《辨命论》:“视彭(越)韩(信)之豹变,谓鸷致人杰。”此喻人之地位转变,由贫贱而显贵。
"自古多艰辛":自古以来多有艰辛。
"他人纵以疏":纵然他人对我疏又远,
"君意宜独亲":唯有您应该对我愈发亲近。
"奈何成离居":为了什么如今离居相分,
# 离居:离开居处,流离失所。语出《尚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孔颖达疏:“播荡分析,离其居宅,无安定之极。”离居还有“散处”分居的意思,谓人各处所在。《左传·文公十六年》:“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按李白诗云“奈何成离居,相去复几许?”揣之,此“离居”应为离家出行之意,拟李白作此诗时,或有再度离家的打算。
"相去复几许":此一相别又要经历多少时日?
"飘风吹云霓":无常之风吹挑恶气云黑,
# 飘风:《楚辞·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王逸注曰:“回风为飘。飘风,无常之风。以兴邪恶之象也。……云霓,恶气,以喻佞人。”
"蔽目不得语":掩蔽眼目不可得语。
"投珠冀相报":投人明珠期望有所报答,
# 投珠冀相报:《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注释:“‘投珠’二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从狱中上书曰:‘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壁,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旁视曰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此解似嫌与李白《陈情赠友人》诗之文义不符。按李白诗云“投珠冀相(一作有)报”来理解,“投珠”的意思当为“投珠报玉”或“投桃报李”。《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薛据《古兴》诗:“投珠恐见疑,抱玉但垂泣。道在君不举,功成叹何及。”由此可知,“投珠”即为向亲朋或长官送赠礼物。按剑,一般应解释为以手按握剑柄或佩剑。如李白诗“按剑清八极”、按剑心飞扬”是也。有时或喻与对方怀有敌意。如王维诗《酌酒裴迪》:“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之“犹按剑”即含此意。细读李白《陈情赠
"按剑恐相距":人不理解按剑而恐推而拒之。
"所思采芳兰":心有所思采集一把芳兰,
# 所思采芳兰:采芳兰:《乐府·采兰歌》:“采芳兰兮以赠君子,君子不见兮惆怅如此。”苏颋《送贾起居奉使入洛取图书因便拜觐》:“遗文征阙简,还思采芳兰。”“采芳兰”,喻作诗文。荆渚:“荆”,胡本作“修”。“荆渚”,可释为荆楚一带的洲渚;然“修渚”则无可释,甚而不讲。按通行李白集是诗为:“所思采芳兰,欲赠隔荆(修)渚。”此殊与文义不通。可以试问,李白与其这位友人为“共井比邻”,之间有何“荆楚的洲渚”相隔?窃以为,“荆渚”与“修渚”而者皆误。“渚”与“堵”字形相近,极易相淆而出讹。此诗中的“渚”字本当为堵。所谓的“荆渚”实为荆堵。“堵”者,墙也,如“观者如堵”之“堵”,即意为观者如墙是也。兹将“荆渚”改正为荆堵,乃意谓篱墙;若改为修堵,则意谓高墙,二者与诗皆通。按改正后,这两句诗当为“
"欲赠隔荆渚":欲有所赠还远隔着荆渚。
# 荆:一作修。
"沉忧心若醉":沉郁烦闷我心如醉,
# 沉忧:《文选》卷三陆机《拟行行重行行》:“伫立想万里,沉忧萃我心。”张铣注:“沉,深也。”《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积恨泪如雨":恨积于胸我泪又如雨。
# 泪如雨:曹操《善哉行》:“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愿假东壁辉":愿借东壁之居那点蜡炬光辉,
# 愿假东壁辉:典出《列女传·辩通传》:“齐女徐吾者,齐东海上贫妇人也。与邻妇李吾之属会烛相与夜续。徐吾最贫而烛数不属。李吾谓其属曰:‘徐吾烛数不属,请无与夜。’徐吾曰:‘是何言与?妾以贫,烛不属之故。起常先,息常后,洒扫陈席以待来者,自与蔽薄,坐常处下,凡为贫,烛不能属故也。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馀光,不使贫女得蒙见爱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于妾,不亦可乎?’李吾不能应,遂复与夜,终无后言。”此二句是李白以贫女徐吾自喻,以求借邻友之光,而承邻友之惠也。
"余光照贫女":让那余光照我这个贫贱的织女。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陈情赠友人》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古体诗。诗中诗人向友人倾诉自身被人陷害的遭遇,借典故阐述交友之道,表达不应因友人贫困而不善待的观点。开篇可能讲述自身困境,借典故如“管鲍之交”之类,体现对真挚友情的期许,希望友人理解自己,莫因一时境遇而改变情谊,展现诗人对友情的看重与对被误解、遭困境的无奈,全诗语言古朴凝重,借典故让情感表达更形象。
2. 分段赏析
《陈情赠友人》前八句:以典明志,彰显重义。开篇诗人运用延陵季子挂剑的典故。春秋时期,延陵季子出使中原诸国,途经徐国,徐君对他的宝剑心生喜爱,季子虽未明言,但心中已暗许。待季子返回时,徐君已去世,季子便将宝剑挂于徐君墓旁的树上。李白借此表明自己如同延陵季子,对待友情重诺重义,这种情义万古流芳,能让懦夫受到感动,让壮士受到激励,凸显出诗人对高尚友情的推崇和自身重情重义的品格。中间二十句:倾诉遭际,感慨世态。诗人先表明自己交友真诚重诺,公侯权贵根本不值得钦慕,凸显其对友情的看重。接着倾诉自己的遭遇,在乱世中,贤能之人往往遭群小嫉妒,自己就像落入陷阱的猛虎、陷入困境的壮士。他渴望在急难时能有真正的相知,但又担心真心付出会换来欺瞒。诗中批判了小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丑恶行径,以及社会上厌恶正直、喜好阿谀的不良风气。后十六句:思念友人,期冀归隐。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抬头望天,思念友人,渴望与友人相见。他甚至设想第二天就拂衣而去,与海鸥为伴,远离尘世。感慨自己因“薄德”被人抛弃,如同尘埃被轻易忽略。诗人安慰友人,自古以来英雄豪杰成长都充满艰辛,且在乱世中大家命运相连。劝告友人保持高洁的节操,不要被世俗的流言蜚语影响。最后,诗人描绘了一幅归隐白鹅岭的美好画面,风吹松桂飘香,日光下烟雾清冷,他愿永远坐在石上,像严子陵一样垂钓,还表示自己与山中友人志同道合,期待能与友人一同归隐,享受宁静自由的生活,体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超脱。
# 全诗情真意切,沉郁悲怆,加以行文古朴凝重,读来动人心魄。此亦足见诗人的心襟和气度。
现代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杨安仑《李白诗歌赏析集》
上一篇:唐·卢仝《与马异结交诗》
下一篇:唐·张乔《滕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