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辞京华":遥远地辞别京城长安,
# 辞京华:指诗人二十岁时四游长安,失意东归之事。
"辛勤异乡县":在异乡的郡县辛勤为官。
# 异乡县:指诗人长期客居梁宋。
"登高俯沧海":登上高处俯瞰苍茫大海,
"回首泪如霰":回首往事泪水如雪花般纷飞。
# 霰:介于雨和雪之间的小冰粒。
"同人久离别":志同道合的友人长久离别,
"失路还相见":在失意之时又再次相见。
# 失路:不得志。
"薛侯怀直道":薛侯心怀正直之道,
# 直道::犹正道。指确当的道理、准则。时选:当时的选拔。据《唐才子传》卷二:“薛据开元十九年王维榜进士。天宝六载又中风雅古调科。”
"德业应时选":品德和才学应合时世的选择。
"蔡子负清才":蔡子身负清高的才华,
"当年擢宾荐":当年被推荐选拔为宾客。
# 宾荐:举荐。引申为科举。,当年: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孙诒让《墨子间诂》:“王云:‘当年,壮年也。当有盛壮之义。”
"韩公有奇节":韩公具有奇特的节操,
"词赋凌群彦":词赋才华超越众多贤才。
"读书嵩岑间":曾在嵩山之中勤奋读书,
"作吏沧海甸":如今在海滨之地担任官吏。
"伊余寡栖托":我生平缺少可以依托的归宿,
# 栖托:寄托,安身。
"感激多愠见":心中感激却常显露愠怒之情。
# 愠见:见到让人愤愤不平的事。《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纵诞非尔情":放纵放诞并非你们的性情,
# 纵诞:恣肆放诞。
"飘沦任疵贱":漂泊沦落中任凭他人轻视卑贱。
# 疵贱:卑贱。,飘沦:飘泊沦落。
"忽枉琼瑶作":忽然收到你们如琼瑶般珍贵的诗作,
# 琼瑶:美玉。比喻美好的诗文。
"乃深平生眷":才深知平生的眷念之情。
"始谓吾道存":起初以为我们的大道依然存在,
"终嗟客游倦":最终却感叹客游生涯的疲倦。
"归心无昼夜":归乡之心不分昼夜地急切,
"别事除言宴":离别之事除了宴饮之言再无他谈。
# 言宴:言谈说笑,谈笑欢乐。语出《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复值凉风时":又正值凉风萧瑟的时节,
"苍茫夏云变":苍茫的夏云也开始变幻万千。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1. 分段赏析
诗的前四句“迢递辞京华,辛勤异乡县。登高俯沧海,回首泪如霰。”描绘了诗人离别京城,在异乡辛勤为官,登高望远时的悲伤情绪。这里“泪如霰”用了比喻,表现出诗人的伤感。接下来四句“同人久离别,失路还相见。薛侯怀直道,德业应时选。”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开始介绍薛三的正直和才德,这里“应时选”说明薛三符合时势的选拔,带有赞美之意。“蔡子负清才,当年擢宾荐。韩公有奇节,词赋凌群彦。”这四句分别评价蔡大和韩十四,蔡大以清才被推荐,韩十四则有奇节,词赋出众。这里用了对仗,结构工整,突出友人的才华。接下来“读书嵩岑间,作吏沧海甸。”写韩十四的经历,从嵩岑读书到海滨为官,空间转换,暗示其仕途的变化。“伊余寡栖托,感激多愠见。纵诞非尔情,飘沦任疵贱。”这里诗人自叙身世,感慨自己漂泊无依,虽感激友人,但常有愠怒之情,可能是对现状的不满。“纵诞非尔情”则是说友人并非放纵之人,却也漂泊沦落,表达同情。“忽枉琼瑶作,乃深平生眷。始谓吾道存,终嗟客游倦。”收到友人的诗作,深感眷念,原本以为大道尚存,却最终厌倦客游,流露出归心。“归心无昼夜,别事除言宴。”直接表达归心似箭,除了宴饮离别之事,其他都不在意。最后两句“复值凉风时,苍茫夏云变。”以景结情,凉风夏云的变化,暗示时节变迁,可能象征人生的无常和离别后的苍茫感。这里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