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浏览量:2
zhǔ
rán
dòu
dòu
zài
zhōng
běn
shì
tóng
gēn
shēng
xiāng
jiān
tài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逐句剖析

"煮豆燃豆萁":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

# 萁:豆梗,豆茎,晒干后用作柴火烧。,燃:燃烧。

"豆在釜中泣":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 泣:小声哭。,釜:古代的一种锅。

"本是同根生":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 本:原本,本来。

"相煎何太急":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 何:何必。,煎:煎熬,比喻迫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曹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据传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最早见于《世说新语》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由《三国演义》改编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该诗以煮豆燃萁这一日常现象为喻,描绘了兄弟间残酷相逼的情景,表达了曹植对曹丕迫害的强烈不满,以及自身处境艰难的愤懑。写作手法上,运用比兴,以豆和萁比喻同胞兄弟,生动形象;语言浅白,却寓意深刻。分段来看,前两句描述煮豆燃萁画面,渲染悲伤氛围;后两句质问兄弟相煎何急,点明主旨。此诗凭借贴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在文学史上展现了曹植的才华,对研究建安文学及兄弟情谊题材的创作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七步诗》此诗由曹植所作。六句体最早载于《世说新语》,四句体最早见于《文选》李善注引《世说》。黄初元年(220),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曹丕称帝,史称魏文帝。 争封太子的经历让曹丕对曹植心怀芥蒂。称帝后,他忌惮曹植的学识与政治志向,担忧其威胁皇位,便欲除之。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曹植明白哥哥意在陷害,却无从开脱,于极度悲愤中七步成诗。《世说新语》作者距曹魏时代较近,所述有一定依据,且书中引《魏志》称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以《登铜雀台赋》考验他,曹植援笔立成,文采斐然,因此曹植七步成诗具备可能性。然而,作家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进行如此残暴又儿戏的举动。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不会以这种笨拙方式刁难。他推测这首诗可能确为曹植所作,但创作时的戏剧性场面或为后人虚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讽喻诗。描绘了煮豆燃萁的场景,以豆和萁比喻兄弟,体现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相残的痛心、对自身艰难处境的愤懑以及对曹丕迫害的不满。借煮豆燃萁景象,写出了对兄弟相残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比喻: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3. 分段赏析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诗人描绘出煮豆时豆萁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的画面。这里,曹植以“豆”自比,“泣”字生动地展现出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而“豆萁”则暗指曹丕等迫害他的人,形象地写出兄弟相逼的残酷,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那种无奈与悲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前面比喻的基础上,诗人直接发出质问。强调豆子和豆萁本是同根所生,就如同兄弟本是同出一源,为何要如此急迫地互相残害。这两句将诗人内心的悲愤推向高潮,既是对曹丕行为的严厉质问,也表达了对兄弟相残的痛心疾首,引发人们对兄弟情谊和权力斗争的深刻思考。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借箕豆相煎作比,对曹丕残害自己及众兄弟的行径予以控诉。言辞委婉且深沉,在讥讽之中又隐含着提醒与规劝。这既彰显出曹植的聪慧机敏,又揭露了曹丕手足相残的冷酷无情。诚然,该诗风格与曹植其他诗作有所不同,因其为应急而作,故而未在语言雕琢与意象营造上过多着墨。但它凭借精妙恰当的比喻、清晰深刻的寓意,博得千百年来读者的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曹子建七步诗,世传“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其工拙浅深,必有以辨之者。

宋佚名《漫叟诗话》

# 子建乐府《怨歌行》比《七哀》多十二句,然《七哀》妍至雅洁,似胜《怨诗》。《七步诗》四句者,词意简完,然不若六句之有态。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

# 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

近代郭沫若《论曹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支遁《咏怀诗五首 其一》

下一篇:魏晋·佚名《晋四厢乐歌三首 其一 王公上寿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