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贤人清且廉":杜陵贤士清正廉洁,
# 杜陵:在长安东南二十里。
"东溪卜筑岁将淹":在东溪筑屋已经多年。
# 卜筑:择地建筑。,溪:同谿。
"宅近青山同谢脁":宅地如谢脁一样靠近青山,
# 青山:在当涂县东南三十里。齐时宣城太守谢脁筑室于山南,绝顶有谢公池。唐天宝间改为谢公山。
"门垂碧柳似陶潜":门垂碧柳,又像那陶潜。
"好鸟迎春歌后院":美丽的鸟儿在后院唱着迎春的欢歌,
"飞花送酒舞前檐":落花伴着酒香在前庭飞旋。
"客到但知留一醉":有客到来,就让他开怀一醉,
"盘中只有水晶盐":盘中菜肴,只有水精盐。
# 水晶盐:胡中白盐,产于山崖,映日光明如精。胡人以供国厨,名君王盐,亦名玉华盐。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题东溪公幽居》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围绕“清”“廉”两字为主线,通过对东溪公幽居的描写,以及用谢朓、陶潜来比喻东溪公,表达了李白对杜陵贤士清正廉洁、高雅脱俗品质的敬佩之情,同时也肯定了东溪公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借南朝齐诗人谢朓和东晋诗人陶潜的高尚品格来喻杜陵贤人。谢朓诗歌影响了唐代诗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陶醉过无数人,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高洁、安贫乐道之士。将杜陵贤人与之对比,更突出了杜陵贤人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生情怀,使读者对杜陵贤人的品质有更直观、深刻的理解。象征:诗人将“飞花”拟人化,飘舞的花朵“送酒”为来客喝酒助兴。这里的“飞花”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更象征着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欢迎,以及主客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同时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浪漫、灵动的色彩。直抒胸臆:开头两句“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直接点明杜陵贤人清正廉洁的品质以及其隐居东溪的时间之久,开门见山地提出对象及其主要品质,毫不拖泥带水,使读者一开始就能清晰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基调。这种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杜陵贤人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础。
3. 分段赏析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讲述杜陵贤士清正廉洁、东溪卜筑终老的淡泊人生。其中,“卜筑”强调了东溪公隐居的决心,寓意出东溪公的人品及其决意在此过清贫的生活。“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青山环绕,绿柳低垂,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此处借南朝齐诗人谢朓和东晋诗人陶潜来进一步丰富诗歌内涵。谢朓以山水诗见长,他的诗歌对唐代诗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诗句常描绘自然美景,这与杜陵贤人居所依傍青山的景色相呼应;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田园生活场景为后人所熟知和向往,用“门垂碧柳似陶潜”类比,使读者联想到陶潜那种超脱尘世、恬静自然的田园生活“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描绘出一幅鸟儿后院飞翔高歌、是飞花落絮送酒的艳丽景色,更是突显出《题东溪公幽居》中的“幽”字,幽僻之处、深而幽静。与此同时,诗人将“飞花”拟人化,飘舞的花朵“送酒”为来客喝酒助兴,以此营造热烈氛围,暗示了主人对客人的真诚。“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客到但知留一醉”描绘了主人热情好客,尽力款待来客,体现出杜陵贤人的纯朴善良与热情好客之情。“盘中只有水晶盐”看似简单的描述,实则蕴含深意。盘中仅放水晶盐,暗示着没有丰富的菜蔬相伴,这一细节与前面所描绘的清贫生活环境相呼应,再次体现东溪公生活的简朴清贫,进一步突出他“清且廉”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呼应了开头对其清廉品质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杜陵贤人这种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清正廉洁生活方式的赞美与敬仰之情,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清”“廉”为脉络,借谢脁、陶潜喻杜陵贤人东溪公,运用情景交融之法,彰显其清正廉洁、高雅脱俗之质,亦对其淡泊明志之情予以肯定。
# 前解,写东溪有卜筑之志。后解,则写东溪公之来,而羡其清廉。
清王尧衢《唐诗合解笺注》
# 又有律诗,取第一句,分作前后解,如此“清”“廉”二字即是也。前四句诗的前解,写东溪公清,要看其“岁将淹”三字。夫人之于世间,诚非一眼亲见朝衣涂炭,即未有不数数然者也。今东溪公,诚不知其行年几何,然其卜筑如彼,即知立志如此,殆于决意不肯复来也。三四,正画东溪卜筑,“岁”,余年也;“淹”待死也。言特卜筑以待死于其中也。末四句诗的后解,写东溪公廉。廉,训稜角峭厉也。言东溪虽弃世,世不弃东溪。然则此时又当作何处置?曰:今日诸公,奈何复溷我为?若有到者,我但与之一醉而已。客才到也,但知只一法也,一醉毋多言也。五六,鸟当歌、花当舞者,借之以为进酒之先容也。末句,又表公本赤贫,谁爱杯杓?只图来人不得开口。写其棱角峭厉,至于如此也。前解清以持己,后解廉以待人。
清金圣叹《金圣叹评唐诗全编》
# 犹存浑气。
宋严羽《严羽集》
上一篇:唐·李咸用《闻泉》
下一篇:唐·方干《送从兄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