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i
qíng
chǔ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jūn
lái
yuàn
ér
yín
yún
yáng
yuǎn
shān
绿
shuǐ
zhī
chén
chén
liú
xiāng
rǎn
xiù
bèi
qǐn
chóu
rén
xīn
zháo
chí
qīng
lóu
huǎng
ruò
kōng
ér
yóu
yún
shēn
què
chóu
chàng
ér
huái
怀
yōu
shǐ
使
qīng
niǎo
xián
shū
hèn
宿
shāng
qíng
ér
jué
mèng
suī
wǎng
ér
jiāo
shū
héng
liú
ér
cháng
jiē
zhé
fāng
zhōu
zhī
yáo
huá
sòng
fēi
niǎo
yuàn
yáng
zhī
西
xié
yuàn
wéi
lián
gēn
tóng
zhī
qiū
cǎo
zuò
fēi
kōng
zhī
luò
huā

译文

你不来啊,让我思绪千万,你一去云中阳台就不返,远隔巫山千重浪。绣被丝衾上染满了你的体香,夜晚睡觉时总让心愁肠断。次日清晨早起,骑上骏马就朝青楼奔驰,心中恍若空虚且行动迟疑不决。我们深隔浮云啊不能相见聊天,惆怅不尽啊满怀忧郁。想请青鸟给你捎信,别离独居的滋味真难受。天公为何如此无情?而使我们云雨断绝,只见你泪流满面,连连叹息,在长满芳草的水中小洲上折下美丽的花。你却目送远去的飞鸟,望着西去的夕阳哀怨不断。我宁愿与你一同死去,就像那连根同死的青草,不去做飘忽不定的落花。

逐句剖析

"君不来兮":你不来啊,

"徒蓄怨积思而孤吟":让我思绪千万,

"云阳一去已远":你一去云中阳台就不返,

"隔巫山绿水之沉沉":远隔巫山千重浪。

"留余香兮染绣被":绣被丝衾上染满了你的体香,

"夜欲寝兮愁人心":夜晚睡觉时总让心愁肠断。

"朝驰余马于青楼":次日清晨早起,骑上骏马就朝青楼奔驰,

"怳若空而夷犹":心中恍若空虚且行动迟疑不决。

"浮云深兮不得语":我们深隔浮云啊不能相见聊天,

"却惆怅而怀忧":惆怅不尽啊满怀忧郁。

"使青鸟兮衔书":想请青鸟给你捎信,

"恨独宿兮伤离居":别离独居的滋味真难受。

"何无情而雨绝":天公为何如此无情?

"梦虽往而交疏":而使我们云雨断绝,

"横流涕而长嗟":只见你泪流满面,连连叹息,

"折芳洲之瑶华":在长满芳草的水中小洲上折下美丽的花。

"送飞鸟以极目":你却目送远去的飞鸟,

"怨夕阳之西斜":望着西去的夕阳哀怨不断。

"愿为连根同死之秋草":我宁愿与你一同死去,就像那连根同死的青草,

"不作飞空之落花":不去做飘忽不定的落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代寄情楚词体》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骚体诗。此诗以深情笔触悼念亡妻许氏夫人,同时借悼亡之痛抒发自身壮志未酬、仕途失意的悲慨。全诗以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为依托,通过“君不来兮徒蓄怨,心相忆兮意难传”等句,将对亡妻的思念与人生失意交织,形成沉郁顿挫的抒情基调。开篇以“君不来兮徒蓄怨”直抒胸臆,中间以“云卷云舒”等意象隐喻命运无常,结尾“长叹息兮气结不能言”将情感推向高潮。诗风兼具楚辞的浪漫瑰丽与李白特有的豪放率真,既展现了夫妻间的真挚情感,又暗含对政治理想破灭的深沉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诗,作为情感的细腻载体,常常蕴含着无尽幽微之意。追本溯源,其含蓄表意的风格或许与西汉董仲舒、东汉何休所倡导的“公羊学”息息相关,“公羊学”专注于挖掘《春秋》中的“微言大义”,从那时起,诗便开启了以隐晦笔触表意的先河;又或许直接导源于《春秋》本身,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形成了最忌浅白直露的特性。尤其是当诗作涉及政治风云、个人抱负这些宏大深沉的主题时,诗人们更是惯于将心声隐喻于香草美人、幽人怨妇的意象之中,这一传统,大抵也是受屈原楚辞的影响,自楚辞滥觞后得以延续。 就连诗仙李白,这位被赞誉为“此天上谪仙人也”的豪迈之才,也难以超脱这一文学传统的规制。身处盛唐,李白周身洋溢着那个时代文人特有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内心怀揣着恢宏壮阔的功业抱负,诚如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所袒露的那般:“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是他毕生最为执着坚守的人生信念。然而,现实却与理想背道而驰,仕途之路布满荆棘,他一生多有寄人篱下、漂泊不定之感。从《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中的诗句“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便能深切感受到他内心的悲哀,那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落寞。而《代寄情楚词体》同样也是李白将一腔幽情寄托于文字的力作,在这首诗里,他借由楚辞的风格与形式,抒发着自己被现实压抑的抱负与深沉的哀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代寄情楚词体》乃唐代诗仙李白所创的骚体诗,学界普遍推测,此诗是他为许氏夫人写的悼亡之作。诗中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与此同时,诗里还潜藏着李白壮志难酬的悲哀,仕途的不顺让他将满心怅惘融入其中,使这首诗别具一番深沉韵味。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君不来兮,徒蓄怨积思而孤吟”。云阳一去已远,隔巫山渌水之沉沉。起笔便直抒胸臆,以沉痛的口吻倾诉对所思之人的苦苦期盼。借景抒情:“留余香兮染绣被”从室外的遥思转入室内的情境,绣被上残留的香气,本应是温馨的象征,此刻却成了撩拨愁绪的引子。

3. 分段赏析

“君不来兮,徒蓄怨积思而孤吟。云阳一去已远,隔巫山渌水之沉沉。”起笔便直抒胸臆,以沉痛的口吻倾诉对所思之人的苦苦期盼。一个“徒”字,尽显无奈与落寞,因思念之人久久不来,只能任由哀怨与情思在心中堆积,形单影只地独自沉吟。“云阳”“巫山渌水”,化用巫山云雨的典故,既点明两人相隔遥远,又给这份思念蒙上了一层浪漫而哀愁的色彩,仿佛那悠悠渌水,成了不可逾越的情感鸿沟,暗示着相聚之难,拉开了全诗愁绪绵绵的序幕。“留余香兮染绣被,夜欲寝兮愁人心。”从室外的遥思转入室内的情境,绣被上残留的香气,本应是温馨的象征,此刻却成了撩拨愁绪的引子。在静谧的夜晚,欲就寝休息时,这香气勾起了对往昔相处时光的回忆,使得愁绪愈发浓烈,满心都是思念的煎熬,难以入眠,将无形的愁思具象化,通过嗅觉感官强化了情感的表达。“朝驰余马于青楼,怳若空而夷犹。”白昼时分,诗人骑马出游,来到青楼之地,然而心不在焉。“怳若空”形象地描绘出他精神恍惚的状态,仿佛灵魂出窍,周遭的热闹繁华皆与己无关,只是在街头漫无目的地徘徊犹豫。看似简单的出游场景,实则反映出内心因思念而产生的空虚与迷茫,与前文夜晚的愁苦相呼应,展现出相思之苦不分昼夜地纠缠。“浮云深兮不得语,却惆怅而怀忧。”抬眼望去,天空中浮云层层叠叠,厚重深沉,恰似自己与所思之人之间无法穿透的阻碍。想要倾诉衷肠,却被这浮云相隔,无法传递言语,只能满心惆怅,黯然神伤。以浮云为意象,既拓展了诗歌的空间感,又借自然之景巧妙地隐喻了沟通的困境,进一步深化了相思的无奈与忧伤。“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陷入绝望的诗人幻想借助神话中的青鸟来传递书信,向远方的爱人诉说衷肠。可即便如此,现实中独宿的孤寂依旧刺痛内心,“恨”与“伤”直白地宣泄出因离别而独居的痛苦,一幻想一现实,强烈的对比凸显出思念与孤独的双重折磨,明知希望渺茫,却仍心存期待,令人动容。“何无情而雨绝,梦虽往而交疏。横流涕而长嗟,折芳洲之瑶华。”责问上天为何如此无情,让彼此的联系如雨水断绝,难以接续。即便在梦中能去往对方身边,可醒来后却感觉愈发疏远,这种梦境与现实的落差令人心碎。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涕泪横流,长声叹息,只能折下芳洲上美丽的瑶华,聊以寄托情思。此处将情感的抒发推向高潮,运用反问、对比,配合动作描写,全方位展现出伤心欲绝的心境。“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诗人痴痴地望着远去的飞鸟,目光追随直至尽头,似乎想让鸟儿带去自己的思念,可鸟儿渐飞渐远,徒留自己。此时,夕阳西斜,余晖洒下,这本是寻常的自然景象,在诗人眼中却满是哀愁,它象征着时光流逝,而思念无果,希望也随着夕阳一同黯淡,给全诗笼罩上一层凄美、落寞的暮色。“愿为连根同死之秋草,不作飞空之落花。”结尾处,诗人以决绝而深情的誓言收束全诗。宁愿成为连根同死的秋草,相互依偎,不离不弃,也不愿像那飘零在空中的落花,无依无靠,四处散落。通过对比秋草与落花的命运,鲜明地表达出对爱情的忠贞坚守,生死与共的决心,即便面临分离与苦难,这份深情至死不渝,为全诗的相思苦情画上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句号,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郊《去妇》

下一篇:唐·杜牧《忆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