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风淅沥飞严霜":萧瑟的秋风里飘飞着严霜,
# 严霜:寒霜。,淅沥:风声。,凄风:指秋风。
"苍鹰上击翻曙光":雄鹰展翅直上九霄迎接那曙光。
# 曙光:黎明的阳光。唐太宗《除夜》诗:“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翻:飞翔。
"云披雾裂虹霓断":铁翅冲破云雾,斩断长虹,
# 虹霓:彩虹。,裂:冲破。,披:分开。
"霹雳掣电捎平冈":挟带着雷电掠过平旷的山岗。
# 捎:掠过。,掣:闪电。,霹雳:响雷,震雷。汉枚乘《七发》:“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砉然劲翮翦荆棘":忽然俯冲下来,披荆斩棘,
# 劲翮:强劲有力的翅膀。,砉然:象声词。这里指鹰俯冲时发出的响声。砉:霍虢切。
"下攫狐兔腾苍茫":抓起狐狸与兔子又重回九天之上。
# 苍茫:指天空。,攫:抓取。
"爪毛吻血百鸟逝":利爪存毛,钢喙沾血,百鸟纷纷躲藏,
# 百鸟逝:各种鸟都逃避躲藏起来。,吻血:嘴上沾着血。,爪毛:爪上带着毛。
"独立四顾时激昂":雄鹰环顾四周,无人能敌,不禁慷慨激昂。
# 激昂:心情振奋,气概昂扬。,独立:单独站立。《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炎风溽暑忽然至":不料湿热的夏天骤然而至,
# 炎风溽暑:盛夏又湿又热的气候。
"羽翼脱落自摧藏":抱病的雄鹰羽毛尽脱,元气大伤。
# 摧藏:摧伤,挫伤。汉王昭君《怨诗》:“离宫绝旷,身体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草丛中的狐狸与老鼠居然也敢乘人之危当面骚扰,
# 为患:形成危险、灾祸。
"一夕十顾惊且伤":一夜之中挑衅不断,令人寝食难安。
# 一夕十顾:一夜之间多次张望。
"但愿清商复为假":雄鹰只愿凭借下一个天高气爽的秋季,
# 假:凭借。,清商:清秋。
"拔去万累云间翔":挣脱重重枷锁再上万里云间。
# 云间:指天上。南朝梁刘孝威《斗鸡篇》:“愿赐淮南药,一使云间翔。”,万累:各种束缚。一作“万里”。,拔去:摆脱。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笼鹰词》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通过笼中雄鹰的命运起伏,暗喻作者的政治遭遇,刚烈悲怆,抒发了作者当年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时的豪情壮志,以及失败后遭到迫害摧残的悲愤,渴望有朝一日能冲出樊笼,展翅高飞,实现其宏伟抱负。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以笼中苍鹰自喻,“苍鹰上击翻曙光”喻革新壮志,“羽翼脱落”指贬谪摧折,借鹰写人,暗含政治抗争。对比:前半段“霹雳掣电”“腾苍茫”写雄鹰叱咤风云,后半段“一夕十顾惊且伤”转写困顿惶惑,突显命运巨变。细节描写:“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回顾时激昂。”这两句通过动静对照凸显苍鹰威仪,前句以“爪羽凝腥”的厮杀特写与“百鸟惊逃”的群体反应构成血腥张力;后句定格“昂首环视”的孤傲剪影,染血的利爪与灼灼目光形成触目惊心的视觉焦点。特写镜头从血腥现场抽离,却在静态凝望中积蓄着未褪的斗志,恰似剑归鞘时犹存的锋芒震颤。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八句为前半部分,生动描绘苍鹰搏击长空、叱咤风云的雄姿。开篇“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以寒风凛冽、严霜纷飞的肃杀之景为背景,凸显苍鹰不畏严寒、迎着曙光展翅上飞、直破云天的勇猛气势。“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两句,在冷色调的环境描写中融入“虹霓”“霹雳”等意象,既延续了环境的冷峻感,又增添了如闪电划破天际般的强烈动感,使画面层次更为丰富。“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以简练粗放的笔触,刻画苍鹰的矫捷行动:强劲的翅膀如利刃般剪开荆棘,迅猛俯冲捕获狐兔,腾跃于苍茫天地间,“剪”“攫”二字刚劲有力,尽显苍鹰的凌厉与所向披靡。“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则聚焦于苍鹰的神态特写,爪子沾毛、嘴角带血,百鸟惊散,而它独立环顾,神情激昂,气宇轩昂。此处的“荆棘”“狐兔”等意象,既贴合自然环境描写,也暗含对现实中敌对势力的隐喻,赋予诗句更深的政治寓意。诗的末六句为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写苍鹰遭遇突变,陷入困厄惶恐的境地。“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以季节由冬入夏的急剧变化,暗喻政局的突变,而苍鹰羽翼脱落、自我躲藏,正是诗人自身遭受迫害、处境艰难的写照。“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以草间狸鼠肆虐为患,比喻身边小人的刁难与迫害,苍鹰一夜之间多次回望,惊恐哀伤,生动展现出诗人被贬后如落难之鹰般的困顿与愤懑。柳宗元被贬谪后,历经流放禁锢之苦,此处以鹰自喻,将自身的悲惨境遇与苍鹰的遭遇紧密相连,贴切而自然。诗的结尾“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清商”代指秋风,诗人期盼借助秋风的力量,摆脱重重束缚,重新翱翔于云间,直白地抒发了渴望摆脱困境、重新施展抱负的急切心情,这与他在书信中多次表达的希望被起用的情感相呼应,展现了诗人虽处逆境却未失志向的内心世界。
4. 作品点评
金元好问评柳诗云:“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此评正契合《笼鹰词》之精神。诗中“霹雳掣电”的雄鹰搏击与“羽翼摧藏”的困顿惶惑,构成冰火两重天的命运跌宕,恰似朱弦拂动时迸发的深沉回响。动词如“剪”荆棘、“攫”狐兔,如刀劈斧凿,道尽永贞革新时的果决锐气;“炎风摧羽”“草中惊惶”的诡谲意象,则将贬谪之痛凝成血色暗符。结尾“拔去万累”的冲天一啸,在极尽压抑后陡然振起,恰似古琴余韵里深藏的“寂寞心”——看似写鹰,字字皆是失意志士的无声呐喊。这种托物不言尽、寄意弦指间的笔法,正是柳诗“弦外遗音”的有力体现。
# 柳宗元的诗大都遵循了“怨而不怒”的诗教传统,《笼鹰词》却冲破了这一束缚,刻划了苍鹰上击苍穹、下攫狐兔的英勇无畏的形象,怨而怒,发出一声声出自肺腑的战斗呐喊。
现代吕国康
上一篇:唐·王建《汴路水驿》
下一篇:唐·刘禹锡《平蔡州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