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wàng
西
yuán
zhí
yuè
shàng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2
jué
wén
fán
zhuì
kāi
lín
西
yuán
hán
yuè
shàng
dōng
lǐng
líng
líng
shū
zhú
gēn
shí
quán
yuǎn
xiǎng​
shān
niǎo
shí
xuān
yíng
suì
zhì
dàn
jiāng
yán

译文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逐句剖析

"觉闻繁露坠":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

# 繁露:浓重的露水。,觉:睡醒。

"开户临西园":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

# 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临:面对。

"寒月上东岭":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

# 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泠泠疏竹根":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石泉远逾响":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

# 逾:更加。

"山鸟时一喧":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 时一喧:不时叫一声。

"倚楹遂至旦":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

# 旦:天明、天亮。,楹:房屋的柱子。,倚:斜靠着。

"寂寞将何言":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 寂: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的五言古诗。全诗以夜半醒来的听觉体验为线索,通过“繁露坠”“寒月升”“石泉响”等动态意象,反衬永州西园的空寂。诗人运用以动衬静、通感等手法,将自然声响与主观心绪交融,尾联“倚楹至旦”的无声沉思,将贬谪生涯的孤苦推向极致。此诗语言凝练,即景寓情,历代评家赞其“构思新巧”,其表面寄情山水,实则暗藏“迁谪郁悒”的复杂心绪,展现了柳宗元贬谪诗中“以景写心”的典型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创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的第六年(810年),时值其政治生涯的低谷期。此前,他因参与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失败,于805年被贬为永州司马,成为受地方监视的“罪臣”。永州十年间,他经历了居无定所(曾寄居龙兴寺)、丧母丧女、火灾毁宅等连番打击,身心饱受摧折。至元和五年,虽购置冉溪畔土地经营菜园,表面“甘为永州民”,实则仍深陷政治抱负破灭的苦闷中。 此诗具体作于深秋夜半,柳宗元因梦醒难眠,敏锐捕捉到露珠坠地、泠泠泉声等细微声响,遂推门步入西园。寒月、疏竹、石泉、鸟鸣等意象构成的清冷图景,实为诗人以“以声衬寂”手法反衬谪居环境的空旷孤寂。结尾“倚楹至旦”的枯坐形象与“寂寞将何言”的喟叹,既是对朝廷遗弃、亲友离散的痛楚,也是对革新失败后“万受摈弃”却难改初心的复杂心迹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即事感怀的谪居诗。全诗以夜半西园的幽寂之景为载体,通过“露坠”“泉响”“鸟喧”等细微声响的捕捉,以动衬静,勾勒出寒月穿竹、石泉泠泠的冷寂意境。诗中表面寄情山水,实则借“倚楹至旦”的彻夜沉思与“寂寞将何言”的喟叹,揭露了诗人贬谪永州期间难以排遣的孤苦与精神困境

2. 写作手法

​​以动衬静:诗人通过捕捉“露坠”“泉响”“鸟喧”等细微声响,反衬谪居环境的空旷与孤寂。如“石泉远逾响”中,泉水声因距离遥远反而愈加清晰,凸显四野的静谧;山鸟偶鸣打破岑寂,既强化夜的深沉,又以短暂声响映射出长久的冷清。直抒胸臆​​:尾联“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直白点出“寂寞”心境,与前三联的含蓄写景形成对比,以无言胜有言的凝滞感收束全诗,强化了郁悒难言的复杂情感。通感:将听觉等感官感受互通,“泉响”“鸟喧”从听觉角度表达,使描写更具独特韵味。

3. 分段赏析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首联“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以“闻”字突出听觉,借露珠滴落的细微声响反衬深夜寂静,暗示诗人贬谪中的孤独感;“开户”动作将视角从室内失眠场景引向西园月夜。颔联“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融合视听,“寒月”的视觉冷感与“泠泠”的听觉清响相互映衬,疏竹间月光洒落,营造空灵意境,“寒”字体现异乡漂泊的凄清。颈联“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以泉水声随距离越发明亮的反差、山鸟偶发的啼叫,通过以动衬静的手法,凸显四野的空旷寂静,暗示诗人彻夜难眠的状态。尾联“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以“倚楹至旦”的动作收束,将景物描写升华为“寂寞”的情感表达,“将何言”的问句形成沉默张力,使贬谪的孤寂在晨曦中更显深沉。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构思独特,诗人选取静夜中的细微声响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展现所处环境的空旷寂静,借此衬托谪居时的郁悒情怀,随景寄情,自然成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语有景趣,然此等景趣在冥心独悟者领之。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吴山民曰:“觉闻”二字,写得境叙(寂)泠冷;就“月上”说,幻。周珽曰:伤己志之见屈,故对景幽情有未易语人者。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吴山民

# 柳与韦同一澹,而音节较亮,气色较鲜,乃微异也。

明邢昉《唐风定》

# 夜静则石泉虽远而逾响,月明则山鸟有时而一喧,如此清绝之景,令人忘寐,不妨倚柱以至旦。……三首(按指此及《雨后晓行独步至愚溪北池》、《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即事成咏,随景写情,颇有自得之趣。然毕竟有“迁谪”二字横于意中,欲如陶、韦之脱,难矣。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惜春词》

下一篇:唐·李白《大鹏赋·并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