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漉漉":月亮朦朦胧胧,
"波烟玉":波光似烟如美玉。
# 烟:一作咽。
"莎青桂花繁":莎草青青,桂花繁茂盛开,
# 莎:莎草,一名地毛,即香附子,水边常见。
"芙蓉别江木":芙蓉花在水边与江边的树木分别。
# 别江木:言芙蓉将谢,欲与江木别也。,芙蓉:此指木芙蓉,锦葵科植物,夏秋季开花,多为红白色。《楚辞》:“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粉态袷罗寒":身着粉色罗衣的女子感到寒意,
# 袷罗:夹衣。袷:夹衣之无棉絮者。袷:一作夹。
"雁羽铺烟湿":大雁的羽毛铺展在烟雾中显得湿润。
"谁能看石帆":谁能观赏那石帆,
# 石帆:石帆山,在绍兴鉴湖。或,石帆,珊瑚。《吴都赋》:“石帆水松。”《本草拾遗》:“石帆,高尺余,根如漆。上渐软,作交罗纹,生海底。”,谁能:何能。
"乘船镜中入":乘船如同进入镜中世界。
"秋白鲜红死":秋天到来,洁白的秋色中鲜艳的红色消逝,
# 鲜红:芙蓉。
"水香莲子齐":水面上飘着香气,莲子整齐地生长。
"挽菱隔歌袖":采摘菱角时隔着歌女的衣袖,
# 挽菱:采菱。菱: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植物,果实俗称菱角。亦是采莲女采集的目标之一。
"绿刺罥银泥":绿色的菱角刺钩住了银色的脂粉。
# 银泥:银泥裙。一种布料装饰。以银粉调制成颜料,绘在衣物上。此借指银泥装饰的衣服。,罥:挂也。,绿刺:绿菱尖角。泛指水生植物之有刺者,如菱果实即有刺角。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描绘出秋夜月下的景象,月光如水,水波在烟雾笼罩下泛着玉色光泽,莎草青葱,桂花繁茂,芙蓉与江木相对,勾勒出一幅奇幻而美丽的水乡夜景,为全诗定下幽冷朦胧的基调。中间四句:“粉态袷罗寒,雁羽铺烟湿。谁能看石帆,乘船镜中入”,从景色描写过渡到人物感受,身着粉态袷罗的人感到寒冷,暗示秋夜的凉意。“雁羽铺烟湿”进一步渲染湿冷氛围。“谁能看石帆,乘船镜中入”则展现出奇幻想象,乘船进入如镜水面,增添诗歌奇幻色彩。后四句:“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描写秋天景色的变化,“秋白鲜红死”体现秋天万物的变化。“水香莲子齐”描绘水乡物产。“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则刻画挽菱时的情景,展现水乡生活画面,使诗歌充满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