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如有意":春天的草儿好像都有自己的情意,
"罗生玉堂阴":在华丽的堂屋背阴处长满了小草。
# 阴:指的是背阴的地方。,玉堂:指华丽的厅堂,在此处可泛指诗人的居所。,罗生:呈现出罗列、茂盛生长的状态。
"东风吹愁来":春风吹来,忧愁也随之而来,
"白发坐相侵":而白发也悄然增多,不断地侵扰着我。
# 相侵:指增多。白发增多,如敌犯境,侵占黑发地域,故言相侵。,坐:因此。
"独酌劝孤影":我独自饮酒,劝着自己的孤影一同举杯,
"闲歌面芳林":悠闲地唱着歌,面对着那片葱郁的树林。
# 芳林:指芬芳的树林,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长松尔何知":高大的松树呀,你知道些什么呢,
# 尔:是“你”的意思,这里指松树
"萧瑟为谁吟":发出那萧瑟的声音,是在为谁而吟唱呢。
# 萧瑟:形容风吹动松树时发出的声音。
"手舞石上月":在石头上对着月光舞动双手,
# 石上月:指石上月光。
"膝横花间琴":把琴横放在膝上,周围是鲜花盛开的树林。
"过此一壶外":除了这一壶酒带来的感觉和境界之外,
"悠悠非我心":那些尘世的事情都不再是我心中所牵挂的了。
# 非我心:不是我心所系的东西。,悠悠:深思,忧思。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拟人:诗中“春草如有意”赋予春草以人的情感,暗喻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孤寂。借景抒情:通过“东风吹愁来”“长松尔何知”等自然意象,将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人生迷茫融入景物描写中。直抒胸臆:“白发坐相侵”直接抒发岁月催人的悲愤,“过此一壶外”则以直白语言表达对世俗的疏离。对比:“孤影”与“芳林”形成视觉与情感的反差,强化诗人孤独却又向往自由的矛盾心境。象征:“长松”象征高洁孤傲的品格,“石上月”“花间琴”则象征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2. 分段赏析
首段以“春草”拟人开篇,赋予自然以主观情感,暗喻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东风吹愁”借季节变迁隐喻时光流逝,“白发坐相侵”直抒年华老去的无奈。此段通过“春草”“东风”等意象,构建出孤寂与愁绪交织的氛围。中段“独酌劝孤影”以矛盾行为凸显孤独,诗人与影共饮、对林闲歌,展现既想排遣寂寞又难寻共鸣的内心挣扎。“长松尔何知”的诘问,借自然之景映射人生迷茫;“手舞石上月”的狂放与“膝横花间琴”的雅趣,形成动态与静态的张力,强化了精神世界的漂泊感。末段“过此一壶外”以决绝语气收束,将现实困境与精神超脱并置。“悠悠非我心”既否定世俗纷扰,又暗含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呼应李白“功成身退”的理想,体现其浪漫主义中“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上一篇:唐·李冶《明月夜留别》
下一篇:唐·李白《行路难·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