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逢余闰":久在异乡漂泊做客,今年又逢闰月,
# 余闰:多一个闰月。余,多。闰,闰月,阴历有闰月。
"他乡别故人":在他乡与故人分别,心头的凄凉又增几分。
"自然堪下泪":此情此景,催人泪下,
# 堪:可以。
"谁忍望征尘":谁还忍心张望那滚滚征尘呢。
# 征尘:行走的车马扬起来的尘土。
"江上风烟积":江面上雾气与风尘交织堆积,
"山幽云雾多":深山中云雾缭绕更显幽暗。
"送君南浦外":我在南浦岸边为你送行,
"还望将如何":遥望你离去的方向心绪难平。
"桂轺虽不驻":华美的车驾虽未停留,
"兰筵幸未开":芬芳的宴席幸好还未开席。
"林塘风月赏":林中池塘的风月美景,
"还待故人来":我还在等待着老朋友你再次归来。
"霜华净天末":霜色澄净地铺展在天边,
"雾色笼江际":雾气迷蒙地笼罩江面。
"客子常畏人":漂泊的游子总怕见人,
"何为久留滞":为何还要长久滞留他乡。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1. 分段赏析
别人四首(其一):“久客逢馀闰”:开篇即点明双重困境。“久客”言漂泊之久,“馀闰”指闰月,暗示时间漫长难熬。两重时间意象叠加,强化孤寂感。“他乡别故人”:空间上“他乡”与人事上“别故人”形成双重打击。在他乡本已孤独,偏又遭遇离别,情感冲击更甚。“自然堪下泪”:直抒胸臆,“自然”二字表明此情此景下流泪是人之常情,情感表达直接而真实。“谁忍望征尘”:以反问作结。“征尘”意象生动,既实写车马扬尘之景,又暗喻人生征途。不忍目送更显情深。别人四首(其二):“江上风烟积”:“积”字精妙,既写风烟凝聚之状,又暗示离愁堆积。江天苍茫之景与黯然心境相映。“山幽云雾多”:续写远景。“幽”字既状山色,又透心境;“多”字与上句“积”呼应,景物描写中暗含情绪渲染。“送君南浦外”:“南浦”用典自然,点明送别主题。“外”字暗示送别之远,依依不舍之情可见。“还望将如何”:平实语言蕴含深沉感慨。“将如何”三字,既有对友人前途的关切,又含自身未来的迷茫。别人四首(其三):“桂轺虽不驻”:“桂轺”以香木饰车,显高雅。“不驻”言匆匆,暗含遗憾,但“虽”字已为下句转折埋笔。“兰筵幸未开”:转折巧妙。“幸”字将遗憾转为庆幸,宴席未开暗示后会有期,情感表达含蓄而曲折。“林塘风月赏”:转写美景。“风月”意象清雅,与“桂轺”“兰筵”形成雅致统一的意境氛围。“还待故人来”:卒章显志。“待”字将景物情感化,风月之美专为故人而设,期待之情溢于言表。别人四首(其四):“霜华净天末”:起笔壮阔。“净”字写出秋霜的凛冽清澈,“天末”展现视野之远,画面极具空间感。“雾色笼江际”:对仗工稳。“笼”字描摹雾气氤氲之态,与上句“净”形成质感的对比,构图层次丰富。“客子常畏人”:直抒客居心境。“畏人”二字精准捕捉游子的敏感与疏离,心理描写真实深刻。“何为久留滞”:以反问作结。既是困惑也是控诉,“久”字呼应首句“霜华”,暗示时节变迁,强化漂泊之苦。
上一篇:唐·崔涂《牛渚夜泊》
下一篇:唐·曹松《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