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è
liáng
yóu
jīng
chuān
líng
yá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chéng
jūn
fàn
jīng
西
wǎn
yún
mén
duì
ruò
qiě
cóng
kāng
xún
shān
shuǐ
dōng
yóu
huì

译文

乘你的白艇游泾溪,就像在会稽云门山游若耶溪。也仿佛像与你的本家谢康乐寻山水之胜景,何必去东边的会稽呢?

逐句剖析

"乘君素舸泛泾西":乘你的白艇游泾溪,

"宛似云门对若溪":就像在会稽云门山游若耶溪。

# 溪:耶溪。

"且从康乐寻山水":也仿佛像与你的本家谢康乐寻山水之胜景,

# 寻:寻找。

"何必东游入会稽":何必去东边的会稽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时李白五十岁在宣城郡。全诗二十八字,为七言绝句,主题是抒写与友人游泾溪的感受,描绘了游玩途中的景致。写作上,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画面,融情于景。前两句描绘出游的场景和周边环境,营造出清幽氛围;后两句表达内心感受,展现出对此地的喜爱。此诗虽简短,但尽显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寥寥数语便将游赏的情境与心境生动呈现,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洒脱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乘君素舸泛泾西宛似云门对若溪”将在泾西乘舟的情景比作云门山对着若溪的景致,形象地描绘出当地山水的优美,给读者直观的感受。用典:“且从康乐寻山水”引用“康乐”这一典故,即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喜爱游山玩水,借此表达诗人愿追随谢灵运的脚步,寄情山水的志趣。对比:“何必东游入会稽”将此地的山水与会稽进行对比,突出泾川陵岩寺一带山水同样值得游玩,表现诗人对此处的喜爱。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乘舟泛泾西的情景,以及提及追寻谢灵运的山水之迹,借山水之景抒发自己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陶醉其中的情感。

2. 分段赏析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第一句“乘君素舸泛泾西”,语言质朴自然,“乘”“泛”二字生动地描绘出诗人与谢良辅乘坐白色小船在泾水西边悠然前行的动态画面,简洁地交代了出游的方式和路线,为后文写景抒情做铺垫,展现出一种闲适的氛围。第二句“宛似云门对若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眼前泾川的景色比作云门山对着若溪的景致,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此地景色之美,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山水相依的优美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泾川景色的赞美。第三句“且从康乐寻山水”,引用“康乐”的典故,“康乐”指谢灵运,他喜爱游山玩水并留下诸多佳作。诗人借此表明自己要像谢灵运一样尽情探寻这里的山水之美,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高雅情趣的追求。第四句“何必东游入会稽”,以反问的语气收束全诗,强化了情感表达。意思是此地山水之美足以让人陶醉,不必再去会稽游玩,进一步突出了泾川陵岩寺一带山水的魅力,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游玩之地的高度赞赏,以及享受当下山水之乐的畅快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郊《清东曲》

下一篇:唐·佚名《郊庙歌辞·释奠武成王乐章·迎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