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发已种种":秋霜已染得鬓发星星斑白,
# 种种:此言稀少。,秋:一作我。
"所为竟无成":平生壮志终究尽数成空。
"闲倾鲁壶酒":且倾尽这壶鲁地薄酒,
"笑对刘公荣":笑对座上知己挚友。
# 刘公荣:名昶,晋人。为人通达,仕至兖州刺史,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
"谓我是方朔":笑称我许是谪仙东方朔,
# 方朔:东方朔、汉武帝文学侍臣、以诙谐滑稽著名,后人传其异闻甚多,方士以为岁星之精。见《汉书·东方朔》《列仙传》卷下及《汉武帝内传》等。
"人间落岁星":自天界岁星贬落凡尘。
"白衣千万乘":既享着天界千万仙驾之尊,
"何事去天庭":何苦褪去仙袍堕入俗世。
# 天庭:此指朝廷。
"君亦不得意":君亦怀才不遇空惆怅,
"高歌羡鸿冥":惟仰天高歌羡孤鸿远翔。
# 鸿冥:鸿飞于冥,脱身于世网之意。
"世人若醯鸡":世人如瓮中小蝇目寸光,
# 醯鸡:小虫名。
"安可识梅生":世上人就像醋坛上的白毛毛,那能知道你就是仙人南昌尉梅生。
# 梅生:梅福,汉人,任南昌尉,王莽专政时,弃家而去,不知所终,传以为仙。见《汉书梅福传》。这里以梅福比刘少府。
"虽为刀笔吏":纵暂屈身为刀笔小吏,
# 刀笔吏:主办文案之官吏。刀所以削书也。古者用简牍,故吏皆以刀笔自随也。
"缅怀在赤城":心神早飞向赤霞仙城。
"余亦如流萍":我似浮萍逐水漂流去,
"随波乐休明":笑趁清平盛世且逍遥。
"自有两少妾":幸有红颜双姝伴左右,
"双骑骏马行":并骑骏马纵意山水游。
"东山春酒绿":待东山坡上春酒新绿,
"归隐谢浮名":终将辞别浮名隐林泉!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秋发已种种,所为竟无成”以秋霜染鬓起兴。“种种”二字化用《左传·昭公三年》“余发如此种种”的典故,原指头发稀疏斑白,此处既写白发渐生的模样,更喻年华空掷的怅惘。“竟无成”三字力重千钧,“竟”字道尽功业未就的意外与不甘。齿音“种种”的摩擦感,与“无成”舌根音的低沉共鸣,声韵间尽是英雄迟暮的苍凉。“闲倾鲁壶酒,笑对刘公荣”暗藏典故。“鲁壶酒”化用孔子“沽酒市脯不食”的记载,诗人反其意而用之,以“倾壶”的放纵姿态,暗讽自己打破礼法束缚的狂态;“刘公荣”借晋代酒徒刘昶(字公荣)代指刘少府。一“倾”一“笑”间,看似洒脱,实则藏着借酒消愁的矛盾:酒器倾斜的豪纵,与强颜欢笑的牵强,道尽借酒浇愁的苦涩。此联本于《世说新语》“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的典故,恰是盛唐文人“佯狂避世”的典型写照。“谓我是方朔,人间落岁星”转述刘少府之语。“方朔”即西汉东方朔,《汉武帝内传》称其为岁星精所化;“落”字化静为动,将“岁星坠入人间”的道教谪仙意象具象化。一句之中,双典并出(方朔+岁星),既暗合时人对诗人“谪仙”身份的指认,又以“落”字点破仙凡之隔的怅然。一个“谓”字,更见这是他人对诗人的定位。“白衣千万乘,何事去天庭”紧接前典设问。“白衣”代指平民,“千万乘”则是帝王仪仗的宏大气象,二者视觉反差强烈,直指“仙官被贬”的命运悖论;“何事”的诘问,看似自嘲,实则暗含对天庭权威的质疑。“去”字以动作解构神圣,将“谪仙”的身份困境,化作对等级秩序的思考。“君亦不得意,高歌羡鸿冥”视角转向对方。“鸿冥”化用《法言》“鸿飞冥冥”,以鸿雁高翔入天喻超脱世俗;“羡”字道破刘少府表面放歌、内心慕隐的复杂心境。“鸿冥”二字鼻音绵长,写出纵向的空间纵深感,与前文“天庭”形成对应,暗合二人对“高洁”的共同追寻。“世人若醯鸡,安可识梅生”以“醯鸡”(《庄子·田子方》中瓮中小虫)喻世人眼界狭隘,“梅生”双关西汉隐士梅福与刘少府,反问“安可识”,强化才士不为世俗理解的困境。酸腐的瓮中之虫与高洁的梅树,形成对比,完成对庸俗社会的批判。“虽为刀笔吏,缅怀在赤城”转折剖白刘少府心志。“刀笔吏”指县尉微职(《史记》载萧何曾为刀笔吏),暗含大材小用之叹;“赤城”为道教十大洞天(《天台山志》记其“土色皆赤”),“缅怀”二字将仙山化作归宿。官职的世俗与道境的超脱形成对比,道尽盛唐底层官吏“身在尘埃,心向云霄”的普遍困境。“余亦如流萍,随波乐休明”诗人自况“流萍”,呼应前文“羡鸿”。“休明”本指盛世(《左传》“德之休明”),但“随波乐”的被动语态暗藏反讽——所谓“乐”,不过是政治失意后的妥协。双唇音“波”与舌尖音“萍”发音轻飘,如随波逐流的浮萍,声韵间尽是漂泊无依的怅然。“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化用谢安东山携妓典故,却添盛唐胡风。“双骑”突破晋人“步障”雅趣,融入骑射元素;“少妾”非实指,而是文人理想人格的符号化表达。对仗中“两”与“双”的偶数呼应,暗喻生活完满,却更衬得前文“所为无成”的缺憾刺目。“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结句以“春酒绿”的明丽色彩引爆归隐主题。“谢”字如利刃斩断尘缘,将谢安东山之志的“始末不渝”浓缩于此。将隐逸盛唐文人的“归隐”,从此不只是逃避。
上一篇:唐·白居易《池上闲咏》
下一篇:唐·刘希夷《入塞》